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荣誉顾问冬 雪 (美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诗词对话:谢明辉诗词分析
张世贤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退休教授)
摘要
本文从诗词对话的观点,分析谢明辉执行长的诗词创作,包括诗词对话的目的、对话对象、对话方式。在分析谢明辉诗词时,先以一般大家所明白的诗词例子,作为引子说明,最后举例提出诗词的作用。
关键词:诗词对话、谢明辉、诗词
谢明辉诗词在《科际整合月刊》第5卷第11期、12期、第6卷第1期,连续3期发表。本文从诗词对话的观点分析。本文认为所有的诗词发表都是对话式;有些诗词形式上不是对话式,但经仔细分析,还是潜藏对话形式。诗词的作者,以诗词的体裁,表达其对话。对话有其对话的目的、对话对象、对话方式。本文以此分析谢明辉诗词,为解说明了,在分析谢明辉诗词时,先以一般大家所明白的例子,作为引子,最后产生诗词的作用。
对话是:(1)开放的、动态的过程。一发问,就要找回答,完成诗句。(2)一对对,正反两方,有问有答,答案是作者找来的。也有虽然没有回答。答案隐藏在问题里。、(3)激起对话人的回应,作者设问,并且要找到作者所认为的最佳回答。(4)一问一答,在问答中,产生这首诗词的论点、(5)结果:是对话的效果、结论,做诗词表达的目的,或称立意 (参考:张世贤,2015:212-214)。本文主张「诗词的表达是对话」;一定很多人不同意?逐一分析,尤其无问无答之诗词。
自问,由另一人回答,写入诗中,是合作的「联句」,精致的「联句」,不是各说各话,要直接相关联,且成对话形式。这种好诗绝少。例如:
【例1】〈残菊〉(北宋,王安石、苏东坡)
〔问〕(王安石)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答〕(苏东坡) 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细细吟。
【例2】〈瀑布联句〉(唐,黄檗、李忱)
〔抒情〕(黄檗)千岩万壑不辞劳,
〔问〕(黄檗)远看方知出处高。〔*后来呢〕?
〔问〕(李忱)溪涧岂能留得住?
〔答〕(李忱)终归大海作波涛。
谢明辉诗词并无「自问,由他人回答」之「联句」诗词。
诗词里「有问有答」;答案是作者提出来的,不计较是作者的,或别人的。这种情况最多。例如:
【例3】〈劝学诗〉(宋,赵恒)
〔问〕富家不用买良田?〔答〕书中自有千钟粟。
〔问〕安居不用架高堂?〔答〕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出门莫恨无人随?〔答〕书中车马多如簇。
〔问〕娶妻莫恨无良媒?〔答〕书中自有颜如玉。
【例4】〈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抒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问渠那得清如许?
〔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谢明辉诗词也多「有问有答」之诗词。例如:
【例5】〈一一九又响了〉( 2020. 11.谢明辉)
〔时间〕一一九又响了 在半夜
〔抒情〕你一股脑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
〔时间〕十二月 孟冬的夜里
〔抒情〕一阵阵的哆嗦打从心底升起
〔问〕为啥?
〔答〕你要在冷风刺刺的夜里
献出你所有的一点余温
〔问〕答案啊答案
〔答〕在熊熊的火光呼救里…
【例6】〈虞美人•疫〉( 2020. 11. 谢明辉)
〔问〕新冠病毒何时了?
〔问〕世卫知多少?
〔答- 抒情〕老天吹来病毒风,强如美霸受困疫情中。
〔答- 抒情〕武汉逢凶首遭难,严控危转安。
〔答- 抒情〕全球坐看瘟神愁,老美不行唯盼中赶走。
【例7】〈兰屿•梦幻之旅〉( 2020. 11. 谢明辉)
〔抒情〕踏上台湾最东的国土。卅年来梦。
〔问〕是谁譲我梦想成真
〔答〕是疫情锁国
〔答〕是联合总会精神感召
〔答〕更是璐珊的精心规划…
三、有问无答
【例8】〈蜂〉(唐,罗隐)
〔抒情〕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问〕为谁辛苦为谁甜?
