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科,海归文艺女青年,曾留学日本,中学时代喜欢上写作。2021年年末开始在各类文学网络平台投稿,2022年春注册个人微信公众号《小科科的七彩花园》,每天分享自己的文字或美食美景。诗歌《冬日里的一抹红》《全世界最可爱的人》先后荣获征文奖。

微光
文/张科
生活中
存在这样的人
他们或许不起眼
或许和你不是特别熟悉
或许连句话都没有和你说过
但他们就是切切实实存在于你的生活中
成为了一种长期的习惯性的存在
我称之为微光
小学时
天河城门外有一个卖拼图的大叔
卖着10块钱1000片的盗版拼图
花花绿绿的颜色
千奇百状的形态
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我想用自己的双手
来构建这神奇美妙的世界
那时
尤其钟爱柯南和魔卡少女樱的拼图
我买了书桌高的拼图
细致地按照拼图背后ABCD的字母逐一归类
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拼图的难度
然后趴在地板上
一块一块地拼凑出完整的拼图
欣赏着手中的工艺品
我的心浸满了蜜糖
那东西叫做快乐
后来
卖拼图的大叔不见了
我就再也没有买过10块钱的拼图
现在的我更加追求拼图的品质
或许已不会再去购买10块钱的拼图
然而当年卖拼图的大叔却让我记忆犹新
他就像是一束微光
点燃了我的兴趣
一块块拼图堆积而成的
不仅仅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更是一种让我沉下心来
耐心细致地专注某一件事的习惯
这一习惯延续至今
从未改变
读大学的时候
家门口有一个卖豆腐花的大叔
相较于其他家的豆腐花
他家的豆腐花既美味又实惠
有一股正宗黄豆的味道
一尝便知是真材实料
价格常年维持1.5元
那年新年伊始
再见到他
他面带歉意地和我说
现在生意不好做
物价飞涨
为了生存
他只能将原本1.5元的豆腐花涨价为2元
或许是因为经常吃他家的豆腐花
我完全能够体会他们起早贪黑赚钱不易
比起动辄十几二十块的奶茶
我自认为2元一碗的豆腐花已经相当实惠
哪怕再稍微贵一点
我也乐意接受
就这样吃了几年大叔的豆腐花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些年物价疯涨
楼下出现了一位卖豆腐花的阿姨
4元的豆腐花谈不上便宜
口味不错
却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每每想喝豆腐花时
便想起了那碗1.5元的豆腐花
是那么甘甜
感谢那位卖豆腐花的大叔为我的大学生活
留下了一份甜美的记忆
上班后
每天早上步行去公司班车接驳点
总会遇到一个高高瘦瘦穿校服的男生
与他擦肩而过
我猜测他是初中生
或许是因为他和我表弟有几分相似
每次看到他
我总会多看一眼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
我们都会在我上班路上的不同地方遇见
我不确定他是否注意到了我的存在
但我早已不当他是陌生人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两年
然而某天早上
我突然发现9月以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或许是他已经毕业了吧
虽然未曾和他有过只言片语
但我仍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就像是
一个熟悉的人
突然消失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而自己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不期而遇的擦肩而过
原来
某些人
悄无声息地曾经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过
那种曾经的微光
令孤独的路上多了一份温暖
自实行垃圾分类以来
妈妈总在晚上7点左右去楼下扔垃圾
长此以往
她和楼下垃圾站分拣垃圾的阿艳小姐姐熟络起来
阿艳小姐姐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妈妈说垃圾分类
是阿艳小姐姐告诉她如何正确分类放置
仿佛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一般耐心细致
我对扔垃圾多少有些抗拒
一则垃圾味道让我“退避三舍”
二则害怕分错了会受到严厉指责
但或许是阿艳小姐姐的热情之光
逐渐驱散了我的畏惧
晚间和妈妈散步时
只要看到阿艳小姐姐
她总会元气满满地和我们打招呼
用悦耳的声音说道
“吃饭了吗”
“今天又和女儿散步啊”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总能给人一种安心的力量
然而最近
她离职了
她所在公司换了老板
开出的薪水较之前少了一千多元
浅薄的薪资并不足以养活自己
更何谈家人
那之后
我们再也没有在小区里见过她
妈妈每次扔完垃圾散步时
或是陪我去拿快递时
经过那个垃圾站
我们都会忍不住驻足
可是
再也听不见那熟悉悦耳的声音了
匆匆而去的脚步
只留下记忆中的笑声
原来
我竟然贪恋
那份被人记挂的温暖
我们的生活中或许还有许多类似的“他们”
他们之于我们
虽不是那么亲近熟识的人
有些甚至是陌生人
却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
人与人之间
交织着各式各样复杂纷扰的关系
需要不同的牵绊去维系
而这种简简单单
平平淡淡
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关系
或许不失为一种最轻松舒适的关系
就像是一束微光
在纷杂的世界里
奉上了一丝暖意
愿你也能发现那束微光
点亮你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