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非凡的气韵——访原中国美协理事、河南美协主席马国强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非凡的气韵
——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先生
朴实、干练、平和,沉稳的谈吐、爽朗的笑声、动人的画卷——这就是公众视野中的著名画家、原中国美协理事、河南美协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先生。
作为一位正厅级干部、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令人顿生仰慕之心的头衔很多,但他却从来没有在荣誉面前沉醉过。
马国强1952年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祖籍河南温县。谈起他的履历,马国强略有所思地说,早在1971年冬,也就是“文革”中高校恢复招生,他以优异的美术专业加试成绩(当时已经在一家省级小报发表过画作),被推荐入读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这是一个寒门子弟一生命运的转折点,他倍加珍惜,牢记老师“画画要到生活中去”的教诲,埋头苦练。毕业时,光画满的速写本就装了整整5个大纸箱,卖废纸卖了50多块钱。
马国强告诉我,1975年,他在河大毕业,品学双优的他,本来是要留校的,却因出众的美术才华,被破格录入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创作组。“文革”期间,发表作品非常之难,而大学期间,他就在《河南文艺(〈奔流〉前身)》封二位置发表了一张名为《备课》的画作。这是他首次发表作品,要知道,当时发表这么一幅作品,在部队就可以提干,在农村就可以办农转非,现在看来真是风光之极。再就是毕业前夕的1974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工农兵形象选》,被选中的都是周思聪、卢沉、刘文西、杨之光等名家高手,而他作为一名没毕业的学生,竟然也跻身其中,作品得以出版发行,与名流名作一起,被当时全国的习画者当作临摹范本,我们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难度,又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马国强接着讲道,在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工作期间,他连续创作了一批作品,在全省美展展出并获奖,人们很快就记住了一位美术新秀的名字——马国强!1979年,他被调入《河南画报》社任美术编辑后,主要精力放在了年画、插图和连环画创作上。画插图和连环画,对画家的造型能力是极大的锻炼,现在活跃在画坛上的许多大家,当年都曾用心画过连环画。
马国强介绍说,在《河南画报》做美术编辑期间,他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机会垂青于这位才干骄人的年轻人,他走上了画报的领导岗位,显示出出众的领导组织能力。他带领报社同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改版《河南画报》,使之图文并茂,清朗悦目,思想性与可读性均有大幅提升。1982年,他年方而立,喜讯自首都飞来:他被选入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与一批全国范围内遴选而出的优秀画家一起,进行人物画创作。近半年的时间与叶浅予、黄胄等大师朝夕相处。对一个怀揣着强烈上进心与求知欲的青年人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学习的汪洋大海,他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尤其是黄胄,对他影响最大,可以说奠定了他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基石。
马国强说,黄胄作为他艺术上的恩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黄胄的人物画虽以写实为根基———但他强化人物画的线条表现,速写式线条的迅疾多变构成黄胄人物画一个重要审美特征。他的人物画正是在写实与写生,写形与写意之间建立起他的人物画风的审美风格表现。
近年来,马国强更是孜孜以求,勤奋耕耘,创作出一大批精美的画作,并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个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有人说他的人物画极具生动之美与表“情”之美,而这种美即来源于他对“写”这一线条绘画时间的强化。他的人物画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逸笔小品都始终保持着写意的审美感性,“以生生之理,写生生之形”,在淋漓的线条与笔墨表现中来把握人物的神采。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已经取得众多成就的马国强,一定会在艺术之路上拥有更多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