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你“培土”了吗(时评)
作者 / 刘克勤
笔者日前邂逅一位久未谋面的企业老总朋友,问其企业发展如何?老总喜形于色:近两年来,公司一改过去重“引进”轻“培养”的人才培育、使用观念,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提供人才创业平台,促使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印象中,该企业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产业开发项目短期、长期布局合理,人才引进高学历、专业性也兼顾,资金投入、内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都到位,可就是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入不敷出。
症结在哪里?企业高管“一班人”痛定思痛认识到,本公司这几年虽然高薪聘请了不少高学历、专业性强的人才,引进的这些人对公司建设不可谓不卖力,但却是功效甚微。但就是没想到,这些人才很多只是优质种子或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不会马上就给单位带来荣耀和成绩。人才虽是无价之宝,但比人才更重要的是让其茁壮成长的土壤。只有为优秀种子提供优质土壤,好苗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小荷才能出落成接天莲叶。
于是,公司着力加强培育,通过以老带新、送其深造、实践压担等方式,给雄鹰以蓝天,给千里马以旷野,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生长的养料、成长的空间后,最后绽放出绚丽的鲜花,赢得了公司事业的春色满园、可持续发展。
由此及彼,笔者继而想到实际生活中,有的领导不时抱怨本单位缺少文字写手、专业能手、技术高手、多面好手,缺少能独当一面、做事让人放心的强手。曾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或招聘高学历人才,然而,就是没想到,从盛开的“鲜花”到结成“硕果”,其生长需要外在条件,须经过园丁的浇灌、施肥、整枝、治虫等“培育”的过程。不想培育,只想采摘,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所谓“培土”,就是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公平竞争的环境、唯才是举的机制、定期培训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让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好土壤。
那些至今还在叹息“采不到鲜花”、“人才难求”的人,不妨问问自己,你平时“培土”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