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山:旧貌换新颜
邵褀昌
(一)
嘉靖《淄川县志》记载:“冲山,在县治西三十五里。其形突然上起。”《淄川县志》中的冲山位于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大史村南二里许,村民俗称“南山”;因南山西首有一座元代三层石塔(毁于文革),村人们也呼之为“塔山”。
南山中部的山脊上,有一天然的巨石景观,因形若虎头被村民呼为“虎头石”。明代(毕自严之弟)毕自寅、清代蒲松龄等文人墨客多次游览“虎头石”并留下不朽诗篇,其中蒲松龄则称其为“龙舟山”。嘉靖《淄川县志》记载,早在《隋志》中就有“龙舟山”之名。
南山之虎头石,历代为大史村的风水宝地。在清代光绪元年十二月初四,淄川县正堂徐为应大史村士绅毕丰潍、毕聿承之呈请发“示”文并刊碑封禁,碑文中有“尔等务各遵照,不许赴该‘石虎’开凿石块有伤风脉”的语句。所以保护“虎头石”这一“圣地”就成为大史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巍峨虎头石)
(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史村就在虎头石北侧种植柏树,至人民公社时期已经成林数十亩,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改革开放后,有人在南山挖粘土、采沙石,不仅整个山坡遍体鳞伤,而且挖粘土导致千年虎头石坍塌,巨石滚落,面目皆非;采砂石的大铲车铲掉山坡植被,整个山坡岩石裸露,寸草不生。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山的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千年的龙舟山、雄伟的虎头石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铲掉植被寸草不长的山坡,2009年拍摄)
(三)
为了切实保护南山的生态环境,把政府的荒山林业承包责任制落到实处,大史村两委把南山的柏树林分别承包给村民邵禄昌等人管理。1984年,邵禄昌与村委签订合同,承包山林33亩,承包期50年。党的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邵禄昌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于是他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在山上防火护林、植树绿化,10多年下来,他承包的33亩山林已是柏林茂密、树木成荫,成绩斐然。
但是,还有几百亩的山坡需要绿化,还有近万株的柏树需要保护,他一个人不仅缺乏后续资金,而且一个古稀之人也是力所不及。大史村的南山,需要有大爱之人,需要有实力之人!
(邵禄昌辛苦20年保护下来的山林,2022年7月7日拍摄)
(四)
也许是苍天的眷顾,更由于爱心的使然。这个南山最需要的人,他来了!
杨先进,王村镇王村人,1970年生,初中毕业后自己打拼十多年,虽然也挣了几个钱,但感觉都不是他喜欢的事业,都不值得他为其奋斗一生。
为了有一份稳定的事业,2002年,他承包了坐落在塔山头的杨古粘土矿,经过整顿后,注册了杨古矿业公司,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期间,他看到那些七大八小、深浅不一的粘土窝子或老石窝布满了山坡,他看到被挖倒的(部分)虎头石横七竖八地躺在粘土沟里,他看到那些摇摇欲坠的巨石说不定哪一阵风吹过就会倒塌……他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随着杨古矿业公司的步入正轨并有序生产,他下定决心投巨资重新修复龙舟山的生态,让龙舟山腾跃,让虎头石生威!
