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重表现 重意象 ——访中国美协理事、著名书画家张道兴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重表现 重意象
——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书画家张道兴先生
作为一位军旅书画家,作为一位全能型的全才艺术家,张道兴先生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采访中我注意到,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如下的记录:1962年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书展及国外书画交流展,作品多次获奖或为国家相关机构收藏。其中中国画作品参加四、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画展、首届中国画人物展、纪念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家展、中国画百年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张道兴先生中国画创作的代表作有:《茶岭春》《让路》《不尽长江滚滚来》《脚踏着祖国大地》《春雨江南》《喜鹊叫喳喳》《茅山听雨》《儿子》《待发》《大秧歌》《晚归》《海的容颜》,其中《儿子》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待发》获解放军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
不仅如此,张道兴先生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书展、首届篆刻展、20世纪书法名家大展。曾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张道兴书画展";曾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1994年在马来西亚举办"张道兴画展";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道兴书画展”;1997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1998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中国书画展"。
张道兴的艺术创作注重传统与创新,得益于书、画、印的通学与互补,注重笔法、墨法、色法构成的结合,注重书法性与塑造性的结合,努力把握创作的分寸感,以寻求艺术个性的综合提升。
那么张道兴先生追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我们注意到,在创作中,张道兴强调画面体制,他指出“艺术意欲”,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主要能源之一。张道兴的画有明显的现代意识,那也是构成他的画区别于同类画风的所在。在风格上与人区别开来,臻乎上乘,不考虑独造是不可想象的。张道兴在熟悉生活、抽象题材,通过创作积累经验,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通过造型的夸张变形、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运用等,创造出自己的符号语言,展露自己的面貌。
对艺术的执着追寻与严谨的态度,使张道兴在创作中始终强调用以造型的元素,从点、线、面到墨块、色彩、肌理,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到世界现代的审美特征,瞬间吸纳其中,化作一炉。绘画的皴法与书法的飞白,虚实相间,疏密有秩。可见张道兴扎实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张道兴始终坚持重表现、重意象、个性鲜明的水墨艺术风格。
有专家这样评论: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张先生取法北碑书法用笔、宋元山水画皴法及金农书法的笔墨特点,并从中领悟点、线、面的力度、个性、韵味,形成了方峻奇厉的笔法个性,使他的线极富表现性又具绵长柔韧、朴拙方正、内聚外放的特点。他常用方笔、侧锋组织线的节奏并加入“斧劈”般的皴法,使点、线、面、色结合完成人物造型与气氛渲染,并以重墨的铺染形成跳跃性,调整张力,使之在重法度、讲笔墨的前提下,趋于洒脱而获得自由,见出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