〔*答〕 作者无答,由读者自己解答。
【例9】〈春晓〉(唐,孟浩然)
〔抒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问〕花落知多少?。
〔*答〕作者无答,由读者自己解答。
【例10】〈声声慢•观光〉( 2021. 01. 谢明辉)
〔抒情〕…庚子全球染疫,怪政府无益,纾困不易。阳光普照大地,得看上帝。
纵使游客全离,
〔问〕观光那有疫情急?
〔抒情〕抬头望天无奈无语,企盼无期。
〔*答〕作者无答,由读者自己解答。
四、无问无答
【例11】〈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形式上,无问无答。其实是有问有答。加上标注〔为什么?〕,就很明了。
〔问〕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为什么?〕
〔答〕只缘身在最高层。
【例12】〈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形式上,无问无答。其实是有问有答。加上标注〔为什么?〕,就很明了。
〔问〕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什么?〕
〔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例13】〈忆江南•草岭〉( 2021. 01. 谢明辉)
草岭好,最忆杉林溪。
步道悠悠闲步走,难忘九二一,山走景物凄。…
形式上,无问无答。其实是自问自答。加上标注〔为什么?〕,就很明了。
〔问〕草岭好,最忆杉林溪。〔为什么?〕
〔答〕步道悠悠闲步走,难忘九二一,山走景物凄。
叁、对话的目的
诗词是通过形象,以文字,表达「主张」(claim)与「感受」(feeiing)。传统将作诗词的目的称「言志」与「抒情」(叶嘉莹,2000:160) 「诗言志」一词源自《尚书·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目的,即「言志」与「抒情」。不会是无病呻吟,有其主张,称言志、或立意。要在能感动人,赞同其主张,因此要抒情。「言志」与「抒情」是一体两面。「情动于中,志之所之」(叶嘉莹,2000:160)。本文不赞同「言志」与「抒情」是分开的。志包括意想与感情(余毅恒,1991:234)。诗词与「政策论证」相通,要能「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服之以德」(张世贤,2015:57),情、理、德共同经营「政策论证」。同样,诗词的「言志」与「抒情」共同表达诗词的感人。
诗词的发表,要有其对象,要获得对象的响应,即对话,对话的目的,一般人称主题、立意。立意1.要明确、2.要意境、3.要深刻、4.要创新、5.要悠远。
明确指表达的范围固定、确实、专一、精准;而不是芜杂。
【例14】〈读三国志〉(宋,李九龄)
〔立意〕有国由来在得贤,
〔问〕莫言兴废是循环?
〔抒情〕武侯星落周瑜死,
〔答〕平蜀降吴似等闲。
〔*解读〕主题明确在「得贤」。
【例15】〈一一九又响了〉( 2020. 11. 谢明辉)
〔抒情〕一一九又响了。你披上那件老旧的防火衣,十万火急的赶了去。你那怱
怱的睑色,一如那把火。那把就像你在心儿底在烧的火。
〔抒情〕呜-呜-呜。水龙车一路没—路的响着。
〔抒情〕瞧你!瞧你奔上十里街头的火光中。
〔*解读〕主题明确在「火急」。
【例16】〈虞美人,疫〉( 2020. 11. 谢明辉)
〔问〕新冠病毒何时了?
〔问〕世卫知多少?
〔答- 抒情〕老天吹来病毒风,强如美霸受困疫情中。
〔答- 抒情〕武汉逢凶首遭难,严控危转安。
〔答- 抒情〕全球坐看瘟神愁,老美不行唯盼中赶走。
〔*解读〕主题明确在「疫」。
意境指立意的格局、境界,要高雅,不可低俗。例如:
【例1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抒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问〕欲穷千里目?
〔答〕更上一层楼。
〔*解读〕立意高雅,在开阔高远。
【例18】〈长相思,统独〉( 2020. 12. 谢明辉)
〔立意〕 两岸和平
〔抒情1〕山一湾,
〔抒情1〕水一湾,
〔问〕湾到台海山海关?
〔答〕统独难心安。
〔抒情2〕东一边,
〔抒情2〕西一边,
〔问〕边到尽头统独烦?
〔答〕两岸临深渊。
〔*解读〕立意高深久远,在两岸和平。
【例19】〈渔父,钓鱼〉(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一轮红日一清风,
〔抒情〕一根钓竿一笠翁。
〔抒情〕风波静,
〔问〕性灵空。〔*真的吗?〕
〔答〕红尘万事皆放松。
〔*解读〕立意高远,在开阔空灵。
【例19-1】〈沁园春,上海〉( 2021. 1. 谢明辉)
〔立意〕 人间天堂
〔抒情〕江南风光,百里泽国,
〔抒情〕千里水乡。
〔抒情〕望长江上下,无数光芒,
〔问〕世博经贸,谁与争锋?
