编剧:花香
导演:心如大海后期制作:阿土
资料收集:阙连秋 心如大海
演员表
旁白——阙连秋
毛泽东——真实
朱德——蒼裡
周恩来——梁赫
洛甫——李艳蕾
王稼祥——黄华
旁白:
1935年3月11日,毛泽东被朱德紧急请回,研究有关攻打“打谷新场”战役的问题,故此,六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贵州苟坝召开,这就是史上的“苟坝会议”。会上大家讨论激烈,分歧很大,时至遵义战役胜利后期,大家情绪高涨,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歼灭黔军的绝佳时机。参会者20多人一致同意,只有毛泽东自己反对。

旁白:
洛甫同志见毛主席到来,兴致勃勃的说道
洛甫:“主席呀,今天收到林彪和聂荣臻发来的电报,建议我们攻打“打谷新场”,大家都讨论过了,一直认为这一仗可以打,就等你最后定夺了。”

旁白:
毛泽东点了一支烟,走到地图前仔细查看,然后回到桌前说:
毛泽东:“我认为,这打谷新场不能打…
旁白:
大家满脸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你看我我看你一脸的茫然。
洛甫同志接着说“请同志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在桌面上,开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负起责来。”
朱德:“老毛呀,你就说一说不能打的原因。
毛泽东:“同志们,这个“打谷新场”三重堰,驻扎着黔军一个师的兵力,他们死守那就是一个堡垒,就如同一个硬骨头不好啃呢”
凯丰:“毛泽东同志,那个算什么堡垒,就一个土包吗,你这是什么理由呀?”
毛泽东:“我们在没有重武器下打攻坚战就等于消耗战持久战,这不是我军之长,运动战才是我们的专长。这一仗表面看是一个机会,但实际打进去容易,退出来很难,这是一个圈套。”
旁白:
大家都不赞成毛泽东的建议,便要求朱德总司令谈谈看法。
朱德:“老毛呀,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我觉得眼下是一个消灭黔军的大好时机。他们军力薄弱,我们速战速决,这柿子要拣软的捏嘛。”
毛泽东:“打谷新场”黔军装备确实薄弱,可打完了呢?蒋介石的中央军就会迅速从四面围歼,那样我们就会全军覆没。所以说这软柿子它捏不得。
洛甫:“黔军军力薄弱,这仗一定打得,而且还能补充给养,你说这个软柿子咋就捏不得。”
凯丰:“再不打就贻误战机了”
旁白:
大家讨论很激烈,打与不打始终无法定夺
王稼祥:“既然大家有不同意见,那我们就举手表决吧”
毛泽东(惊讶的):“打仗这种事,怎么能用举手表决来决定呢?”
凯丰:“怎么就不能够用举手表决来决定呢”

旁白:
洛甫同志宣布
洛甫:“少数服从多数,立即发起战役”
毛泽东(着急):“同志们,这一仗不能打呀。”
旁白:
毛主席看了看大家接着说:
毛主席说:“那好,你们要是坚持打,这个前敌政治委员我就不干了。”
洛甫:你不干就不干嘛,少数服从多数嘛。
毛泽东(无奈的):“真是秀才遇到了兵,有理说不清”
旁白:
毛泽东说完,气呼呼地甩门而去…

洛甫(生气):“就你是秀才,我们都是兵……”
旁白:刚刚下过一阵的春雨停了,然而漫天的乌云却遮挡住了那本该照耀着大地的明月,一如当前红军即将到来的前途。心中满怀忧虑的毛泽东眉峰紧锁,烟抽了一根又一根。见状,善解人意的贺子珍端了了一杯水走了过来。贺子珍:怎么了主席,怎么抽了那么多的烟啊?
毛泽东:唉......睡不着啊!
将烟头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几脚。毛泽东将洛甫、凯丰等人执意发起“打谷新场”战役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贺子珍。

毛泽东:你看啊子珍,这不是削尖了脑袋往老蒋布下的陷阱里面钻吗?
贺子珍:要是这样的话......主席,我倒是建议你去找找恩来,或许事情还会有转机呢!
旁白:听从了贺子珍的建议,毛泽东快步走出了屋,来到了周恩来的房间。

毛泽东:恩来呀,你还有没休息呢”
周恩来:“主席呀,就知道你会来找我的。今天你跟洛甫同志发火呀,一定有你发火的道理,所以我想再听听这打谷新场不能打的具体原因。”
主席(笑笑):“恩来呀,今天我看到你是没有举手的,这是为啥呀?”
周恩来:“我是有最后决定权的,我想,只要我不举手,就能给不同意的同志一个机会。”
毛泽东(笑着):“还是你周恩来会做事呀。好,我们就说说今天的事吧,这打谷新场是老蒋给我们设下的一个圈套,恩来你听我说哈,今天我派警卫员小刘和当地老乡一起乔装敌军阵营侦察,他们带回来的消息就是老蒋命令中央军与黔军配合,几路大军正向打谷新场围拢,目的就是一举歼灭红军于打谷新场”。
周恩来:“这想一想就可怕呀,如果我们攻打打鼓新场,部队就等于钻进了他们的口袋,后果不可想象啊”。
旁白:
此时,洛甫同志快步来到周恩来的房间急忙说。
洛甫:“周副主席,主席呀,我刚接到消息国民党大军兵分四路正在向打谷新场推进,主席呀,你说的对呀,这打谷新场是真的不能打。”
周恩来(庆幸的):还是主席分析的透彻呀”
洛甫:“看来这真理有时还真在少数人的一边呢…”。
毛泽东(笑着):“可决定权是真的在多数人那里呀。恩来、洛甫呀,绝对的民主害死人呢,啊!哈哈…哈哈……”

旁白:
会议最终采取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放弃功打打鼓新场,使红军又一次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同时推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成立新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保证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核心领导地位,使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决议得到巩固,为以后的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