(中为杨先进,右为邵禄昌,2022年8月30日)
(五)
2009年6月,杨先进和大史村委(村主任毕于光)签署了南山绿化开发承包合同,有效期30年(后根据政府要求改为20年)。
首先恢复植被。他组建了十几人的常年作业队,雇佣车辆从外面运来渣土,把岩石裸露的地方重新覆盖土层,把山坡地局部整平,然后植树。由此,他的绿化蓝图开始起步。
起初,他还想种果树,想着把龙舟山变成一座花果山,当然种果树回报也快。但因为山地缺土、缺水,果树成活率非常低。他总结经验教训,以种植松柏为主,成活率倒是高了,但是利益回报也就没有了。因为松柏树不仅是成长慢,从根本上说松柏不是成材树,它就是纯粹的绿化树。只可种,不可伐。
经过5年的苦干之后,山坡上的基本有了绿色,但是进度极其缓慢,经久不见起色。究其原因,一是栽种的松柏苗木很小,他说王村镇政府支援的5000棵幼苗仅和“韭菜”那么大小,5000棵幼苗就那么两大“把子”(两捆);二是少土缺水,松柏树本身成长很慢,所以迟迟不见成效。
杨先进动情地说:“种一棵小松树,就和照看小孩那么难,可不容易了。”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只能耐心等待。为了扩大成果,他只能在扩大绿化面积上下功夫。
2013年6月30日,杨先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引领下,他决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大干一场。
(当初买的“韭菜”树苗,经过10多年的呵护也长高了)
(六)
机会来了。
2014年10月,借大史村规划“精准扶贫基地”之时,他又和大史村委(村主任马用忠)签署了二期绿化合同,把绿化面积由原来的300亩扩展至500亩左右。
随着二期绿化的实施,他着手向发展设备、提升档次的方向发展。他打了200多米的深井,铺设了地下供水管道,在每方的林地里都预留了供水口,做到了及时浇水,保证树苗成活率达90以上。
在防火这方面,他经历了两次惨痛的教训。一次是从山南过火,一次是从山北起火。虽然消防队也来了,但面对熊熊火势基本上是无法施救。看到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他是痛不欲生。
痛定思痛,只有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悲剧不再重演。于是,他打防火道,修防火墙,载水泥桩、拉铁丝网……防止路人随便进入林区,从源头上杜绝火灾。在传统上坟祭祖的日子里,安排人日夜值班,关键时刻把好关。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不可抗拒的原因,有了防火道,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被大火烧死的树木,下面小树是重新种植的)
(七)
树也种了,水也有了,路也修了,护林房也建起来了。杨先进又开始把绿化向美化转变,把林区向景区发展。他不仅要龙舟山生机勃勃,还要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他要让龙舟山鸟语花香,他要使虎头石游人如织。
他申请创办了山东“虎头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蔬菜技术实验中心等企业项目,有了这些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支撑,他在这里养鸡、养猪,还建造了室内植物园基地,许多南方树种都在这里安家落户。
为了修复龙舟山的生态环境,他先后投资一千万元。首先,他把那些摇摇欲坠的巨石用水泥、石块加固好,保证不再坍塌。其次他把那些粘土窝子或老石窝进行整修,再用水泥作防渗处理,让这些粘土窝子变成了一汪汪的绿水;并进一步把适宜种荷花的水池种上荷花,把适宜养鱼的水池养上鱼。其三,他把一个废弃的老石窝改建为假山水池,并设置了人工瀑布,不亚于城市中的喷泉景观。另外,根据当地的风俗文化,他还扩建了“仙姑庙”,辟建了观音广场,安放了一尊三面观音塑像……
(把粘土窝子改造为荷花池、鱼池)
(八)
龙舟山,是一座历史名山,它承载着东海小龙王、虎头石等诸多的神话传说,自古就有着九顶月牙山的美名;龙舟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山上不仅有毕自寅、蒲松龄的足迹,还有仙姑庙、有塔山庙会;龙舟山,也是一座富有红色基因的山,在解放战争中有著名的“冲山阻击战”,这里还有解放军总参设立的军用监测点;龙舟山,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虎头石,元代宝塔、玉皇阁。加之杨先进新建的人文景观,龙舟山正向着集“森林公园、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龙舟山生态文化景区发展。
现在的龙舟山,山上有树林、林中有百鸟;山上有水泥路,路边有花草;山上有果园,引来蝶飞蜂绕;山上有水池,池中有荷花,鱼儿池中游;山上有野生的荆树、酸枣,九月的季节,荆树飘香,酸枣红了……
龙舟山,二十年,旧貌换新颜。
杨先进,二十年,播撒爱无限。
(漫步在绿化林中,2022年8月30日拍摄)
(豹子石景观)
(7月的荷花池)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