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危机感与幸福感
作者 / 刘克勤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在奋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今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任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能者上,庸者下,干不好就挪位。这既让领导干部普遍感到有危机感,觉得“压力山大”,又能力促更多有本领、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脱颖而出。有非常之人,才成非常之事。铸就丰功伟业,离不开人才辈出;实现奋斗目标,有赖于群贤毕至。
然而,如何认识和对待压力,是为政者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当前,事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工作好做又难做。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压力和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常听人说,看干部,要看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造福一方。好比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能喷射出美丽的花朵。所以说,干部有了压力,干事才有动力,抓落实才会更给力。相反,如果缺乏压力,没有危机感,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和能力,就会精神懈怠,碌碌无为,“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甘于当“太平官”、“混事官”,甚至还当了“贪官”,对群众而言,不仅毫无幸福感,恐怕更添痛苦感、愤懣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执政为民,为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事业发展、百姓福祉。干部有压力、有危机感不是一件坏事,我们不能功利地理解成担心自己的“帽子”和“位子”,而应该正视现实,直面危机,将挑战变为发展的机遇,将压力转变为奋进的动力。
要强化重任在肩、无功即过的忧患感。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向梦想进发,既有春和景明的机遇,也有暗流涌动的挑战。形势逼人,身为领导干部,理应勇立潮头,靠前指挥,不惧风险,多做建树性工作,迎难而上谋发展,多为群众谋福祉。如果满足于“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过日子”,势必贻误事业,既让组织失望,又让群众寒心。
要强化好学上进、苦炼内功的紧迫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履职尽责既要有好作风,更要有真本领。为此,要自我加压,内强素质,不但要加强对新知识、新理论、新科学的学习,还要强化对新形势的分析和研判。有些领导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不够、解决办法不多、工作绩效不大,说到底还是本领不强。
要强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的敬畏感。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不管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工作中要广泛赢得群众的支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认真对待群众的诉求。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有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事业发展就有了无难不克、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磅礴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怀有危机感非但不是坏事,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干部有了危机感,群众才会有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