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的小院
文/赵元主
我家院门的门扇上是我亲手画的门神画像,门额上是我亲手书写的“乐在其中”四个大字。
推开院门,两侧各有一丛翠竹。也是效仿“食可以无肉,居不可无竹”,附庸风雅。竹子是从老屋的囫圈窖里移栽来的,长的还算荗盛,四季满眼翠绿。春季有新笋破土而出,三两年就成了气候。
从南墙左首起有一株野蔷薇,俗名“牛荊”,是我从山上移栽到院子里来的。虽是野生,却另有一种情趣。初夏开出一朵朵蝴蝶似的金黄色的花朵,引来三五只蜜蜂。接着是三架“黑奥林”葡萄,拐过西墙又是两架“黑奥林”葡萄,还有一架白葡萄。“黑奥林”葡萄品质很好,个大,味甜。葡萄架很矮,两岁的小外孙不用伸手,直接张嘴就能吃到葡萄。
挨着白葡萄是一棵我亲手稼接的紫皮李子树,李子树第一年挂果,摘了一颗尝尝,其涩无比,就不再管它了,直到李子成熟掉落到地上,捡起来咬一口,味道好极了,才知道当初味涩是尚未成熟的缘故。
南墙和西墙拐角处有一棵落叶松,已经有两米多高。
院子北边是一座三间大房,大房东边接着是杂物间和厕所鸡舍猪圈。西墙和大房拐角处是一簇刺玫瑰。大房前面有两棵“五月红”桃树,说是“五月红”,其实桃子成熟也就是夏末了,尽管如此,也算是成熟最早的桃子了。由于早期经过疏花疏果作务,桃子长的个大,味特香甜。
院子东边又有一座三间大房,北边有一间粮仓,南边有一间厨房。大房前面三棵苹果树,一棵“黄元帅”,结的果子蜡黄,从外面就能闻到香气,宜鲜食,不宜储存。两棵“秦冠”,果子皮薄紫绿色,口感脆而酸。
还有两株牡丹和两株芍药。冬季牡丹就孕育了花骨朵,初夏开出硕大而多层的花朵。牡丹盛开时芍药也相继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弥漫整个小院,清晨尤为浓烈。
东房和北房拐角处有一株“合欢”树,由于合欢的叶子晚上会合拢,白天又会舒展开来,就有个俗名叫“夜合”。是我用一粒种子种出来的。当时因为正处在新宅修建中,几经移栽竟然活了下来,几年就长到五六米高了。盛夏,粉红的花开满一树,花形极像玉米口线。老远望去,就像一张锦缎。
院子离开两座大房一米多是用砖砌成的透花墙,花墙内月季与麦冬相间,再内是一圈草莓。中间种的有小葱、韭菜、大蒜、辣椒、黄瓜、葫芦、豇豆、红萝卜,还有各种青菜和一棵柿子树。
我喜欢在雨天端一把凳子坐在房檐台上,点上一支香烟,看雾蒙蒙的院子,看树木花草蔬菜上跳动的露珠;听涮涮的雨声和房檐水的嘀嗒声。
院墙外面一周栽种了楸树、垂柳、香椿等树木。
小院付出了我的汗水与心血,留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小院充满文化气息,舒适而温馨。

作者简介:赵元主,麟游县丈八镇人,退休小学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喜好文学,尤善对联,著有《中学生对联知识读本》,多年创作对联3000余副已结集成册,部分作品及个人小传入编《中国楹联家大辞典》及《当代楹联家大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