〔抒情〕桃李花香,渔舟晚唱,
〔抒情〕人间天堂旺苏杭。
〔抒情〕想千年,大唐风犹在,
〔抒情〕让人神往。…
〔*解读〕立意高远,在开阔久远。
深刻指有深入见解,令人深思。例如:
【例20】〈琴诗〉(北宋,苏轼)
〔抒情〕若言琴上有琴声,
〔问〕放在匣中何不鸣?
〔抒情〕若言声在指头上,
〔问〕何不于君指上听?
〔*解读〕深入见解:互动增所无
【例21】〈感恩节〉(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1620年美国殖民时期,五月花号的清教徒落难,被印第安人所救,
感恩节由此而来。
〔对比〕但讽刺的是,伴随而来是,印第安人被征服,土地被占领,无处安生。
最后只能被放逐在印第安保留地。还要皇恩浩荡感恩戴德。
〔立意〕印第安人下场,让人不胜稀嘘。
〔*解读〕深入反省何谓感恩?
【例22】〈扶贫英雄中国梦〉( 2020. 12. 谢明辉)
〔问〕…或许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黄土变成金?
〔问〕是什么原由,脱贫致富成了新潮流?
〔答〕…领䄂心中的中国梦…
〔*解读〕深思为何中国梦有此效用?
创新指提出以前所无之观点,新颖独特。例如:
【例23】〈西施咏〉(清,金和)
〔抒情〕溪水溪花一样春,东施偏让入宫人。
〔问〕自家未必无颜色?
〔答〕错绝当年是效颦。
〔*解读〕提出:人人自有傲人处,不必学他人。
【例24】〔沁园春,美霸〕(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中华大地,五族共和,两岸一家。五千年立国,地宝天华;江山轮替,不改王道。
〔抒情〕美舞战旗,南海兵演,直把西太纳管辖。
〔解读〕莫怀疑,看中国崛起,分外眼红。…
〔*解读〕提出:美国直把西太平洋纳入管辖,难道中国不可以?
【例25】〈扶贫英雄中国梦〉( 2020. 12. 谢明辉)
〔立意〕…战争年代,战士是英雄。太平时代,救灾救难是英雄。
〔*解读〕提出:英雄标准已不同。…
【例26】〈中天关台〉(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绿色三民自,比你还超过,
〔问〕为何不比照辨理,叫他们也闭嘴?
〔答〕你知道,只因为,他们是双标党开的,内外有别。
〔答〕你无罪,一切都是政治。
〔答〕你若有罪,罪在颜色不对。
〔答〕你若有罪,罪在拳头比他们小。
〔*解读〕 提出:难道没有是非,只有拳头。
【例27】悠远指立论在时空,长远,渺茫,不断延续。
〈滕王阁〉(唐,王勃)
〔抒情〕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问〕阁中帝子今何在?
〔答〕槛外长江空自流。
〔*解读〕时空渺茫!
【例28】〈乌夜啼,伤古〉( 2021. 01. 谢明辉)
〔抒情〕夜临忽忆往,怀古乱我心伤。千年花落皆是恨,
〔问〕天帝与谁商?
〔答〕怆然唯尊子昂,李白惊叹称王。东坡举杯邀月娘,
〔立意〕万古同君赏。
〔*解读〕时空渺茫!
【例29】〈琴思〉(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娓娓。琴声诉衷情。夜静。无弦琴自鸣。天涯。琴心成追忆,
〔问〕再寻。
〔答〕天籁祭琴灵。
〔*解读〕时空渺茫!
诗词的对话,1.有对人物,2.有对非人物,3.有实时问答,4.有超越时空,另由他人解读。
【例30】〈饮酒〉(晋,陶渊明)
〔抒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问君何能尔?
〔答〕心远地自偏。
〔抒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
辩已忘言。
〔*解读〕对话的对象是作者自己。
【例31】〈虞美人〉(五代,李煜)
〔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抒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读〕对话的对象是作者自己。
【例32】〈临江仙,谢神恩〉( 2021. 01. 谢明辉)
〔抒情〕冬来街景萧瑟见,
〔问〕病来焦虑谁先?
