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小重庆”
王晓瑜
美丽山城重庆我不曾去过,但我知晓它浮在两江上,耸立大山间,其景状,美不胜收,而我有幸于2022年9月3日随莱芜区采风团来到了高庄镇黑峪村,不曾想到这个村竟有“山城重庆”之美哉——它坐落在半山腰,四周被群山环绕,从山顶看,这个村好像镶在一个大聚宝盆里,住户洒落在高低起伏的山间,我惊呼它是莱芜区的“小重庆”。
一、 小重庆
当日天气凉爽,有些许的云彩在空中率性洒脱地游动着。当我们驱车赶到黑峪村村委时,我一眼没看出这个村有什么独特之处,立马有一种失落感向我袭来,然当我们沿着村公路逐渐登高,向村子西边前行时,放眼望去,群山环绕,绿翠叠生,蓝天白云,既有像仙人居住地的妙处,又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触,我的心情豁然开朗,热烈而饱满的情绪开始与这里的山水韵致相契相融。
黑峪村隶属于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北靠笔架山,南望莲花山,山峰环抱,层峦叠嶂,似有群山万壑赴黑峪的气势。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年间,亓姓由米庄迁此正式建村。相传,当年亓氏先人,第一次踏进这条山峪时,天一下子黑了,但抬头仰望,太阳像一个圆盘般大月亮似的、又像一盏火红的大灯笼悬挂在半空中,只见树木参天,浓荫蔽日,在兴奋惊讶中,不禁脱口而出“黑峪”,黑峪村也由此而得名。自此,亓姓族人在此开疆拓土,广置田舍,繁衍子孙,建设村落。
走近黑峪这片土地,漫步在石头老屋之间,恍若隔世,穿越时空回到了古朴的农耕时代,有一种让人空灵飘渺的感觉。这些石头老屋虽不言语,但弥漫着沧桑岁月的气息。自古以来,从莱芜东北的青石关到莱芜西南的雁翎关,一条长长的齐鲁古道斜穿而过,黑峪是必经之地。 到了雨季,这里时而沧水横流,时而溪水潺潺,群山掩映,碧树婆娑,良田平畴,鸟语花香,鸡鸣犬吠。乃谓深山藏黑峪,瑞气撒幽香也。
登临村西更高处,一处隐匿在山谷中的空中花苑,似在天间崛起,让人目不暇接。曲径通幽处,小桥流水潺潺。这里面的梨树结满了金灿灿的黄梨,在阳光照耀下,更透着并增添了“绿叶成荫子满枝”的的丰收喜悦之情。各色野花簇拥着,不时有彩蝶飞舞着落在花丛中,美轮美奂,让人不由自主地全身心融入这活泼的原野中,似有释放天性,重拾童趣的妙处;我想,微风轻抚的夜晚,遥望美丽深邃星空,听着山间清风吹拂树叶的哗哗声,伴着窸窣虫鸣、蛙声,不就是来自于遥远天际的天籁之声吗?
据说这是从本村走出去的一名企业家反哺家乡修建的,秉持着“返璞归真,古朴自然,永续生态”的理念而建,建造过程中,全部植被、山石就地取材,既能做到保护资源、节约资本,又不失其独到别致的趣味。整个园内,真可谓处处景点处处美中美!尤其空中花苑东北角处那几棵观景松(迎客松),鹤立鸡群似的屹立在蔚蓝色天空中,且在观景松上方,有几朵高高的白云在自由自在的游逛着。忽而,好似一副松鹤延年自然美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我等纷纷在其处拍照留念。
从古至今,松鹤延年是常用的吉祥话,常用于祝寿,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老的重要原型。在道教神话中,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长生不老,被赋予高洁不群的形象。
鹤,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鹤被视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洁、清雅的象征,得道之士骑鹤往返,那么,修道之士,也就以鹤为伴了,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故而鹤在民间就被视为仙物,自然亦成为长生不老之象征。
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这青松在把成群结队的仙鹤吸到它身边来似的。我竭力张望着群山峰顶,看看飞来的仙鹤是从东西南北中哪个方向飞来的呢 ?!
