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声工作室公益讲堂学员作品
阅读经典,讲好故事
——《西游记》观感
雷春晓 女 14岁
一本书就像一场人生。
——题记
最近网上常能刷到一个段子:“人到中年,就是一本西游记,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发型,像唐僧一样絮絮叨叨,而且离西天越来越近了。”这话也许只是被一些人当玩笑寻开心的,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
不论是谁,对于“人生”这个词,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当你翻开一本书,是小说也好,诗歌也罢,不管啥体裁,你将它读了,看透了,还是只翻了三两页,都会发现,不管书的内容如何,它所表现的都是人生。

《西游记》 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其中我最早涉足,最为熟悉的一部。从动画片到电视剧,从童话绘本到教科书,从儿童部到典藏部,从修订版到原著,从听故事到看讲评,来来回回不止一二百遍。全书共一百回,前七回写“大闹天宫”,引出主人公。第八至十二回是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说明取经的缘起。第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与猪八戒、沙僧一路降妖除魔,最后到西天修成了“正果”。

这本部小说有四个主人公,虽然是四个人的故事,但我认为它所描写的其实只有一个人,整部小说是这个人收心的过程。主角孙悟空所代表的便是心,我们常用“心猿意马”这个词来说一个人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所以他的形象是一只通灵石猴,不受管教,被压在五行山下,出来后仍有紧箍束缚。唐僧代表理想信念,收心,首先要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八戒则代表着贪婪,取经路上,唐僧不动的凡心都由他来动了,收心,还要克服贪婪的本性。在小说中,沙僧该是最无趣的,它的每一句话,都很简单,但细看后你会发现,这些话都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沙僧代表的是客观理性的一面,想要达到目标,少了它,不能明辨是非,后反其道而行,便是南辕北辙,毫无意义了。客观思想与理性总要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沙僧总是挑着担子。白龙马是取经的脚力,他是驮着唐僧的,唐僧代表理想信念,那白龙马就是坚定的意志与不懈的坚持。若没有白龙马,唐僧也到不了西天。所以它是收心中重要的一环。

小说最后,四人取经成功,回归天庭各获其职,悟空的紧箍咒为什么消失呢?因为心已经收回来了。
2022年8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