〔答〕寻访名医最心烦。幸赖友推荐,台大始心安。…
〔*解读〕对话的对象是朋友。
【例33】〈扶贫英雄中国梦〉(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自有人类以来,你们创造了世界奇迹。
〔抒情〕在中国五千的历史中,你们绝无仅有。
〔抒情〕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人民,都无法做到。…
〔*解读〕对话赞扬的对象是你们英雄。
不是与人对话。例如:
【例34】〈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黄庭坚)
〔问〕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问〕春无踪迹谁知?
〔问的对象〕除非问取黄鹂?
〔问的结果〕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解读〕对话的对象是黄鹂。
【例35】〈贺新郎〉(宋,姚勉)
〔抒情〕剑吼蛟龙怒。
〔问〕问苍天、功名两字,几时分付?
〔答〕生个英雄为世用,须早青云得路。却底事、知音未遇。两度入天飞折翼,
谩教人、欲叹儒冠误。
〔问〕竟不晓,是何故?
〔答〕休休天也无凭据。
〔抒情〕有如椽健笔,蟾宫须还高步。若使长材终困踬,
〔问〕社稷谁教扶助?
〔抒情〕信浅水、留龙不住。万顷洪流通大海,向波涛、阔处兴云雾。
〔答〕须信道,这回做。
〔*解读〕问的对象:苍天。
【例36】〈西江月,中元〉( 2020. 11. 谢明辉)
〔抒情〕金秋野外风凉,抬头望穿月夜。薄酒遥祭思故友,
〔问〕怎舍得人间月?
〔答〕今世无缘再约,平生恩仇两解。天上人间乐暂歇,且待来生再结。
〔*解读〕问与祭思的对象:故友。
【例37】〈题画〉(明,庄 昶)
〔抒情〕老眼江山处处新,雪中天地更精神。
〔问〕人间岂识尧夫意?
〔答〕未有深冬未有春。
〔*解读〕实时回答。
【例38】〈中天关台〉( 2020. 12. 谢明辉)
〔抒情〕…听说NCC七个小矮人, 堵住了你的嘴,不让你说话。
〔对话内容〕他们说你泡制假新闻,
〔对话内容〕他们说你误导群众,
〔对话内容〕他们又说,你专为某人在宣传。
〔对话内容〕你犯了七宗罪,
〔对话的结论〕不明正典刑,无以正视听。
〔回应〕你大声喊冤,
〔回应〕你大声抗议。
〔响应的结论〕天地良心,所有言论均在宪法范围。…
同一问题,超越时空,对话,不同解答。例如:项羽是否应渡江?
【例39-1】〈题乌江亭〉(唐,杜牧)
〔理〕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条件〕江东子弟多才俊。
〔问〕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读〕项羽应渡江,仍有机会。
【例39-2】〈项亭〉(唐,汪樽)
〔抒情〕不修仁德合文明,
〔问〕天道如何拟力争?
〔答〕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解读〕项羽不得渡江,已无机会。
【例39-3】〈乌江亭〉(北宋,王安石)
〔理〕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条件〕江东子弟今虽在。
〔问〕肯与君王卷土来?
