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底薪的底气和千元“封口费”的底线
——遵义某医院“提刀加价”勒索患者事件的再痛思
董惠安
前几日笔者在《为某医院“提刀加价”的血腥套路所联想》一文中,已经揭露了遵义欧亚医院对男科患者巧取豪夺、敲骨吸髓式的开发套路,不少读者的反应是“触目惊心”“匪夷所思”。这种黑恶势力式的披着医疗外衣的犯罪何以猖狂4年,并非法获利2.39亿元?这其中的奥秘很值得探寻。
该医院一个叫杨某的主任,平均收入每月20万左元右,最高拿到了40万,4年间共赚了800万。而那位中专毕业、没有任何行医资格的刘某(女)挂着“医生”的招牌,凭着超人的“开发”患者的“业绩”,竟然每月拿着10万块钱的保底收入,至于实际收入,那就多了去了。
这“每个月10万块钱的保底收入”,给了这位刘某何等厚重的底气,让她在“开发”男科患者的路途上过关斩将,一路高歌?这位重赏之下的勇女,使出了什么绝招,让一个个患者(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者)被忽悠进欧亚医院,懵懵懂懂地躺上手术台,成为无良医生刀下的任宰羔羊?
我没体验过此女的套路招数。凭着想象,无外乎几种情况,打个远一点的神乎其神的比喻,莫非她像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描写的居住在西西里岛附近海域的一座遍地是白骨的岛屿上的塞壬女妖,她用自己天籁般的歌喉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船员则成为塞壬的腹中餐。再打个近一点的比方:莫非通过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浓情蜜语,像梦中情人那般,很不能从从手机屏幕上跳出来,和你共赴巫山,让患者在朦胧中享受到了“洞房花烛夜”的感觉,于是揣着鼓鼓的钱包直奔手术台,甘为刀下鱼?具体刘某用了什么特殊手段,使出了什么解数,这似乎很私密,也不好细究,但实际的后果是患者遭受了绝对的忽悠,得到的是“暗疾未除,人财两空,徒留伤疤”的结局。而该医院的盈利指标则扶摇直上,不断飘红攀高。
从医院经营者的视角观之,这10万元的底薪,绝对值得,给医院开发出的利润岂止三五个10万?这也印证了马克思的一段话:“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拥有如此高额底薪的刘某们,什么样的“奇迹”不敢创造?什么样的奇招使不出来?
然而也有人用行动践踏了马克思的这个判断。在本事件中,有人在获得并不丰厚的利润的情况下,甚至说只是蝇头小利,也竟敢于践踏人间法律——这就是被欧亚医院收买了的某些监管部门的人。据悉,一个主管患者投诉的部门人员,每月拿到“封口费”后,便将收到了投诉书信要么压下,要么转交给欧亚医院,甘当欧亚医院的帮凶。要问这笔“封口费”有多大数额?每月1000元。这笔钱与“医生”10万元的底薪相比,差得不是一点点,可是“监督之口”也就轻易地封住了。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可事情就这样真实地发生了。感慨之余,只有一种理解,那就是这些人的道德底线太低了,已经完全躺平在地面上了。医院经营者敢于如此妄为,完全是对“监督”权力的一种蔑视。他们认为在强大的资本面前,这种监督似乎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很脆弱的,不堪一击的。
遵义欧亚医院的罪恶行径,对我们的时代提出两大挑战。一是针对男科而言,让患者有病的未治,让没病的添了病。如今人口增长呈下降局势,他们无疑给生育平添了麻烦,更别说二胎三胎了。二是冲击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监督体系。一个有恶势力组成的所谓的“医疗企业”,在对患者极尽盘剥敲诈之能事的同时,对监督系统也展开攻势,这种挑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幸,遵义市纪委收到关于遵义欧亚医院的问题线索之后,严肃地认识到,遵义欧亚医院之所以能够胡作非为、轻松逃避监管,与个别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庇护甚至纵容医院的种种行为有关。立即组成专案组进行调查,给予15名干部党纪政务处分,14人进行诫勉谈话,1人涉嫌受贿犯罪,被移送司法起诉。
到此,又想起那副对联:“医生下套、检测下套、护士下套、药品下套,玩套路岂能逃出乾坤套?”在此文结束时,如何应对一下呢?
我苦思冥想一副:“患者出招、舆论出招、纪委出招、公安出招,耍招数最终注定中大招!”
我对自己所对之联依旧不满意,权当引玉之砖,希望高人出手,对出精彩。
董惠安2022.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