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叶 知 秋 一 文 喻 世
一位参战老兵的难忘岁月
许 昆 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弹指一挥间,转眼就被时光这把无情的刻刀塑造成一个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古稀老人。回忆往事,虽没有炫耀人生闪光的亮点,但亲身经历的抗美援越的往事,却难以忘怀,挥之不去。

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的一天,我们铁道兵二师六团三营全体指战员集合在驻地附近某中学的操场上,进行临战前的誓师大会。会上群情激动,许多战士争着上台表决心:“只要祖国需要,上战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有的甚至用鲜血写了请战书,会场激情洋溢。我虽没有上台用豪情壮语表决心,也没有用血书写请战书,却在心理暗暗下定决心,将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绝不辜负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培养,上战场绝不做“怕死鬼”。会后积极组织班里战士和营部所有共青团员,学习部队的条令和入越守则,以及准备临战前的各种物资。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部队准备开赴前线的头天下午,我的母亲突然来到部队,看望她日夜牵挂离别两年多的儿子,我既兴奋又为难,我为能看到几年未见的母亲而高兴,但我们去越南参战,当时的行动是绝对保密的,对任何人都不能泄露。母亲的到来,会不会看出我们马上要去越南参战?决不能让她老人家知道,怎么办?为了防止泄密,部队首长指示:要我劝说母亲马上离开部队营地,立即回家。理由是:部队马上就要开拔,没有招待所,住宿不便。就这样,请母亲简单地吃了顿晚饭,立刻送她去火车站搭车回去。远道而来仅为见儿子一面,短暂停留了几个小时就无可奈何地匆匆离别。上车时,母亲不断用手绢擦拭眼睛,当时慈母的心里是什么感受,我不难想象,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您的儿子是军人,听从祖国的召唤是天职,明天就要出发去执行一项不让当时世人知道的军事任务--抗美援越,儿子多么想陪同母亲叙叙亲情,谈谈家常,但特殊情况,儿子只能这样做。当我挥着手告别母亲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也很复杂:是骄傲--您的儿子将要奔赴战场为国效力;是悲壮--战争是残酷的,生死未卜,也许这就是永别……“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共青团员之歌》忽然在我心中响起,使我增加了几分豪情告别了母亲。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摘下领章、帽徽、脱下军装,换成蓝色服装,登上了开往越南的军用列车,以中国志愿工程一支队的名义去实现毛主席、周总理对胡志明的“支援越南抗美战争,要物给物,要人给人”的承诺。我一个普通的战士同千万战士一样,决心以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宝贵的生命去执行国家任务,谱写青春年华,正式秘密出兵越南,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援越抗美战争的战斗生活。

入越后,我们肩负着“五个伟大”(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代表队的光荣使命,不仅感到光荣、骄傲和自豪,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五年中,我们时时处处想到的是为“五个伟大”争光,严格遵守入越守则和军队铁律,对越南人民秋毫无犯,下定决心与越南人民一起把抗美战争进行到底。在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中,发扬我军的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改轨、修路、架桥、抢修任务,使铁路成为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我们无愧于“五个伟大”的代表队。
入越五年,在1800多个日日夜夜中,冒酷暑炎热,光着膀子、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筑路架桥;不顾生命危险、流血牺牲,在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英勇作战、抢修铁路和桥梁。