〔*解读〕项羽不得渡江,已无机会。
谢明辉诗词尚未有超越时空,与另一作者对同一议题之对话。
伍、对话方式
对话的方式要使诗词有好的意境,就是兴、比、赋。钟嵘在《诗品序》说: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一、兴
兴是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兴又叫起兴,是做诗词对话的开头。即是先用另一事物做开头,然后藉以联想,再引出作者所要的本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意味,使诗词更加具有韵味。例如:
【例40】〈闺怨〉(唐,王昌龄)
〔起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转折〕忽见陌头杨柳色,
〔立意〕悔教夫婿觅封侯。
〔*解说〕前两句起兴,叙述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忽见陌头杨柳新绿,想到与夫君折柳而别,心里难受;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例41】〈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南宋,辛弃疾)
〔起兴〕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叙情〕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转折- 问〕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立意〕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
〔问〕公知否?…
〔*解读〕 提起西晋南迁成东晋,回不去了,只有新亭对泣。与南宋隔得很远。
转到:就是这一帮东晋宰相王夷甫等清谈之士,有用吗?落到题旨「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
【例42】〈好事近 两岸〉(2020. 12. 谢明辉)
〔起兴〕斜雨山色沈,
野冷立知秋尽。
叶落随风狂卷,
千里南天阴。
〔转折〕九二共识不相闻,
〔抒情〕两岸空相问。
疫苗交流莫禁,
〔立意〕枯木会逢春。
〔*解读〕起兴千里南天阴,因九二共识不相闻,最后预期枯木仍会逢春。
二、比
比就是比喻、比较,两件或相同、或相似、或明显差距,使人们的情感依附在对比的表现上。例如:
【例43】〈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东坡)
〔抒情〕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对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读〕 将美景与美女对比,美极了。
【例44】〈答友人〉(现代,萧永义)
〔抒情〕旧梦随风散作文,文章秋水待浮尘。
〔对比〕十年窗下三千纸,不及歌坛一曲新。
〔*解读〕作者用十年艰苦所写的诗文,与歌坛上歌星的一支新曲作比较,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例45】〈绿党国〉(2020. 12. 谢明辉)
〔抒情1〕三十年前,
有一群人,
天天走上街头。
今天立法院,
明天包围行政院,
后天逛逛总统府。
天天骂车轮牌,
党库通国库,
党国不分。
〔对比1〕三十年后,
也有一群人,
走上凯道走上街头。
包围行政院,
包围绿党部。
反莱猪,
反关台,
反党国不分。
〔立意1〕只不过,
这一群人换了颜色。
〔抒情2〕三十年前他们说,
党政军退出校园,
退出行政机关。
校园要纯洁,
行政要中立。
国民党就乖乖的,
废了警察刘中兴党部,
关掉教育国营事业党部。
〔抒情3〕三十年前他们又说,
党政军退出媒体,
新闻要自由,
言论要保障。
国民党又退出了,
台视中视华视老三台。
卖了中广,
裁并了中央日报。
开放了所有媒体,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对比2〕三十年后,
年靑人抛弃国民党。
校园被绿化,
反中抗中仇中盛行,
中国国民党的中国,
成了最大的包袱。
〔对比3〕三十年后,
媒体均被绿营占领,
三民自入侵铺天盖地。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中天不听话唱反调,
关掉中天一劳永逸。
〔立意2〕从此,
福摩沙台湾,
又变成了一言堂,
只不过蓝转绿。
〔立意3〕什么新闻自由,
什么言论保障。
已被远远的抛在脑后,
硬生生的成了过去式。
〔抒情4〕现在,
最夯的是1450。
行政院养网军,
绿党国不分,
永续执政成了现在式。
〔立意4〕谁叫国民党傻,
谁叫国民党笨。
搞不清什么叫政治,
政治不是请客吃饭,
政治是你死我活。
〔对比4〕三十年后,
我退敌进。
不见蓝天,
只见绿地。
〔对比5〕再上街头,
此树是我栽,
此路是我开。
要从此路过,
请留下买路钱。
〔总结〕党国,
换了屁股换了脑袋。
〔*解读〕经过五次对比,四次立意,最后提出总结。
三、赋
赋指平铺直叙、铺陈、排比;不拐弯抹角,不遮遮掩掩;既可细腻铺写,又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例如:
【例46】〈题长安壁主人〉(唐,张谓)
〔立意〕世人交结须黄金,
〔抒情〕黄金不多交不深。
〔直叙〕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解说〕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
【例47】〈如梦令〉(北宋,李清照)
〔抒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问〕试问卷帘人?
〔答〕却道海棠依旧。
〔问〕知否,知否?
〔答〕应是绿肥红瘦。
〔*解说〕一路追问海棠怎么啦?
