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深远不衰 争奇斗艳——首访原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书画家魏峰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深远不衰 争奇斗艳
——首访原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著名书画家魏峰先生
在当代中华画坛,魏峰堪称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位。特别是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更是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而在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派的研究探索方面,魏峰更是一位有着独创见解和丰富的理论积淀的大家。当笔者颇有兴致地想就大写意花鸟画派的源流进行探讨与研究之时,首先便想到了他——当代著名书画家魏峰先生。
魏峰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阳市美协主席、鹤壁市文联美协名誉主席、中国建设美协副主席、中国立竿见影书画院名誉院长。
笔者:魏先生您好,您是当代画坛、特别是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画家,也是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不懈探索并颇有成果的大家,那么我想请您就大写意花鸟画派源流谈谈您的见解,您看如何?
与原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书画家魏峰先生在其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魏峰:好的。大写意花鸟画在我国传统绘画中以其墨采神韵的艺术表现形式争奇斗艳,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大画派,至今不衰而影响深远。这个画派的形成,当然不是一代人或某个人的特殊天赋所能完成的,它是离不开各时代杰出画家的继承和发展,人复一人,代复一代,循环向前,不断创造、积累,而逐步达到完善。
魏峰若有所思地说:追溯大写意画派的源头,那要从唐代王维说起。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山西祁县人,虽是位大诗人,也是位大画家。他的诗很有意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等。正象宋人苏东坡评论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以诗人的气质创造了“水墨渲淡”,“笔迹劲爽”的破墨画法,所谓“破墨”就是把墨加水调成浓淡不同的层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绿颜色。重视墨的表现,这是王维在绘画上的重大贡献。他画四季花卉,雪景山水,都用这种“破墨”法,开拓了清新、淡雅的新画风。王维作画,寄托性情,抒发诗境,寓以禅意,不拘成格。唐人张彦远观王维的画说:“王维画物不问四时,往往把桃、杏、芙蓉、莲花同画在一景”。似乎不合情理,但这正说明王维是以一种崇高的“写意”的艺术观在绘画中的表现。人们把诗情画意,表达性灵作为评价文人画的重要因素,无怪后人把王维推崇为文人画的鼻祖,写意画派的先驱。
在谈及五代时期的花鸟画臻于成熟时,魏峰说:西蜀南唐正式设立了画院,黄筌和徐熙两人在继承王维的“破墨”画法上形成了两大流派。黄筌(903——965年)四川成都人,他开创了细笔勾勒赋彩的写生画法(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即继承了勾勒赋色的技法)。徐熙(生卒不详)江苏南京人,却开创了用笔不拘于精勾细描,而用粗笔浓墨的没骨画法(现代写意花鸟画即继承粗笔水墨技法)。正如他自己所说:“落笔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淡细碎为功”。尽管“黄家富贵”驰名画坛,“徐熙野逸”却独步江南。尽管当时黄筌画派对徐熙的画风不屑一顾,但徐派的画却富有生命力,赢得了后人的好评。《宣和画谱》记载说:“徐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敷色,故骨气风神,为骨之绝笔”。宋人米芾看到徐熙的画,大为赞扬说:“黄筌画易摹,徐熙的画不可摹”。又说:“徐熙花皆如生,黄筌富艳皆俗”。客观的讲,黄筌、徐熙两人创造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花鸟画法,对后世的花鸟画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经过他们后人徐崇嗣等人的不断努力,使花鸟画更加繁荣,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个空前盛行的时期。
谈到宋代文人画兴起,魏峰强调指出:宋代文人以戏墨的态度来作画,来抗衡当时盛行的宫廷院体画。宋代文人画家常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强调笔墨,注重写意,逸笔草草,借物传情。如善画墨竹的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四川盐宁人,创“湖州竹派”。他画竹,“兴之所至,不打草稿,”奋笔挥洒,笔下是千姿百态而风韵楚楚”。苏东坡评论他是“胸有成竹”。米芾赞其画法“以墨身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可见文同当时画竹以墨色的浓淡变化把竹干、竹叶的阴阳、背向关系表现的十分生动。苏东坡(1037——1101年)名轼,四川眉州人,大文豪、书法家,向文同学画,爱画枯木、丛竹、怪石之类。重写意,不重写实,强调“神”似,不重“形”似。通过书法的用笔在“戏墨”和“自娱”中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境界,这正是大写意绘画所具有的特点。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和“得之象外”的理论,是宋时文人游戏笔墨,用以解胸中盘郁的表达。
谈及元代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时,魏先生说:元代的写意花鸟画有较大的发展,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浙江吴兴人,是元代画坛上蜚声中外,开一代风气的领袖人物。他博学多才、通晓音律、精于诗文,尤其书画造诣极深,宋代文人画向元代转变他是有重大贡献的。元代简率尚意,以书人画的新画风,由他开创,使写意花鸟画走向更成熟的阶段。他画《秀石疏林图》以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物象,用飞白的笔法画嶙峋的巨石,表现巨石的尖硬质感,用大篆笔法写盘曲古木,表现古木的枝干挺劲,以八分笔法作墨竹,格外潇洒。中锋、侧锋交互为用,干湿浓淡结合相宜,充分表现出书法笔墨在绘画中运用,并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画史上有名的提倡“书画同源”的诗句。赵孟頫讲究书法趣味,以书入画的主张,几乎成了元代绘画的一代风尚,极大的影响了明清写意花鸟画,使之更有新颖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为明代大写意画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宋、元又讲到明,魏峰深入浅出,滔滔不绝,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修养。
