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奇历史聚焦西北人文
——拜读著名作家陈玉福最新力作《张掖传》有感
文/鈤石

物转星移,日新月异,时间不等我们对过去慢慢回味,时代拉着我们飞速的向前,时间又是一个庞然大物而强有力的东西,呼风唤雨,让停止不前的人们醒悟,紧跟时代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和盛衰之变,一段历史的天际线风景与躁动激情,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与绝世风华,一个世纪的人文精彩与往事沉思,都是内动力的发掘和外开拓展望。而丝绸之路是今日中国走向世界的新起点、新思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之路。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讴歌伟大的时代。八千年历史看甘肃,甘肃历史看张掖。从那个天地、文治武功的大汉皇帝目光聚焦西北开始,从那个英武神勇传奇千古的少年将军霍去病西征开始,这片曾经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土地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张掖。
张掖市是一座有底蕴的城市,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张掖的历史演变、人文风俗、地理地貌、民间传说、名人逸事等,许多传统文化故事,值得更多的人去挖掘发现她、赞颂她。张掖,这座传奇的塞上古城从历史的尘烟里走来,过往有黄沙百丈、铁马冰河的金戈之声,有西海穷桑地、弱水黑河流的苍凉地貌,更有周穆瑶池会、老子骑青牛的奇幻故事。时过境迁,今天的古甘州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丝路明珠金张掖,成了真正的桑麻之地、鱼米之乡。
著名作家陈玉福老师的最新力作《张掖传》综合、立体地再现了张掖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与人文社会的演化,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在张掖这块热土上几千年来传唱不衰的一系列故事。陈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富含情感的笔调,浓墨重彩地雕琢了一个面目可亲、婉约灵动的新张掖,深情演绎了从昆仑至颠走向弱水之畔的金张掖。开篇中的那些文字见证:“天若有情天亦老!岁月要想冷落直至遗忘一方天地,总是无情且残酷的,不管那里曾今有过怎样的繁盛。水天一色抑或沃野千里,马蹄没草还是人生声鼎沸。当那些过往渐渐消散一如繁华落幕,谁还记得幕布之后的挣扎一嘶吼?唯独苍白取代了胭脂圣雪,历史也便成为简錦之中只言片语的冰冷叙述,若要重温就好比是隔着层层面纱去窥探佳人真容般朦胧,刚又了一点点眉目忽然间又是雾锁烟迷,像萦绕祁连山顶的晨雪霜露,又如滔滔而去的黑河水流,无语静默的迷雾中令人思而不得。常有云深不知处的困惑。”

历史铺展的仿佛是漫长的西征路。那是路漫漫起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志。而历史的咔嚓骨折处,听到的总是一衣带水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千丝万缕的血脉和轮回。一个王朝与一个王朝的交替,总是在一种分道扬镳耦合,吐故纳新,万象更新。
一座城因为一部著作会显得更加光彩四射,一部著作因为一座城而熠熠生辉。追思千年文化历史,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张掖传》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张掖这座河西重镇的前世今生,描绘出大西北不一样的雄壮之美。历史,就是让我们在深埋或者坍塌的黑暗中,追根溯源的一次又一次探索,历史的更迭,只要有艰辛的付出,就会有闪光的发现。天下英雄只余传说,史家在典籍中挥毫泼墨、跃马扬鞭;而《张掖传》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罗列数据,而是让清新的文字、别样的表述、哲学的思考进行跨越历史的跋涉和远征。陈老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的角度,把张掖市乃至古甘州历史上发生的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发现、发明创造、古迹遗迹、风土人情和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及开明帝王等人物的英雄故事用“史家精神、文学表达”的方式,把张掖这座城市展现给了“一带一路”和世界。立足河西,查阅大量的典故和史料,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河西走廊曾经的辉煌以及没落,书中重彩描绘的部分还是新时代张掖新面貌。


作者:鈤石,性别:女,民族:藏,学历:本科,籍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在《西部人文学》发表的作品有:[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八步沙》火了《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难忘的厦门培训之旅》、《山间的村庄》、《起风了》、《朦胧的你》、《夜空》、《谎言》、《独孤的夜》、《虎头山下白龙江边》、《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最美不过故乡亲》、《致我们即将消失的村庄》、《致小娟:扶贫精神永放光芒》、《有一种使命刻骨铭心》、《致敬白衣天使:逆风的样子最美》、《徘徊的记忆》、《雪之恋》、《光阴的故事》、《夜的芬芳》《有一种爱是伟大的》、《冬天才是你应有的样子》、《当寒冷遇上温暖》、《洁白的世界》、《冬如暖阳夏如花》、《春光无限好抗疫仍在线》等。

【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
(投稿邮箱:3340661588@qq.com)
请关注下面的二维码,您的大作才能登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西部人文学》杂志。谢谢。】

〖都市头条〗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本文编辑:紫云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