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那次由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青年作家石磊(赵木山)散文集《寻梦》作品研讨会上,西郭先生见到了诗人陶金。陶金是西郭先生的同乡,两人以前不认识,因为不在同一个村里。但陶金和博文是同村,又是文友,所以,他们两人比较熟。因为博文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通过博文这一层关系,西郭先生与陶金也开始熟络起来。
当天的文学采风活动,他们来到一个景区游览。“Hello!”迎面有几个外国游客笑着和他们打招呼。“Hello!”西郭先生高兴地回了一句。原来外国游客要问路,西郭先生用中文和外国人交流,外国游客因中文太差,满面疑惑,无法领会西郭先生说的意思。这时,陶金忽然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解开了他们的困惑,外国游客既高兴又感动,连声道谢。
西郭先生在旁边见了这情景,对陶金的英文水平感到吃惊,心里十分敬佩,不由得对陶金刮目相看。博文说:“高手在民间,陶金农民身份,他是通过自学学会英语的,现在在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当教师。”
活动结束时,陶金送给西郭先生一本诗集,扉页上写着“西郭先生雅正”几个漂亮的字。希望西郭先生能为诗集写一篇评论文章。西郭先生回来后,开始认真地读陶金的诗集。想从诗中感受一下诗人所经历的人生:
陶金是作家、诗人,他从二十岁开始写 诗,三十岁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几年后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四十岁时,应聘去一家文学杂志社当诗歌编辑。如果按照当时的环境来看,凭陶金的才干,以后肯定能干出一点好成绩,他的前程一定会很光明。但是却没有如果,因为后来纸刊逐渐不景气,在杂志社只干了两年,还没等到转正加薪,他就被辞退了,因为他这个编辑是临时的。
正好这个时候,家乡村委会招一名聘干,陶金不想再在外面漂泊了,借着这个机会,他决定回乡应聘,也凭着他的一手好文笔,被村委会聘任为文书,继续干起写写划划的工作。
陶金的第一本诗集,是由市文联出资出版的。能得到公费出版自己的诗集,他感到荣幸之至。之后,他一直盼望着自己的第二本诗集也能得到公费出版,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所以,他的第二本诗集,是他自筹资金出版的。
陶金因为自身的文人清高习性,看不惯也学不会吹牛拍马的事,在村委会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自然没有升职的机会,临近六十岁时,村委会换届选举,陶金落选了。因为各种特殊原因,他一直没有缴纳过社保金。初时,单位没要求缴纳,后来政策要求要缴纳,他又因年龄偏大,也就没有办理。这就意味着,他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没有社保退休金可领取。
陶金为此事忧心忡忡,他曾经去找镇领导反映过情况,领导安慰他说:“考虑到你的情况比较特殊,现在只能这样了,到你六十岁时,政府给你办理低保,你到时可以每月领取低保金……
”
陶金心想,自己与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如果这样下去,那时,自己人老体弱,生活保障有困难了,自然够条件领取低保金了,要是真的这样,自己可能就成了全省第一个享受低保待遇的作家诗人了。想到这些,他心里酸酸的。
“难道以后就这样靠低保度日?”他这样反复地问着自己,但不甘心,心里生出无限感慨……
后来,据说他一个人用手机下载翻译软件苦学英语,只用了三年时间,成绩出众,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某著名英语培训机构的特聘教师。
……
“真是个传奇人物!……”西郭先生了解陶金这些情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敬佩陶金的才学,考虑到《大山文学》的发展需要,想邀请陶金担任《大山文学》副主编,但他心里没有把握,不知道陶金会不会接受邀请。
陶金回复:“承蒙厚爱,万分感谢!恐难胜任。我这大半生经历,虽有小小成功,但多以失败告终。现诸事缠身,无暇顾及,如一年后有缘,或可行事。”
西郭先生看明白了,他决定与陶金达成“一年之约”。
宋新强,1991年开始小说创作,1995年加入江门市作家协会。在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联、江门市作家协会、《江门日报》主办的征文大赛中多次获奖。已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00多万字。现为《作家故事》主编。著有长篇小说《百里呼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