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1662期》
《诗五首》
作者: 幽兰
主播
倬璎 沈水之北 平安 申耕
音审
方音 张无痕 心太软 慧颖
总编: 阳光波
副编: 夏 天

《耐寒秋菊 不逊梅香》主播:倬璎
《一剪秋》主播:沈水之北
《又一秋》主播:沈水之北
《金秋色亦浓》主播:平安
《打捞月亮》主播:申耕


伫立在菊花盛开的秋天
与阳光、温暖、热情相拥
一股淡淡的暗香袭来
芬芳的雅韵
把美丽的心思牵动
你带着柔美的笑容
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
倾听花开的声响
享受婉约的轻柔
感受律动的心跳
被蓬勃的热情所感动
花瓣儿紧系着花蕊
就如一场生死相依的爱情
即便寒霜袭来花凋香陨
依然不离不弃相伴相拥

许是前世五百年撒下的种子
换来今生彼此的守候
不知是为了今生的缘
还是为了怯一段情
彼此成了最美的风景
一定是前世在佛前许了愿
得到了佛主的应许
赐一段难舍的姻缘
爱温暖了薄凉的岁月
情让日子温柔又多情
菊花呀!我爱你
你高贵、典雅、庄重
你的英姿不逊傲雪的红梅
愿将花的姿态融入生活
愿岁月可期
往昔可回首


在时光的阡陌上
走过了春的叠翠
走过了夏的斑斓
来到了这沉甸甸的秋天
窗外
秋风习习
兰桂飘香
月光倾泄
星光闪闪
这样清简的日子
读着安静的文字
喝着浓浓的香茶
好不惬意
岁月就像这杯茶
由浓喝到淡
日子过到由繁到简
往事早已苍绿
人已鬓发染霜
青春是不老的回忆
思念从未走远
依稀记得骑单车采撷十里春风的心情
路上遇见那朵含露的小花儿
还有那片水灵灵嫩绿的小草
还记得读闲书时的模样
当年的我
痴迷上了琼瑶小说
渴望能在某一个路口
遇见像费云帆那样的帅哥
同在一个码头登舟
寻一处适合的港湾
一生相伴
永结同心

时间节点最好放在大唐
在长安找个不知名的客栈
在诗的国度里
享受盛世的繁华
感受诗词的风雅
我想把岁月镌刻成书
留下美好浪漫的笔墨
书的名子叫《致远去的岁月》
多年以后拿出来翻看
依然情节如旧
情感如初
又来到一个辅展美好记忆的秋天
此秋不同于彼秋
我将叶子做成各色书笺
记录的不再是悲秋和沧桑
而是生活的美好和欢颜
季节的酒樽里
盛满幸福、快乐、吉祥


秋风带着夏的温情
像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掀动了墙上的挂历
偷看了我的日记
我并不记恨它的调皮
我知道
它是来向我报告秋的消息
秋风啊!
你总是恪尽职守
完成一年一度的约定
我穿上秋装
带上喜悦
一头扎进秋光里
去赶赴又一场邀约

出发前我打开书做功课
查阅有关立秋的典籍
一下子把我拉到大宋
宋朝年间立秋佳日
皇帝要率百官到效外
举行盛大的仪式
把梧桐树挪到大殿
当第一片叶子落下来时
便是进入了秋天
我的秋天在哪里?
就在风儿翻书的那一刻
书仿佛也染上了秋色
斜阳照在书的封面上
那一排排白桦书
好像也镀上了一层金色
秋风中飘落的叶子
是捎给世人的明信片
上面写满祝福
祝愿:
现世安稳
山河无恙
岁月静好
美满幸福

从一排排火火的高梁
一棵棵红红的南果
你就感受到秋的味道
那挺直的红高粱
仿佛是结实的东北汉
那着了色的南果
多像姑娘羞红的脸庞
阳光熨贴的秋风
带你进入我的家乡
我那黑黝黝的土地哟!
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远山巍峨
近水潺潺
农舍饮烟升腾
池塘蛙声婉转
大块大块的田野
成了天然调色版
这一块碧绿
那一块金黄
这一块灵动
那一块安详

我那香喷喷的土地哟!
像新出锅的热乎苞米
让你闻到了秋香
一树树南果
你就感受到了硕果飘香
一句句平仄不分的乡音
就会听出他是你的老乡
我那火辣辣的土地哟!
大姑娘美
小伙子壮
壮的潇洒
美的有样儿
一双双巧手绘蓝图
致富路上奔小康
到处是生龙活虎的气象
到处是硕果累累的村庄
我的心像孩童一样
满眼新奇
满是喜欢
陶醉在这金色的原野
分享丰收的喜悦
用炽热的情感
赞美我可爱的家乡
赞美新生活
(2022年秋,驱车前往海城市马风镇石安村果园,一路赏秋,深受感染,做此诗以表情怀。)


我当过五年知青,插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村东头有口老井,像上天盖在地上的一枚印章,村里人每天都要到井里打捞月亮。
村里有个叫春生的小伙儿,身体结实,长的帅气,是一等一的好劳力。劳动中爱上了老赵家的二闺女。姑娘的名字叫小英,好看的像一朵花儿,村里多少小伙子为她动过心思。
她却偏偏地爱上了春生,两个人偷偷地谈起了恋爱。小英妈知道了这件事儿,极力地加以阻挠和反对。苦口婆心地说:“闺女,你傻不傻,放着好人家你不嫁,嫁给那么个穷光蛋,难道你要跟着他喝西北风!”
姑娘坚定地回答:“妈,俺不傻,只要跟他在一起,吃糠咽菜也愿意!”
小英妈像天上的王母,使尽浑身解数从中作梗,两个人却没有改变初衷。
每当月色朦胧,小伙子就会挑着两只水桶,一路吹着口哨。姑娘听到暗号,赶忙挑着水桶走出家门,两个人在井台相会。
两只水桶荡悠悠,像挑着两颗圆圆的月亮。
小伙子迈着坚实的步伐,姑娘挑着美好和希望。
后来小英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春生,结婚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像样的家俱
,只有厨房里几件做饭的炊具,还有一辅热乎乎的火炕。
日子虽苦,两个人却仿佛走进了幸福的殿堂。靠着勤劳和智慧,在村里第一个建起蔬菜大棚,第一个开上了小四轮,住上了明亮的大瓦房,一双儿女像小苗茁壮成长。
现如今,大瓦房里的口哨依然响亮,当年常吹的“一条小路”,改成吹“希望的田野上”。
此文选自幽兰散文集《青春牧场》








音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