和观景松一路之隔紧邻的是蒲苇草,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一丛丛的长条叶片中间兀自开放着亭亭玉立的银白色且带着光泽的蒲苇花,特别耀眼,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这不就是《孔雀东南飞》中所说的“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中的蒲苇吗?原来如此啊,蒲苇不仅叶片韧如丝,其花朵还如此圣洁呀!
“东堂西畔有池塘……蒲苇送清凉。 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近池催置琵琶床。衣带水风香。”这首古诗恰似诠释了黑峪村空中花苑之美。
如今的黑峪村之所以比原来更美了,这是与一位有勇有谋的大队书记分不开的。
二、能人书记
“笔架山下黑峪村,几年前,村委会里有一张破桌子,两个破旧的马扎子……队里经济收入低……”亓增勤书记如是说,“2018年起,我担任大队书记后,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招商引资,首先修通道路,建拦水坝蓄水池,引水上山,绿化荒山,建空中花苑等。不论谁投资做的,这些项目就是黑峪村的了,不能再搬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空中花苑筹建者,就是成为企业家的本村人策划的……如今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可真不少了,随之群众收入也增加了……”
这位足智多谋的大队书记真是不简单。他四方大脸,身高八尺,眉毛如峰。他,把话能说到点子上,把钱能花到刀刃上,把事儿能做到火候上。在他的带领下,五六年的时间,黑峪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做的事儿,没有做不成的,就怕你想不到。当然,真正想把事儿做好就不能怕触及某些人的私利,不怕得罪人,就要公私分明,要有奉献精神,就得有舍我其谁的决心,才能干点事儿……当你低到别人不正眼看你时,正是你卧薪尝胆,积累能力能量之时,想你想做的事儿,你就会千方百计想法子,汇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能量来完成夙愿。我一旦规划完村庄发展规划,我就开始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比如我召集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村投资建设项目,他们都亦很痛快地答应……”
~~~投资2000多万建立空中花苑(半亩花田),~~~投资,规划村中绿化带建设。这叫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树有根人有祖,何乐而不为呢?!
三、黑蝴蝶
说到黑峪村的美,必须要谈及山岭沟坡中的黑色精灵蝴蝶。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在草丛中、树丛里飞来飞去的蝴蝶: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杂色的,尤其那成双成对的黑色蝴蝶令我神往。
这或许“黑”色代表神秘,或许黑色与我的名字有关的缘故吧!那上上下下、卿卿我我飘然飞舞的黑色蝴蝶,像轻逸奥妙的精灵,映入眼帘,我刚想扑捉其美丽倩影,即刻用镜头,咔嚓一声拍下它们的美丽身姿时,忽而它们一展那黑玉般的翅膀飞走了,让人唏嘘不已。我索性不拍照了,那就悄悄地走近它们吧,可是谁知这黑色的精灵警觉性特高,还不待我走近,它们又一下子如箭在弦飞远了。难道蝴蝶亦是非常喜欢自由的吗?它担心自己也像有些鸟儿被人捉住后关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啊……蝴蝶象征了自由、美丽。虫破茧而出后变作蝴蝶,便实现了由丑到美的一种升华。有人说,蝴蝶则也象征了成功,人们成功以后的心情,往往是跳跃着、欢呼着,想飞起来的。 所以,蝴蝶就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被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蝴蝶是最轻盈、美丽的昆虫,被人们誉为“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是一种高雅文化的象征。更不用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终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了。
霎时,这美丽的蝴蝶带我走进了悠长缠绵的思绪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夏天里在故乡看到的那些可爱、似乎成群结队的小蝴蝶。特别是炎热夏天接近傍晚时,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正吃着晚饭,忽而会有一对乳白色的大飞蛾,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地飞到院子的上空,它们飞舞盘旋着,正当我看的出神时,它们又一溜烟的飞跑了。家人称呼它们是大飞蛾,可我偏偏说是大蝴蝶。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它们仿佛有婴儿手掌那么大,有牡丹般雍容华贵的姿势,又有着乳白色玉石的圣洁……它们的美深深地雕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就像千年老树盘根错节不断长出新芽。
印记着大飞蛾、大蝴蝶的心灵密码,在时隔二十多年后,又是一次暑期炎热的一天,在午休时,我竟然梦到像小时候见到的一样的乳白色大飞蛾(大蝴蝶),一开始贴着卧室屋顶飞,然后在我身边飞,再后来,一只落在了我的右耳旁,一只落在了我的左耳旁,正待我兴奋、喜悦之际,竟从梦中醒来……我蓦然起身坐起来,出神的回味了半天……
说来蹊跷,今年快放暑假时的一天傍晚,在原学校延时服务到家时已近7点20分,当我和丈夫走到小区西侧,登过一个台阶转而来到住宅楼时,我突然看见有一对乳白色的亦像我小时候见到的那种大飞蛾(大蝴蝶)并驾齐驱,在高过楼顶的南侧翩翩飞来,它们这次飞翔的高度比以往我见过的任何一次都高。我急忙和丈夫说:“你快看,快看,那一对乳白色大飞蛾,既美丽又圣洁,仿佛有一股仙气哟……可惜,它们飞得太快了,转眼间飞过93号楼顶,我极力张望着,张望着,余兴未尽矣……”
没想到,两个月后,我在黑峪村又见到了令我神往的大黑色蝴蝶等,我真的有点纳闷,难道前世我和蝴蝶(大飞蛾)有什么“瓜葛”吗?!
