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皂角树
文/孙虎林
在乡野树木的家族中,皂角树历来就是亲民的树种。
小时候,村子里有两棵皂角树。一棵长在沟边,一户人家后门外。沟边有一段颓圮的土墙,是早年间防范匪患的城墙遗址。这户人家围墙东边有个豁口,豁口处长着一棵皂角树。皂角树不大,年年春天开过米粒一般大的小黄花后,树上就会结出长长的皂角。它们状若秋豆角,翠绿翠绿,吊在枝叶间随风飘荡,可爱极了。每当皂角长大后,我们心里就痒痒的,盘算着摘些下来。可又不敢靠近半步,那家人养了几条厉害土狗,攻击性特强。皂角用处可大啦,能洗涤衣物。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皂角是乡村女孩的最爱。

那年月,肥皂不好买。大姑娘小媳妇在池塘洗衣时,总会带上几枚皂角。如果没有现摘的绿皂角,紫黑色的干皂角也行。将皂角砸碎,把残渣裹在衣服里,放在搓板上搓洗,很快便会搓揉出丰富的泡沫。三揉两搓,衣服也就洗净了。那些过脏的衣物,比如用了多日的床单被罩,仅仅揉搓洗不净。必须多放些皂角残渣,而后抡起枣木棒槌在洗衣石上捶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中,池塘里的青蛙被惊吓得上蹿下跳,忙不迭游入深水。那些青蛙浑身翠绿色,眼睛大大的,清爽可爱。我不止一次看见藏在水边草丛里的青蛙,棒槌声一起,它们争先恐后跳入水中。这时节,就连隐藏在大柳树上的黄鹂鸟也停止歌唱,飞往别处。

每当四姐在池塘洗衣服时,我都会跟着。四姐和沟边人家的女儿是好朋友,总能要来几枚新鲜皂角。四姐放下洗衣盆后,我便一直蹲在旁边,等着品尝皂角核。四姐掰开皂角,小心地剔出皂角核,再将皂角核鲜绿的外皮剥掉,露出了白生生的果肉。它实际上是种膜,有着一层薄薄的角质肉,劲道好吃。在没有零食可吃的年代,对乡下孩子说来,这可是新鲜至极的美味。
皂角树的叶子特别茂密,下雨时站在树下,身上竟然落不到一星雨。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喜鹊不把巢垒在皂角树上。这样的话,鸟巢就不会被大雨淋湿。忽然有一天,我想通了。也许是因为皂角树上长着吓人的尖刺,它会刺穿鸟儿娇弱的身子。儿时,我们时常比赛爬树,总爱骑在树上大呼小叫,尤其喜欢爬到高大的杏树上摘吃杏子。但从来没有人胆敢爬上皂角树,那丑陋的尖刺早已吓退我们。
深秋时节,母亲将做醋的原料煮熟拌匀后,盛放在一个又大又深的铺篮发酵,上面盖上几层东西。最下面是一层麻袋,最上面苫上一层破旧衣服。而后,她嘱咐我去村南大皂角树上掰些刺。我知道那儿长着一棵从不结果的皂角树。我费了好大劲儿,才用镰刀割下十几个皂角刺。看着母亲把这些尖刺散放在旧衣服上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怕家里的鸡跑到铺篮上面。看母亲神秘兮兮的样子,又似乎全然不像。我只觉得把皂角刺放在正发酵的醋醅上面,似乎是一种禁忌,一种古老的仪式,充满某种神秘色彩。

多年以后,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皂角刺还是一味中药材,有消肿排脓、杀虫等功效。难怪母亲当年一再告诫我,不要让皂角刺扎伤,毒性太大。如今想来,皂角刺的毒性竟然被用来治病,也算以毒攻毒。村南的这棵皂角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茂盛的枝叶遮蔽了那户人家的大门。只是树上至今没有结过一枚皂角,也许它是一棵雄树。
附近有座寺院,寺庙的半坡上长着两棵大皂角树,一棵在东,一棵在西。这两棵树每年都结满皂角,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人用它洗衣服了。于是,每当冬天,地上便落下一层紫黑色的干皂角。出于怀旧心理,我曾经捡过几枚,想着带回去砸碎后用热水浸泡洗头发,市面上就有皂角洗发液。据说,用它洗发乌黑顺溜,光可鉴人。但因使用起来麻烦,这几枚皂角在家里闲置数月后便不知去向。

几日前,去县城东边的村子看望翠巧姐。车子从鲁班桥南边的关环线一路东行,原野旷茫,秋色袭人。不久,车子拐向路北一条乡间土路,爬上一道土坡。眼前,一处村落静静卧在原野上,龙尾村到了,翠巧姐家就在这里。村街屋舍俨然,干净整洁。村北路口,一棵巨型大树遮天蔽日,先声夺人。我们连连惊叹,这样的大树实在少见。见过翠巧姐和姐夫,我们兴致勃勃走向大树。这是一棵皂角树,村人说树龄已经70多岁,也有人说将近100岁了。县林业局已经登记造册,只是还未挂铭牌。翠巧姐说前些年有人想高价挪走这棵树,村人不答应。是啊,这棵皂角树根深叶茂,早已成为护佑一方平安的神树,村民怎忍心舍弃它。这时,我满怀虔敬之心,绕大树走了一圈。皂角树的树围足足十几米,几个成年人才能抱拢。而且主干没有开裂枯朽,依然生机勃勃。树干上青苔遍布,绿意盈盈。抬头仰望,枝叶葳蕤茂盛,完美地分割着高远的秋空。树下掉落一些皂角、翠叶,一位村妇正在清扫。此刻,大树蔚然静立,弥漫着生生不息的气韵。
近年来,城里的大小公园突然之间凭空兀立起许多高大的皂角树,它们都是从乡村移栽的。城里人为了营造森林景观,竟然生生割裂了皂角树与乡野的亲缘关系,想起来不无残忍。几年前,族中叔父家的大门口有一棵长势喜人的皂角树,被游走乡下的树贩子看上了,说三百块钱卖了吧。叔父说你给一千元、两千元也不卖。这是我家风水树,给多少钱也不卖。

是的,皂角树天生就该长在广袤的田野,古老的村落。那儿才有它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那儿才是它开枝散叶、永葆青春的故土。
初稿2016年4月21日
修改2022年10月5日

孙虎林 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青春祭》《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