魏峰先生接着讲道: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画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其影响更为深远。齐白石(1863-1957年)原名璜、阿芝,号白石,借山翁、老萍、木居士、三百石富翁等,湖南湘潭人,长期客居北京。齐白石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各方面无不出类拨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齐白石却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是农民的家庭,12岁时仅读过一年的私塾,因家境贫困,13岁就当了木匠,由于他天资聪明,雕花时又能搞出许多花样,被人称“芝木匠”,在乡里颇有名气,27岁有幸认识了湖南名流胡泌园,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58岁定居北京,后在陈师曾、徐悲鸿等人的大力帮助下,成为京城名流,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画院名誉院长。齐白石吸取吴昌硕之长,极力推崇徐渭、朱耷、石涛,他说“青藤、雪个(八大)、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举行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他又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充分说明他受影响之深。尽管他对前人那样的崇拜,但他又敢于大胆的摆脱前人,形成了“我行我道,我有我法”的齐白石风格。他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主张在大写意花鸟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成就。他的作品保持了文人画的笔墨精练,造型夸张,以书入画,诗情画意的特点,又融入民间艺术的强烈明快、朴拙、单纯富有装饰性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功力深厚,挥洒自如,力健有锋,画虫一丝不苟,尤善工虾、蟹、蝉、蝶、花鸟等,水墨淋漓,生气勃勃,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题款诙谐巧妙,蔚为大家。这种熟外求生、大巧若拙、纯真朴实的情感与绘画的和谐统一,正是齐白石艺术的高超之处。
继齐白石之后,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潘天寿青年时代就立志从事书画事业,因而他在诗、书、画、印方面深入探研,他远承青藤、八大、石涛的传统,近受吴昌硕影响较深,27岁的潘天寿著《中国绘画史》并以超凡的才华被聘于上海美专执教。他曾去请教吴昌硕,得到吴昌硕的鼓励和赞扬:“年仅弱冠才斗量”,并题“天惊地怪见落笔”篆书相赠。但对他的“行不由径”的绘画,深为担心,及时指出“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而独”。吴昌硕重视传统的治艺态度,对潘天寿后来的艺术追求影响很大,经过艰苦努力创出自己“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的高格调的画风。1928年杭州创建国立艺术院,潘天寿任中国画主任教授。1955年至1965年是他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这期间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苏联美术院院士等,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做了巨大贡献。潘天寿在大写意方面表现的题材很丰富,他善画鹰、荷、松、四君子、八哥、蔬果,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彩墨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结构险中求稳,整个画面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灵气十足,引人入胜。潘天寿善于指画,继承和发展了清代高其佩,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他主张画家必须有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才能具备攀登艺术高峰的魄力。值得提的是潘天寿有大无畏的创新精神,他虽受教于吴昌硕,但他却真正的脱出了“牢笼”,他在艺术创作中,如感到有吴昌硕的笔影,马上就把作品毁掉,这点精神十分可贵。在“强其骨”的精神自勉下,终于成为我国当代极负盛名的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德艺双全,丰碑长在。

魏峰先生又接着讲道: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李苦禅也是一位杰出的大师。李苦禅(1879-1983年)原名英、号励公、山东高唐人,出身贫寒,曾拉过人力车,借住庙宇过活,早年学习西画,1923年25岁的李苦禅有幸认识了齐白石,并拜为师,白石老人见李苦禅天纵英才,视为知己,赞扬:“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也!”“苦禅”二字是同窗好友林一尽所赠,他欣然接受,以“苦禅”为号更努力习画,29岁为杭州艺专教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一生从事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和美术教育60余载,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苦禅在全面学习、继承、发展齐白石的绘画同时,吸取石涛、八大、扬州画派、吴昌硕等前人的技法,形成了醇聚凝练的个人风格,晚年作品更加苍劲浑厚、气势博大,在笔墨技巧上,重用笔,以笔入筋骨,主张书法入画,又以水墨为主,也作重彩写意,章法上善于造成势。艺术造型上,注重意象的创造。笔墨雄阔,气势磅礴是他的画风,善画鹰、荷、兰、竹等。
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是大家就是大家,不凡就是不凡,魏峰先生滔滔不绝的讲述让我感慨不已。我想,魏先生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今天的画坛应该是颇具影响力的,我也诚挚地祝愿魏先生的明天更加辉煌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