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张小庄事件
——父亲在“张小庄事件”中被捕
秦西民

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早七点从聊城出发,驱车前往茌平县乐平铺东北约七公里的张小庄。
因事先不知道具体位置,只知其大概,也只是头一天晚上,从原茌平县地图上找到的。于是,我便从小区出发,顺着滨河大道转黑龙江路越茌东大道,再经两次问路,行至离张小庄约一公里时,接到《党的忠诚战士秦怀玉》一书的编辑冯克友的电话,使我更加清楚了此行的意义和要求,我信心更足了。
当我行至张小庄村西,问到正在说话的三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时,得知,当年张小庄事件后,牺牲的忠骨有的长眠于此,并和纪念碑同处于前面不远的路南小洼地处。当我缓缓前行寻找目标时,那三位热心人,主动赶上来,带我前去查看埋葬忠骨处。我们四人来到现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长约一点二米,宽约八十公分的石碑矗立在眼前。我顿感敬畏,不由自主地向纪念碑鞠了三个躬。等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后,我仔细看了一遍碑文,尽管经过风雨的长时间侵蚀,仍然能看清张小庄事件的记载:
一九四零年,济南等地的几百名日军,突然包围运东地委及党校驻地茌平四区张小庄,地委书记刘培桐,组织部长董景平(尉景平),专署科长谢保银,供应处长贾天冀,女干部战士三十六人,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党校教务主任秦怀玉等三十多人被捕,地委宣传部长郭少英等突围。
这就是父亲在世时,经常给我们提到的张小庄事件的概况啊!
这就是三十多位运东地委及党校老前辈的殉难地啊!
这也就是父亲他们三十多人经过和几百名日军拼搏,因寡不敌众的被捕地啊!
三位热心人又领我赶到碑的前面,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这就是适逢七十年后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不忘当年抗日救国的前辈们所作的最好纪念,纪念他们为国救亡而献出宝贵的生命,纪念他们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献身精神。看完了正面碑文,我环视四周,我看到碑的后面,有一个用水泥浇筑的大坟包,这一定是在张小庄事件中遇难的烈士墓。随后,我用手机拍下了纪念碑正面、背面碑文,来记录这段历史,记录先烈的事迹,记录这块洒下烈士鲜血的这块土地。稍事调整情绪后,我又开始拍照,直到满意为止。
离开张小庄事件纪念碑,我又瞻仰了“重点革命老区”纪念碑,我想,张小庄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件事件的发生,她是我党领导运东地委工作的一个缩影,此地是运东地委及党校工作学习训练的地方。据老人讲,当年能听到党校学员上操,训练,呐喊,搏击的声音,村西北就是他们的训练场和操场。三位老人还给我介绍说,张小庄事件不仅牺牲了三十多名地委和党校干部学员,张小庄也牺牲了一些无辜村民,他们和地委党校多数干部学员一样,连名字也没留下。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是多么伟大和高尚啊!是我们永远值得尊敬爱戴和怀念的。

将近中午,又来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问我干什么,我说明了来意。老人误以为我是来迁坟的。他向我介绍说,张小庄事件中,那些牺牲的和突围的人都很勇敢。我想这里不愧是革命老区,不愧为老区村,无论是那三位热心老人,还是这位老人,都表现出对日寇的痛恨,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让我感慨不已。革命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不仅流血流汗,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这也许是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部门给这些无名英雄树碑立传的真正原因吧。
这次到革命老区寻访张小庄事件,收获不少,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们的党信仰马列主义,我们的人民信仰共产党。我们一定会在党中央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以告慰那些牺牲的先烈和革命老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