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文联】

白荻(1923-1997年),河南巩义市人,著名水彩画家,《河南画报》创始人之一,生前曾任中国水彩协会理事,河南水彩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河南建筑美学委员会主任。 水彩画是个优美的画种,它以透明的色彩,在画纸上流动,变化出无穷的趣味,它对着真实的物体写生,画面生动、流畅。


在水色中沉浮
记得曾有评委提问参加播音主持大赛的选手一个问题。他问:“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选手无以对答。评委答道:“无论什么艺术,其最高境界是‘纯朴’”。本人不敢说评委的回答绝对正确,但堪称“最高境界”的艺术作品必定是有内涵的 、经典的。由此想到水彩画家白荻先生的绘画,他的作品就体现了这纯朴的魅力。今年是白荻先生逝世十二周年,作为他的弟子,借此谈谈他质朴的人生 、纯朴的艺术。以表对先师的悼念之情。

一九九四年白荻先生在洛阳师专担任我们班的水彩写生课程,从他教我们水彩写生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水彩。水彩笔在他的手里随心所欲地释放着感情与才情。他画的过程中我如痴如醉地看着,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物通过他的画笔竟变成海市蜃楼般的美景。他看出我对画的痴情,就说:“等你放假跟我一起去写生吧。”也许是他随意说说,我却信以为真。终于等到放假了,我便登上了去郑的车。洛阳虽说离郑州不算远,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第一次去。到郑时天色已晚,我打了他的电话,想着他会不会来接我,毕竟先生只教过我们一次。我在一个角落里等着,看着灯火辉煌的郑州,心有些茫然,更感到有些孤独。不久,我惊奇地看到了先生蹒跚的身影,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先生已到古稀之年,加上有心脏病,看起来有些苍老,腿脚本就不便的他还拖沓着一双拖鞋。我想,是我打乱他的作息时间,让他来不及换鞋就来接我了。灯火阑珊处,他的身影成为我永恒的记忆。



最难忘的是我和先生天天背着画夹风雨无阻地去郑州郊外写生。带的口粮是一人两个烧饼,一壶水。找到一处景就坐下忘情地画着,画的过程中他耐心地给我讲解,画完后再进行品评。那时,郑州市郊的许多地方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先生常叹道:“绿城将不再是绿城,以后很少有画中的绿色了。”那时郑州正在快速发展,市郊都已扩建成房子、工厂,绿树都被砍去。他还说:“自己身边的景都可入画,只要你有双发现美的眼睛。”他的话感染着我,激励着我。短短两个月的写生接近尾声,可我却不愿离去。先生点燃了我热爱生活 、热爱水彩艺术的激情,我多想留下来再继续学呀。最终他还是把我送走了。在我上车的一瞬那,我见到他眼中含着泪花。然而,万没想到,这一别却成为永别。1997年9月24日,我和同学在外地写生归来,见当天的《大河报》整版刊登着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禁不住痛哭起来。我的恩师,您清贫一生,没享受一天好日子,如今,您的事业还没完成,怎能这样匆匆离去?”



恩师虽去世12年了,但他克俭勤奋 、言传身教 、热心助人 的品质和对艺术事业执着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白荻先生从小家境贫寒,买不起笔墨纸张,他母亲就用笤把在雪地上画梅兰竹菊,或用芦苇在沙滩上作画来启蒙他。邻村赠其一块“画荻教子”的匾额。于是他就取“白荻”为名以纪念母亲,并立志以绘画为毕生追求。先生1951年开封艺专毕业,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其间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和连环画,业余还致力于油画、水彩画的创作和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他出生在洛河边,家乡的山川风情,是他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他创作的《秋山雨后》、《静静的洛河》、《山地晚秋》、《黄河烟雨》等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熟悉的土地上他勤奋耕耘,艺术境界不断升华。



1980年,先生在郑州举行了首次个人画展,百余幅作品精彩纷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当时,著名水彩画大师李剑晨教授回豫讲学,看了他的画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他成立了水彩画研究会,开辟了省内外艺术交流的渠道,繁荣了中原画坛的艺术事业。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传授建筑美学,培育出大量建筑方面的人才。他还撰写了多篇建筑美学论文和水彩艺术评论文章,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以及全国当代水彩画学术研讨会,他为河南水彩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5年,河南省水彩画研究会正式成立,白荻先生被任命为会长。1990年夏,被邀为中国当代水彩画学术研讨会代表。1982年,河南省建筑美学学术委员会成立,他被任命为主任委员。1991年,中国水彩百人精品展在韩国举行,其中先生的作品《旧居的冬天》、《洛水雨渡》被韩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中国水彩画家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他的生活有所好转,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思潮的影响,中国画家逐渐脱离现实,闭门造车。而白荻先生则一如既往地走着自己重视传统 、重视生活的路子。在他的执教生涯中,“自然为师,严于形似”、“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应反映社会生活,而不是迎合社会需要”,成为他尊奉的哲学。在不断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他的风格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作品带有自然主义风格,充满阳光和农村风光的色彩,像纯朴的田园诗,像小说家叙述动人故事那样描绘情节;7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已达到成熟阶段,半透明的薄涂层透过流畅的线条开始歌唱起来。这时期的水彩画,严谨而不失奔放,设色高雅而不失质朴。80年代至90年代的作品则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色彩浓郁,笔墨厚重,物象简化,有很深的水墨画味道,体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



白荻先生是表现乡土风情的神笔妙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水彩艺术,坚定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真诚、善良、纯朴一如他的画风一样给人感动,令人回味!





来源:巩义文联
编辑:吴亚玺
审核:赵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