【例48】〈一一九又响了〉(2020. 11. 谢明辉)
〔叙情〕一一九又响了
〔叙情〕你披上那件老旧的防火衣
〔叙情〕十万火急的赶了去
〔叙情〕你那怱怱的睑色
〔叙情〕一如那把火
〔叙情〕那把就像你在心儿底在烧的火
〔叙情〕呜-呜-呜
〔叙情〕水龙车一路没—路的响着
〔强调〕瞧你
〔叙情〕瞧你奔上十里街头的火光中
〔叙情〕来了风儿
〔叙情〕火势更猛了
〔叙情〕你把云梯伸向浓浓的火焰中
〔紧张时刻〕这会儿
〔叙情〕整条街的人都在为你祈祷…
〔*解读〕一路直叙救火紧张情况。
【例49】〈兰屿,梦幻之旅〉(2020. 11. 谢明辉)
〔叙情1〕…这一路
有高铁风驰的快感
〔叙情2〕这一路
有新南横穿越大武山的新震撼
〔叙情3〕这一路
有富岗渔港民宿晨曦出海之美
〔叙情4〕这一路
绿岛之星
带我乘风破浪
〔叙情5〕这一路
海哭的声音在为我感动
〔叙情6〕这—路
天空的云儿在为我流泪
〔叙情7〕这一刻
我的灵魂醉了
〔叙情8〕这一刻
我的双眸亮了
〔立意〕原来梦想成真是如此的美妙
〔*解读〕从这一路、这一路、这一路…气势磅礡,直奔到「这一刻」,抵达兰
屿,直接叙述。
陆、结论
本文认为所有的诗词都是对话式;在形式上是明显的,或在实质上是潜藏的。诗词的作者,以诗词的体裁,表达其对话。在对话的互动中,呈现出对话的目的、对象、方式。本文以此分析谢明辉诗词,最后以诗词的作用作为总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诗词得作用在:1.可以兴,指诗词可以感动和启发志向与情感;2.可以观,指诗词可以冷静观察与喜好观赏;3.可以群,指诗词可以连结同好,深化共同的志向与情感;4.可以怨,可以依据自己的观点,批判现实。本文就以这四个观点分析谢明辉诗词,做成结论。
一、感动启发
诗词可以兴,即可以感动和启发志向、思考;具有联想、感染的作用,让人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对读者具有感知、感动、感发、感染、感化的作用。诗词是用以抒情言志;诗词可以表达并连结情感的共鸣。例如:
【例45】〈绿党国〉(2020. 12. 谢明辉),从三十年前起兴,又与三十年后对比,对读者很有感知、感动、感发、感染、感化的作用,引起共鸣。
〔抒情1〕三十年前,
有一群人,
天天走上街头。
今天立法院,
明天包围行政院,
后天逛逛总统府。
天天骂车轮牌,
党库通国库,
党国不分。
〔对比1〕三十年后,
也有一群人,
走上凯道走上街头。
包围行政院,
包围绿党部。
反莱猪,
反关台,
反党国不分。
〔立意1〕只不过,
这一群人换了颜色。…
二、观察观赏。
诗词可以观,包括理智上的冷静观察,以及情感好恶选择的观赏。观的内容是诗词里的道德感情和心理状态。获得认同、肯定、充实、满足。谢明辉诗词观察入微。例如:
【例15】〈一一九又响了〉( 2020. 11. 谢明辉) ,观察到消防人员救火的细节。
〔抒情〕一一九又响了。你披上那件老旧的防火衣,十万火急的赶了去。你那怱
怱的睑色,一如那把火。那把就像你在心儿底在烧的火。
〔抒情〕呜-呜-呜。水龙车一路没—路的响着。
〔抒情〕瞧你!瞧你奔上十里街头的火光中。
【例28】〈乌夜啼,伤古〉( 2021. 01. 谢明辉),引起思古之悠情,大家同观赏!
〔抒情〕夜临忽忆往,怀古乱我心伤。千年花落皆是恨,
〔问〕天帝与谁商?
〔答〕怆然唯尊子昂,李白惊叹称王。东坡举杯邀月娘,
〔立意〕万古同君赏。
三、连结同好
诗词可以群,即可以连结同好,深化共同的志向与情感,达到共同的认同感,以及维系群体的和谐协调。例如:
【例26】〈中天关台〉( 2020. 12. 谢明辉),封杀言论自由,引起不满,连结同好,串联团结。
〔抒情〕…绿色三民自,比你还超过,
〔问〕为何不比照辨理,叫他们也闭嘴?
