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九)

马周(601~648年),字宾王,唐博州清河郡茌平(今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性情旷达。武德中,补州助教不就。后至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贞观五年(631),太宗召百官言得失,周代常何上疏,所论二十余事,深得太宗赏识,即日召见,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徭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初九,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获赠幽州都督,陪葬于昭陵。唐高宗即位后,追赠右仆射、高唐县公,配享高宗庙庭。

毛泽东十分赏识马周,称赞其《陈时政疏》是“西汉贾谊《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欧阳修《新唐书·马周传》认为马周自比傅说和吕望,但才能不及此,毛泽东批注:“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新唐书·马周传》称马周颇爱饮酒,失意时曾在一个旅馆“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毛泽东惋惜地批注道:“饮酒过量,使不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