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连队路上
杨善兴

一九七五年三月初,记得是春节刚刚过去,我们结束了两个月的新兵连训练阶段,分别被分配到各个不同的连队。我被分配到了四营机炮连。从我们受训的胶南县扒山营房到四营机炮连所在地——胶县洋河农场,大约有七八十里的山路。那时,部队装备还很落后,一个团也没有几辆汽车。除了一营远在济南齐河部队农场,分配到一营的新兵必须用汽车接送外,其他都要步行到老连队报到。
我们下连队那天,阴沉沉的,时不时滴滴答答下一阵小雨。路两旁是蜿蜒起伏的山峦,低矮的马尾松稀疏地点缀在乱峰之间,仿佛是在有意掩饰这初春的荒凉。小溪时而在路边流过,细细的水流自高而下,发出哗哗的声响。此时我的家乡聊城,仍是冰天雪地,虽然都在山东省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景。
我们三十几个人,排着队,怀着对连队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路之上,大家兴高采烈,群情激昂。说着,笑着,不停地唱着歌。大约走了三四十里路的样子,带队的吴副指导员便让我们在路边,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坐下来休息。 吴副指导员三十几岁的年纪,四方脸,浓眉大眼,身材魁梧,个头匀称,从背面看酷似电影“打击侵略者”中的李军长。他让我们围成一个圈,一边休息,一边突出政治。批林批孔,批判资产阶级。于是,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好不热闹。无非都是按报纸上讲的,林彪搞资本主义复辟,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孔老二(当时不能说孔子)搞克已复礼,搞倒退。他俩穿一条裤子,都不是好东西。都要批深批透,批倒批臭。
看着大家都抢着发言,一时难于插上嘴,我就坐在背包上认真地听着。忽然,吴副指导员指着我说:“这个新兵,怎么光坐着,你也发发言。”我一看吴副指导员点了我的名,急忙站了起来,按着当时报纸的调子,把林彪和孔子胡乱批判了一通。然后我又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看一切问题都应该唯物地看,辨证地看,全面地看。孔老二也是万物之一,我觉得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辨证地看,全面地看。他的思想和学说除了反动腐朽的一面外,有些观点和学说也不乏充满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否则,伟大领袖毛主席也不会在《(四卷》中多处引用他的话,他的理论与学说也不会流传几千年。譬如说,毛主席在《四卷》中引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告诉我们,三个人同行,必有做我们老师的人。就是让我们时刻要谦虚谨慎,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另,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四卷》中引用的‘学而则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句子,也无非是告诉我们不但要勤奋学习,还要经常温习学过的东西。远方的朋友来了,要热情接待,要讲友情,重感情。孔老二是几千年前的人,不能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去要求他,衡量他,那样恐怕有些不太公平。我们要批判他的反动思想、反动学说,也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学习他学说里面有益的东西,不能一棍子打死。” 我的一番话,如同晴天一个霹雷,大家一个个目噔口呆。那个时候,给孔子说好话是政治问题,是立场问题,是要被问罪的。实在说,说完后,我也为我的发言着实捏了一把汗。吴副指导员听完我的发言,高兴地说:“说得好,这个新兵有头脑,有思想,有想法,有见解。你叫什么名子,坐到我这边来。”下到连队的第二个星期五晚上,连队团支部因老兵退伍要重新改选,在吴副指导员的举荐下,我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当选为连队团支部宣传委员。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来仍然有些后怕。如果在场的不是吴副指导员;而是一位文化程度较低、思想又极端的什么干部的话,其后果恐怕又当别论了。 我真是幸运,一下连就遇到了一位有思想、有水平、有个人观点、有文化修养的好领导。

作者简介:杨善兴,字工,号老善,舐墨轩主,山东省高唐县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筑师。也是文学和书画爱好者。其建筑设计作品及绘画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级评选活动中获奖,并受到业内人士好评。其多篇建筑设计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