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法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10-02 00:00 发表于河南

本期导读: (知识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49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具有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是国庆庆典的四个基本特征。本期特辑录张瑞法老师的《第一个国庆节》一文,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视角,回望七十三年前那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

我们宜阳县是1947年7月间解放的。1948年,我们村建立了第一所小学——蝎子山小学。从那时起我进校念书,到1949年10月1日,我已经十一岁了,已读二年级。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生日——国庆节。当时庆贺的情景我还记得十分清楚。我们老早吃过早饭,到学校集合。村上的老百姓敲锣打鼓,踩高跷、撑旱船,男女老少擎着小红旗。小红旗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欢庆的群众排成一队,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白杨的大会场走去。
我们蝎子山小学组织了秧歌队,一个同学敲鼓,一个同学拍镲,一个同学打锣。秧歌队的同学们上衣穿着花衣裳,腰里缠根绫条子,头上勒根羊肚子白手巾,脸上打的是粉色,嘴边抹点红色。有两个年龄大的化妆成蒋介石和宋美龄,特别引人注目。我们一路上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向目的地白杨进发。
会场设立在白杨老集。从早上七点钟开始,白杨地区各村的老百姓陆续进入会场,各村按照划分的区域对号入座。我们蝎子山小学也按照所在的行政村划的区域入座。会场里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好一派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啊!

当各学校学生入座后,啦啦队开始行动了。
南留完小啦啦队队长闫其丹站了起来,大声喊道:“白杨完小——”,同学们随声附和说:“来一个。”
白杨完小啦啦队队长李聚水也站了起来,打着拍子,起了个头“东方红,太阳升,一二,唱——”同学们紧跟着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唱完后,南留完小啦啦队队长闫其丹又大声喊道:“好不好,妙不妙——”同学们接着说:“又好,又妙”,闫其丹接着说:“再来一个要不要——”同学们又附和道:“要、要、要。”
白杨完小紧接着唱起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白杨完小唱完后,立马拉南留完小,白杨完小啦啦队队长李聚水大声喊道:“该谁唱——”,同学们齐声说:“南留完小。”李聚水又大声喊道:“一、二,唱——”同学们说:“快、快、快。”

这时,南留完小的啦啦队队长闫其丹站起来起了个头:“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预备唱——”同学们一起唱道:“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永远好喜欢,解放区的太阳永远不会落,解放区的歌子永远唱不完......”
南留完小刚一唱完,闫其丹又站了起来,大声喊道:“该谁唱——”同学们齐声道:“石跺附高——。”
这时,石跺附高的领队裴质鹏站起来,起了个头:“旧社会好比那黑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一二唱——”同学们紧接着唱:“旧社会好比那黑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井底下压迫老百姓,妇女们最低层,看不见那太阳看不见那天,数不尽的日月,做不完的牛马,谁来搭救咱?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咱们把身翻......”
清脆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划破了长空,传遍白杨的四面八方。

那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没有一丝丝风。大约在上午十时,参加庆典的群众都到齐了,一个乡干部喜气洋洋地走上主席台,用纸卷的话筒高声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现在开始。
第一项:主席团就位;
(主席团全体人员就位)
第二项:鸣炮奏乐;
(会场上开始鸣炮奏乐)
第三项:全体起立,唱国歌;
(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第四项:下面请白杨乡乡长郭清源同志讲话;
郭乡长迈着矫健的步子,走上主席台,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个躬,大声说:“父老乡亲们,大家好!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们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永远站起来了,不再当奴隶,不再当牛做马,我们翻身解放了,当家做主了,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新中国,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了......”

台下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会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第五项:由副乡长布根堂同志安排当前工作;
白杨乡副乡长布根堂同志就当前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
第六项:散会。
散会后,人们走在路上,欢声笑语,个个精神焕发,眉开眼笑。人群中不时传来咯咯的笑声。人们谈论着,祖国大有希望,咱老百姓大有奔头了,我们不再逃荒要饭、妻离子散、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了。我们今后不愁吃,不愁穿,要过上幸福自由的美好生活了。

作者简介:张瑞法,男,1938年生,现年84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蝎子山村人,退休教师,常年居住在洛阳市。晚年生活充实,下棋,习字,著文章,皆为所好。

作者简介: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1979年高中毕业1980—1982年公社广播站广播员、电话员 1983—1986年张家口师专英语专业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沙城中学任教 1987年—1999年任教初中英语 2000年至今任教高中英语。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