〔答〕你知道,只因为,他们是双标党开的,内外有别。
〔答〕你无罪,一切都是政治。
〔答〕你若有罪,罪在颜色不对。
〔答〕你若有罪,罪在拳头比他们小。
四、批判现实
诗词可以怨,即可以批判现实;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实,表达未符合自己的规范要求的正当性、合理性。例如:
【例45】〈绿党国〉(2020. 12. 谢明辉)指出:「谁叫国民党傻,谁叫国民党笨。搞不清什么叫政治,政治不是请客吃饭,政治是你死我活。」
参考文献
余毅恒,1991,《词筌》。增订本。台北:正中书局。
张世贤,2015,《政策论证》。台北:五南书局。
叶嘉莹,2000,《我的诗词道路》。台北:桂冠图书公司。
谢明辉,2020a,〈谢明辉执行长诗词专栏〉,《科际整合月刊》,5(11):86-99。
谢明辉,2020b,〈谢明辉诗词专栏〉,《科际整合月刊》,5(12):40-57。
谢明辉,2021,〈谢明辉诗词专栏〉,《科际整合月刊》,6(1):39-66。
Poetry Dialogue: Analysis of Ming-HuiHsieh's Poems
Shih-Hsien Chang
(Emeritus Professo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etry creation of CEO Ming-Hui Hsie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ry dialogue, including the purposes of the poetry dialogues, the dialogue objectsand the dialogue methods. In the analysis of Ming-HuiHsieh’s poems, we first use examples of poems commonly understood by everyone as an introduction, and finally give examples of the role of poems.
Keywords: Poetry Dialogue, Ming-Hui Hsieh, Poems
現職:
中華詩詞藝術協會 理事長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 執行長
全國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 副總會長
台灣謝氏宗親會監事長
明妃傑出貢獻獎得主
學 歷:
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2011畢業)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系學士
經 歷
中評社特約作家
海峽交流基金會 顧問
圓山大飯店 監察人
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國會聯絡組組長(2000-2001)
國民大會第三屆國大代表(1996-2000)
北縣警察局金山、淡水、蘆洲、樹林、土城分局副分局長(1989-1996)
永和分局刑事組組長(1998)
著 作
1.《黃金十年》-創富、幸福、競爭力
2.第二屆兩岸競爭力論壇套書
(提升兩岸競爭力的秘訣大提升、大戰略、大突破、大競合)
3.《金廈特區論文集》
4.《謀共識、找出路、臺灣向前走》論文集
5.《「一帶一路」共創新未來》論文集
6 詩韻中華詩集
※张世贤 / 个人小档案 现职
中华民国公共政策学会荣誉理事长
全国公教军警联合总会副总会长
学历
国立中兴大学行政系学士(1966)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1970)
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1976)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暨政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1980)(教育部公费博士后)
经历
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行政学系系主任(1984.08-1990.07)
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1990.08-1996.07)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经济系访问学人(1992.08-1993.01)(国科会出国)
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1980.08-2000.02)
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2000.02-2006. 07)
国立台北大学校友中心主任(2000.08-2006.07)
社团
英荃学术基金会董事长 ( 2007-2013)
中华民国公共行政学会理事长(1998-2004)
国际行政学校暨机构联合会理事(Member,
Board of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Institutes of Administration, 1995-2010)
联合国公共行政与发展研讨会出席人(1996)
联合国灾难管理区域研讨会出席人(1993)
考试
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行政组第一名及格(1968)
职位分类第七职等行政管理职系第三名及格(1971)
甲等特考普通行政人员第二名最优等及格(1977)
张世贤著作目录
张世贤,2009,《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台北:五南。
张世贤、陈恒钧,2009,《公共政策政府与市场的观点》,台北:商鼎。
张世贤,2015,《政策论证》,台北:五南。
张世贤,2015,〈城市发展的复杂性理论〉,《中国地方自治》,68(12):4-21。
