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启蒙老师~曹海林
李艳斌
又是一个教师节的来临,每到这个节日,总会想起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曹海林。
一个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会有许多老师,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会有几个。我以为但凡能对某位老师留有深刻印象的,一个是你的启蒙老师,一个是让你产生知识上飞跃的老师。而曹老师就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启蒙老师,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幼儿园,曹老师作为我小学时期农村一至三年级的老师,自然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了。
曹老师是洛川秦关人,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一张正方形的脸盘,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极富有感情充满光彩。每次当我们能圆满回答问题,或是考出好的成绩时,曹老师会露出欣慰的微笑。尤其是他的普通话更令人钦佩,在农村能早早接受和学习到普通话,我一辈子感慨万分。
曹老师是小学班主任更是全能老师,因为农村那时候就只有一个老师,他要带一至三年级所有的语文和数学,他一个人住在用老瓦盖起,但已经破旧不堪的学校里,一住就是好几年,春去秋来一如既往的培养了祖国一批又一批的花朵和未来,那时候在农村学校,没有厨师做饭,只能每个学生的家里给老师管饭,用电壶给老师提水喝,每个学生管一天然后不停的轮流直至放假。
每次曹老师在为我们朗诵课文时,可谓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一篇《悯农诗》,让他读的活灵活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台上的他用意显然,他想让我们知道,农民多么不容易,每一粒米都是来自不易的,所谓一粒米,一滴汗,这是很形象的比喻。讲台下的我们似懂非懂,只是晓得了“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并没有亲身的体验。若干年以后,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成家有孩子,我们才真正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含义。
每次当曹老师读到引人入胜处时,我注意到,他总喜欢一只手放在身后背起来。小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不知不觉中,老师的这一动作竟渐渐成了我的习惯性动作了。以至于,我的在家里和部队经常爱有背手的习惯,妈妈和班长经常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嗫嚅道:“以前曹老师就是这样的。”
有一件事最让我刻骨铭心,它让我这一生中都能记得曹海林老师。那时我们很单纯,每到勤工俭学开始的时候。曹老师就组织大家利用周末去外面完成勤工俭学,顺便还会发展一批少先队员。我就是在完成勤工俭学的时候加入少先队的,那时的我才二年级。回来的我们,照例被布置要写一篇相关的日记。我写的那篇日记并不算出色,我记得在结尾处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架子车里装的是一颗激动的心。”是激动吗?是激动,那时就是受的这种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尾,曹老师认为写得好,并在作文讲评中当时读了我的日记。那时的我,心里真的是激动了,也很兴奋,从没受过这个待遇的我,甚至有点感到难为情呢。我注意到,老师在读到最后一句时,他的脚趾又往上翘了一下。从此,我对曹老师的语文课特别感兴趣,也因此喜欢上了口才和写作。
岁月荏苒,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孩子,或调皮,或循规蹈矩,或聪明,或愚钝,如今都是成家有孩子的人了,但还是总会忆旧,总会对着发黄的老照片浮想联翩。那一件件往事,那一个个芸芸众生,或能从脑海深处浮出水面。曹老师的亲切面容,竟然非常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有一次回老家在赶集的时候碰到曹老师,他身体还不错,对此,我感到欣慰。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祝愿曹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作者简介李艳斌(刀哥),陕西洛川退伍军人,笔名网名均为小礼非刀,无党派人士,自由撰稿人,目前居住延安经营IT生意。《中国诗歌网》会员,《青年作家网》会员,《延安宝塔诵读协会》副秘书长,《洛川文学》特约作家,《文林书评》发起人之一及特聘作家,《作家文学社》编委,第二届《人间真情》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第二届《文豪杯》全国诗词比赛优秀奖;2021《瑞冬杯》中国国际文学精英大赛优秀奖;2022《真情杯》全国征文比赛最佳人气奖和最佳创作奖;延安电视台《黄土人家》微电影演员。作品见于:《作家地带》《作家与文学》《都市头条》《学习强国》《社区文化》《军旅文学》《人民作家》《洛滨文学》《塞北文学》《读写联谊》《文苑漫步》《延安日报》《大美甘泉宫》《诗文艺》《作家文选》《神州文艺》《洛川诗词》《诗刊》《当代文谈》《三秦文学》《当代文学家》《世界作家文集》《现代作家文学》《作家诗文》《陕西青年网》《国际诗歌网》《诗旅行》《陕北文学社》《作家》《人民文学作家》《秦川文化》《大乾州》《探索诗歌》《兰苑文学》等,合著出版作品集《萃芳苑》,2021年12月开通了自己的文学公众平台账号(文字随风飘)。
邮箱:308863919@qq.com电话:15891518040微信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能源小区b区南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