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可贵

一男子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大摇其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说:现在我回想起来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的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
一位教授是这样评价这件事的:对生命的崇敬使这个人毅然去救助生命;对生命的崇敬又使这个人毅然决定不再去救助生命。这是两种真实。一个人的道德价值体系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建成空中楼阁的。
这让我想起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在老家农村的一件事。一位年老的农民被生产队长派去看水泵。这本是个轻松活,把电闸推上去,坐在井边的树下看着水泵正常运转,把水从井里抽上来,流到田里去就行了,地里有另外两个社员在浇地,到了收工时间他只要把闸刀拉下来断电就行了。

那时候的水泵是和电机分离、靠皮带传动的。这老头坐在井边无所事事,在电机和水泵的轰轰声里竟然打起盹来,忽然轰轰声没有了,他被惊醒,一看原来是电机在震动中慢慢移位,掉到井里去了,电线也被扯断了。他慌忙用四肢撑着井壁滑到井底,潜入一米多深的井水里,硬是把那个将近一百斤重的铁疙瘩拖出水面,再登着井壁上的脚窝一点一点地往上提。等地里两个浇地的人发现断了水,跑到井边来看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浑身湿淋淋的提着电机快要攀到井口了。
这件事被县广播站的通讯员知道了,跑来采访,先问这老汉家里是什么成分,队长说是贫农。通讯员大喜,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宣传典型,准备以“老贫农舍身救马达(电机)”为题写一篇广播稿。
他采访这个老头时问道:“当你跳到井里去抢救集体财产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老头说:“还能咋想?我知道这个马达一千多块钱呢,我一家人三年不吃不喝都赔不起啊!”
老人是勇敢的,但这勇敢却源自于贫穷。对贫穷的恐惧竟然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让人同情。
和那个在海水里救人者一样,他们都很勇敢,但勇气的来源不同,一个出于对生命的崇敬,一个出于对贫穷的恐惧。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实。说真话有时也需要勇气。
他们的真话使他们本应备受称赞的行为一下子失去了光彩,流露出他们并不崇高的内心世界。但我觉得他们是可敬的,因为他们不仅勇敢,而且真实!
巧伪不如拙诚。无论你假话说得多么巧妙,总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甚至虚伪的印象。贪图虚荣,自我炫耀的假话迟早会露馅,由此得来的荣耀也会丧失殆尽。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我相信,如果谎话可以⽤于⼀时,从长远看来它必然是有害的;反之,真话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有⽤的,尽管暂时也会产⽣害处。”
我们应该看到:“美好”的种子常常会从污泥中萌芽。可贵的品质往往在真话中流露。
文/ 靳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