张世贤,2016,〈犯罪控制:科际整合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1(5):22-40。
张世贤,2016,〈太阳花学运的蝴蝶效应〉,《科际整合月刊》,1(6):5-52。
张世贤,2016,〈刑事司法政策理念〉,《科际整合月刊》,1(12):13-29。
张世贤,2016,〈预测三百年:田齐建国的预测〉,《科际整合月刊》,1(8):23-47。
张世贤,2016,〈过渡司法(transitional justice)〉,《科际整合月刊》,1(9):1-11。
张世贤,2016,〈生态危机警讯传播之科学实用性〉,《科际整合月刊》,1(9):12-19。
张世贤,2016,〈利用新传媒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传播〉,《科际整合月刊》,1(9):20-27。
张世贤,2016,〈新传媒对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贡献:新北市个案探讨〉,林至敏、吴建伟〔主编〕,《公共管理的现代化:承继与发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页49-57。
张世贤,2017,〈中介组织与公民社会发展: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个案研究〉,《科际整合月刊》,2(5):1-27。
张世贤,2017,〈公共服务中介组织设计中: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个案研究〉,《科际整合月刊》,2(5):28-56。
张世贤,2017,〈新传媒与科普新传播〉,《科际整合月刊》,2(8):68-75。
张世贤,2017,〈民主与治理的挑战,公共政策典范转变:强势政策的崛起〉,《科际整合月刊》,2(6):29-41。
张世贤,2017,〈新传媒与科普创新传播〉,《科际整合月刊》,2(8):68-76。
张世贤,2017,〈政策创新复杂性理论探讨〉,《科际整合月刊》,2(10):21-33。
张世贤,2017,〈台湾环境管理机制之探讨:环境基本法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3(4):49-66。
张世贤,2017,〈复杂性理论解释两岸关系〉,《科际整合月刊》,3(4):67-69。
张世贤,2017,〈公共治理的创新发展理念:突现( emergence)观点〉,《科际整合月刊》,3(5):27-39。
张世贤,2017,〈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创新机制〉,《科际整合月刊》,3(6):38-46。
张世贤,2018,〈对台湾公共行政教科书之检讨与展望〉,《科际整合月刊》,3(2):25-44。
张世贤,2018,〈科普产业发展:智能创新的复杂性科学模式〉,《科际整合月刊》,3(8):19-26。
张世贤,2018,〈诸葛亮「隆中策」的复杂性科学分析〉,《科际整合月刊》,3(8):33-37。
张世贤,2018,〈瓦罐与铜罐的复杂性科学分析〉,《科际整合月刊》,3(8):38-40。
张世贤,2018,〈关岛:地方政府〉,《科际整合月刊》,3(11):60-79。
张世贤,2018,〈韩国瑜如何翻转高雄: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3(12):51-91。
张世贤,2019,〈公共政策复杂性伦理: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4(1):131-132。
张世贤,2019,〈破解〉,《科际整合月刊》,4(2):70-74。
张世贤,2019,〈转轨〉,《科际整合月刊》,4(2):75-76。
张世贤,2019,〈变易的模式:粒子物理学、易经、金刚经〉,《科际整合月刊》,4(6):83-89。
张世贤,2019,〈自我参照:复杂性理论的阐释〉,《科际整合月刊》,
4(8):57-65。
张世贤,2019,〈法律:复杂性理论观点〉,《科际整合月刊》,
4(10):47-48。
张世贤,2019,〈禅宗:复杂性理论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
4(11):22-26。
张世贤,2019,〈新时代副总统的即战力〉,《科际整合月刊》,
4(11):27-28。
张世贤,2019,〈社会工作新典范:复杂性理论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
4(12):13-18。
张世贤,2019,〈财富的起源:复杂性理论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
4(12):19-23。
张世贤,2020,〈世代观念的差异:复杂适应系统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
5(1):56-63。
张世贤,2020,〈中国大陆「新型举国体制」的探讨〉,《科际整合月刊》,
5(4):14-24。
5(6):80-88。
张世贤,2020,〈丁细胞:应变能力的观点〉,《科际整合月刊》,
5(8):81-84。
张世贤,2020,〈美国大法官提名争夺战:复杂性理论观点〉,《科际整合月
刊》,5(9):30-37。
张世贤,2020,〈我国警察任务演进 1949-2020〉,《科际整合月刊》,
5(9):38-51。
张世贤,2020,〈沟通式规划〉,《科际整合月刊》,5(10):1-6。
张世贤,2020,〈复杂性经济学〉,《科际整合月刊》,5(10):7-15。
张世贤,2020,〈诚挚对话:「触龙说赵太后」分析〉,《科际整合月刊》,5(12):
26-39。
纽约文联【世界文学网刊】编委
终身荣誉顾问:诗者永诗.
荣誉顾问:谢明辉(台湾)
顾问 :丛 守 武 (中国)
顾问:David Ho (美国)
社长兼总编:冬雪(美国)
执行总编:火凤凰(日本)
常务副总编:婉柔(日本)
主编 : 东方羽薇 (美国)
副主编:Ashley陈(纽约)
副社长 : 思 乡 (美国)
编辑 : 王中明 (美国)
文宣 : 玉 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