最难忘的是在氏球铁路大桥抢修中,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一天中午,鄢技术员带领我们测量班去测量氏球铁路大桥的第一便桥2#---5#墩的跨度。路过越南的女高炮阵地时,坐在炮台上的女战士们热情的向我们挥手说:“早隆智!”(越语:你们好!),为保卫大桥,她们正严阵以待。我们刚上桥,越方高炮阵地就拉响了防空警报,我们立刻躲到离桥不到100米的炸弹坑里,像往常一样,观看这一场地对空的恶战。以往美机空袭大桥,一般出动一、二十架,多的时候三、四十架,今天也不例外,有高空、低空护航的飞机在大桥上空穿梭,执行轰炸任务的数架飞机一架接一架,在桥的上空爬高,接着一个鹞子翻身,对准大桥垂直俯冲投弹,炸弹的爆炸声,防空的高炮、高射机枪声响成一片;一架超低空飞机从我们头顶呼啸而过,顿时,女炮兵阵地响起猛烈的爆炸声;阵地遭到轰炸,硝烟、尘土向我们喷射而来,一会又看到被击中的飞机拖着浓烟仓皇逃窜......防空警报一解除,发现鄢技术员不见了,我们赶忙爬出去寻找,只见他躺在离我们不远的一堆备用钢轨旁,一看,左大腿被弹片击穿,正流着血,他还说:“没事,没事!”我忙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简单的包扎,安排三人把他背回营部的卫生所治疗。我带着另外几个人去大桥侦查,结果是刚抢修通车的氏球大桥的二孔军用梁被炸掉了,离我们很近一便桥桥头中弹二处......往炮兵阵地一看,那里已经布满了刚爆炸过的弹坑,阵地一片狼藉,那些刚和我们打过招呼的越南女炮兵们也不知去向了.....。就这样,我们团坚守在离河内不到40公里的北江大桥、氏球大桥、安元大桥、红河大桥,炸了修,修好了被炸,反反复复和美国空中强盗在这里较量了二年多,继朝鲜战争美国在清川江大桥实施绞杀战后,我们二师六团在越南又创建了一条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一九六七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们测量班、通讯班正在营部炊事班帮厨包饺子,汽车连派来的“嘎斯车”何司机找我派一个公差和他一起去北江车站给食堂拉煤,我放下手中的擀面棒说:“走,我和你去!”,副班长小汪说:“班长不能去,他去了谁擀饺子皮?”(我虽然不是北方人,可擀饺子皮是一把好手,我一人擀可供6-7人同时包)。这时营部的文书小王自告奋勇说:“班长不能去,那我去!你们等着我俩回来吃饺子吧!”说着他就爬上了车,何司机正要开车,我看见车上有一个汽油桶,我建议把桶卸下来,可因为大家都在包饺子,不知道谁说了句:“没事,不用卸了,一会就回来了。”其实我们驻地离北江车站也就几公里,我便也没坚持卸下,车子便开走了。刚走一会,防空警报拉响了,我们迅速躲进了用枕木搭建的防空洞,十多架美机空袭了二营管区的北江车站和北江大桥,防空一解除,二营打来电话传来噩耗,我们的嘎斯车在北江桥上被击中起火,何司机在负伤的情况下冒着熊熊大火,将车开出大桥,保住了大桥,可他被烧得面目全非,负了重伤(后被记一等功参加国庆观礼)。可小王却不幸牺牲了,我们包的饺子他都没来得及吃,就这样匆匆的走了,趁黑夜,我们把他的遗体送到布下的烈士陵园安葬。借着那惨淡朦胧的月光,看到陵园内外那一排排的新坟,那都是我们的战友,为了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永远躺在了异国他乡。当我们含着泪水,怀着仇恨忍着悲痛,唱着国际歌掩埋牺牲的战友后,不由慷慨地高声唸了一段毛主席语录“无数革命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继续前进吧!”就这样,我们又继续投入反轰炸的抢修战斗。

随着时光的流逝,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旧迹都难免被遗忘。而对于共和国成立后所发生的几次大的战争之一的秘密“抗美援越”,作为参与者,今天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觉得自己的那一段青春年华没有虚度,那段血与火、生与死的艰苦历程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最令人骄傲的岁月、也是我生命中最闪亮的岁月。
🍁…🍂…🍁…🍂…🍁…🍂…🍁
【作者简介】

许昆山,大专文化,湖南省洞口县人。1962年入伍在铁道兵二师六团历任战土、班长、团司令部参谋、技术员、工程师。转业退伍后、2001年公务员退休。本人爱好书法,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省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