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病成神医 好人吴广庆
文/董泽元
吴广庆79岁,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说起附子丸,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吴广庆祖籍河南, 从小就是个病秧子,脾胃不好,阴虚火旺,常流鼻血;眼屎天天有。因病从小就被灌输了滋阴降火对健康有益的观念,也认识了田间路边能滋阴降火的中草药,也常采集这些拿回家来食用。成人后,他的阴虚火旺症状在加剧。终日口渴,必须依靠大量饮水来维持,不断的求医问药也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滋阴降火也是他十数年治病的主要方法。药物的寒凉使他的身体发生了质的改变,胃逐渐由热变寒,但口渴多饮的上火现象依然存在。胃寒表现在,饮食必须要热,即使正常温度的食物吃下去胃都会发凉,吃温度稍低的食物胃里半天都热不起来;胸部非常怕凉,平时前胸要用棉衬特别保护。他的身体有寒又有热,疾病治疗成为左右为难的事情。脾胃的衰弱使他的身体步入了恶性循环,多种病症接踵而来。整日的头疼、头昏、头晕不知哪天会有尽头。

西医看不好,中医也不对症,正当吴广庆走投无路时,一位中医大夫认为他是命门火衰,水不能汽化进入身体正常循环,细胞和脏腑得不到水的滋养,阴虚是真,火旺是假,脾肾阳虚是根本。大夫给开了以附子为主,能有效提升命门火的方剂。服药一周,果然奏效,口渴的问题得到改善。由此吴广庆认定,附子是一味值得认真探讨的药物。

吴广庆工作之余,开始夜以继日地阅读《伤寒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大量中医书籍。他研究附子,遵照古方,采用原汁原味的生附子。生附子是剧毒药物,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买生附子又成为一大难题。他耗费了两年时间,终于在云南买到了优质可靠的生附子。退休后的吴广庆在湖北十堰居住,楼前就是山,他上山种附子,观察附子的生长习性,他在附子收获时间上错开,从六月,七月、八月,九月,月月采挖附子,品尝附子的毒性,最终筛选出九月以后成熟的附子药效最好;张仲景经方中,附子有汤剂和丸剂两种用法。汤剂的缺点是麻烦,不能杜绝不守规矩而发生中毒事件。丸剂是工厂化规范加工,疗效和安全能够保证,且应用非常方便。经方和现代药典中丸剂所用的附子是用火法炮制解毒,简称炮附片。实践证明,附子火法炮制不能完全解毒,所以药典允许炮附片有毒性残留。吴广庆最初用的附子也是火法炮制,在剂量试验中曾经发生过几次中毒。为了保证附子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用附子必须完全消除毒性残留才好。吴广庆放弃了炮附片,利用三年时间摸索出一套高效安全的炮附子方法,彻底解了附子之毒,他加减“四逆汤”去甘草,加黄精,当归,川穹等制成丸剂,自己吃好了身体,又让身边的亚健康亲人吃附子丸。一半的退休金投入到附子研究,自己设计制造了泛丸机,赠送前来索取附子丸群众,附子丸防未病、健身体 在十堰传开,后经央视“探秘民间医”的宣传,全国求附子丸者络绎不绝,吴广庆也每天行走在宣传附子丸的旅途上。数次参加省级附子药用研究会议,他大声疾呼给附子正名,数次给国家卫生部门写信呼吁成立国家级附子研究机构,力争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药典对附子的改正。

民间医相聚交流,会上吴广庆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冒生命危险探索出的附子丸制作工艺如实相告,为的是让更多的亚健康的人群受益附子丸。山东省滨州市的李女士患“先心”,自幼体质弱,2017年春因重度感冒久咳半年确诊肺结核,在服用“三联抗”治疗的过程中,身体每况日下,因服用“异烟肼”导致中度心身抑郁,四处求医问药。后在四川籍中医爱好者贾教授的推荐下,从2018年10月份开始服用附子丸,2个月后病情大大减轻,让她从病魔的阴影中走出来,如今的李艳每天参加太极拳训练,扭秧歌,生活的快快乐乐。看到她的健康过程,在滨州拥有了160多名附子丸网友,像李女士一样都成为吴广庆附子丸的受益者。

吴广庆说:“从2015年7月开始,附子丸在全国科研试用已有七年多的时间,今年被评为探秘中国民间医,健康中国治未病的“最佳良药”,这是对附子丸功能的客观评价。我清楚地知道,附子丸的研制成功,不等于它就能被接纳和认可,后边的任务还很艰巨,道路可能还很漫长,这是附子丸研究推广以来我的亲身感受。我不因此而喜,也不因此而悲,只有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我也希望每一位附子丸的信任者、受益者,各尽所能,发扬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与我们一起,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吴广庆咨询电话:13177472480
李艳联系电话:13365430362微信同号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