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墨丹青歌盛世,银发壮志赋华章
——《诗意追寻(第二卷)》跋
张康德

《诗意追寻(第二卷)》是徐树立先生继2018年8月出版巜诗意追寻》后的又一部新作。该书编选收集了作者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的主要诗词作品550首,并附录了少量对联作品和序文。其诗歌作品包括七言格律诗、五言格律诗、歌行体、词作体和自由体,反映了作者对各类诗体创作的全面尝试与探索。
本书作者为教育工作者,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目睹和经历了共和国发展进步的曲折历程。由于喜爱文学,从中学时代便断续开展诗歌写作。退休后曾参加地方志编写工作,近年来因为担任杨陵文友会、杨凌示范区老年书画学会副会长,杨凌示范区诗词学会理事,参与《诗文书画》和《杨凌诗词》的编辑工作,其诗词学习与写作开始进入更自觉更高峰的状态,作品发表后受到多方好评。
诗意是人生永恒的太阳。诗人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认真的观察和感悟是诗意形象产生的基础。徐树立先生有着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善于观察生活,洞察社会,思维敏捷,故他的诗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多彩,修辞华丽,妙语连珠,韵传金石。展卷拜读,佳篇迭出,妙句目不暇给。
纵览全书,从诗歌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和特点:
一是歌咏时令、节气、自然景物的诗作。这在诗集中占有相当的量。此类诗作,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对传统民俗的深沉眷恋,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和对人与自然合偕相处的奇妙感悟。作者通过状物、联想、比喻、拟人、白描、对比、夸张等多重手法,酝酿出鲜明的诗意形象,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七律•立春》:“冬怀春孕庆脱胎,寂冷风光换剪裁。树陈欲摇芽蕾醒,暖阳先遣冻河开。花灯贺岁须悬挂,歌舞迎新正彩排。心地室居双洒扫,从今涤尽旧尘埃。”运用拟人手法,比喻形象逼真。又如《登南宫山·二》:“石梯直上彩云端,中道始觉进退难。百步九折三翘首,一移四望九吁天。心期终定峰顶地,视野忽宽望眼前。白首南宫方领悟,人生万事在登攀。”白描而不空发议论,尤其最后一句使诗意升华。
二是大量的纪事、怀念、悼念、应和之诗作,洋溢着忠诚、关爱、怜惜、感激、感恩、思念的人间真情,给读者以深深的感染。如《六一纪事》《悼诗友王宗祥先生》《悼李德厚先生》《高师函授同学聚》《同窗秋聚》《《和@沜朔渔父迎春花诗》《安康行》《空难》《渔家傲.高考寄孙》等,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党、对祖国的赤诚,对社会的关联关心,对亲友、同志的怜爱关切,对晚辈、对未来的无限希望。读后,一个赤子情怀的诗人形象鲜明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是诗作洋溢着对家乡杨凌和故乡的赞美和爱恋之情,同时反映了杨凌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如《春过林苑西湖》《建子沟》《贺第三届杨凌兄弟杯少儿书画大赛》《新集葡萄节采风》《农高会》《邰城》《观杨凌拉松赛》《过隋炀帝陵》《教稼园》《沁园春•漆水行》《永安村庙会》《建子沟庙会》等。作者继承了传统文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传统,对家乡杨凌的灿烂历史、时代发展、乃至一草一木都报以热烈的歌唱,这种对家乡的挚爱之情令读者动容。
四是其诗作与时俱进,唱响时代主旋律。如《国庆》《农耕文化书画展》《七律·神州十三勇士凯旋》《俄乌之战》等。在这些诗作中,作者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或歌唱祖国,或赞美英雄,或弘扬传统文化,或痛斥不义战争,表达了鲜明的爱憎之情。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作者又写了不少抗疫诗篇如《疫中》《西安抗疫》《封城的日子》等,给人以独特的启发和审美感受。
“翰墨丹青歌盛世,银发壮志赋华章。”拜读《诗意追寻》,使我们看到了徐树立先生退休后全身心沉浸于诗歌不懈坚持与努力。在他的眼中,花鸟虫鱼、星光云影、河湖山川,岁月世相皆是诗;在他的心中,感受到的是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生活。闲聊时他告诉笔者,诗的功夫在诗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一次我们与诗词对话的时侯,都会通过文字看到现在的我们。对于一般作者来说,未必要当诗人或作家,但完全可以用诗歌丰富生活、歌颂时代、抵御平庸、升华精神。诗文不必作为我们的生存手段,但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愿诗歌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岁月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值此中秋节与教师节双至之际,谨以一阙《浣溪沙·诗词养老乐》赠予作者。祝先生健康长寿,诗意长新!
华夏千秋文运长。
诗词歌赋著华章。
炎黄国粹永流芳。
思绪千般书远志,
情怀万种写沧桑。
诗词养老共福康。
是为跋。
(2022.9.10教师节暨中秋节于杨凌水韵天伦居

作者简介
张康德,1963年生,陕西郿县人。大学文化。研究员,高级编辑。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荣誉主席,香港孔子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出版社、文艺之窗网、《中国文艺》总编辑。陕西省太白诗社名誉社长。CCTV全球爱华诗歌春晚导演兼陕西会场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