四、草中路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即便有了路。空中花苑南侧有一段路被设计成了草中路。所谓草中路,就是说草和路相间隔且相连的路。过去的独轮木车及双排木车轮子走过的道成为了路,但这种路由于表面是泥土的,没被轮子碾压的路中周围便有小草长出来。大多是人们爱惜小草的缘故吧?路人不践踏这些草儿们,皆走轮子碾压过的地方,自然也给小草成长提供了空间。这样,草中路,或者路中草一起共生。行人抬头看天寻路,低头看路观草,雅俗共享,亦美矣!
这种路也是我小时候走过的亦经常见到的路,路中看到的风景亦是各有千秋,春夏秋冬风景皆可餐也……
但无论怎么说:黑峪村有太多的神秘让我沉思。不仅其自然风光让人着迷——群山捧月般护卫着这个村落(笔架山东侧是黑峪村,到底是笔架山成就了黑峪村,还是黑峪村成就了笔架山,或许天地晓之……), 而且它还有许多人文景观谜团让人深思——黑峪村的神医救人、老槐树“勇斗日寇”救人故事、那成片的玫瑰花、牡丹花及出自这个村的大企业家等,我不再陈述,为了避开重复写作,那就留给同去的文友们倾情去写吧。
可“黑峪”这两个字都和我的名字有着间接的剪不断的联系。既然名字赋予了我生命历程的密码,那“黑峪村”已注定属于我所抒写的《山水情》之中了。山水啊,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与山水亲近,沐浴着山水的洗礼,分不清哪是山水哪是我心,只想与山水共吟,与天籁共鸣……哦,黑峪村:山中小重庆,亦汇入到我壮阔的大美山水中了啊!!
王晓瑜,祖籍,山东临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尚金花》《奋斗燃亮的岁月》等著作。多篇作品在《时代文学》《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山东工人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一树栗花秀忠魂》《沂蒙山小调诞生记》、中篇纪实文学《大刀壮歌》入选《巍巍青山抗日丰碑》。为原莱芜市大型村庄史记载撰写文章8篇,近4万字;积极组织撰写大型报告文学《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并写文章7篇,近5万字;组织撰写《信仰的力量》,并写文章8篇,近6万字;为原莱芜市社科联撰写《生活中的礼仪》一书等,
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萧散文奖,散文《神秘香山行》获山东省第二届职工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著作《杏坛拾穗》获莱芜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三等奖,《要学会宽容》获莱芜日报社2011年四季度通讯员好新闻奖,《西杓山村调查报告》获莱芜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年,被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评为建党95周年采风创造优秀作家。2017年,《莱芜战役烈士墓前之遐想》荣获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纪念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优秀奖。2019年,《放行》获《辽宁文学》“新时代”微小说二等奖。2020年,《香山牡丹》获得“香山杯”文学大赛一等奖,2020年《韩金来与父母的故事》获得莱芜市文明办2018重阳节自创文学征文二等奖。2018年,获得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称号等。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