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母泉采风作品之01
秋高气爽,登高观泉
文//小溪

秋高气爽,最是登高观泉好时节。
国庆节前三天,秋雨连绵,如神来之笔,让大地的沟沟壑壑喝了一个水饱,济南的七十二名泉饱饮甘霖,纷纷以最佳的姿态撒欢喷涌,尽显泉城之韵。
如果说,市区内趵突泉三窟迸发,水涌若轮,蓬勃之势势不可挡,吸引了数万游客的垂青。那么,距其20公里之遥,青铜山北麓的斗母泉,正水声欢腾,昼夜不息,向游客发出热情的邀请。
10月6日,我们一众文友相约,驱车前行。
沿着逶迤的山路,翻山越岭,连绵的群峰间,青铜山崖壁耸立,秋霜尽染的柿子,灿挂枝头,若隐若现。
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海拔最高者——斗母泉,正藏于山阴548米处。此泉最早见诸明代《历城县志》,时称“窦姑泉”,后谐音更名“斗母泉”,与村同名。
哗哗哗……
不见其影,先闻其声。
泉水经过暗沟,自一个石雕虎头中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游客们争相取之。
泉池背后有照壁,黄琉璃瓦,灰砖白墙,嵌有泉碑,周边有花岗围栏。和趵突泉的“观澜亭”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山泉涌,斗母泉惠泽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 “我们村祖祖辈辈都是喝斗母泉水长大的。”“喝了斗母泉水冲泡的茶,延年益寿。”“斗母泉百米之内百虫不侵。”
提起村里的这一宝,淳朴的村民们赞不绝口,他们尊称它“大泉”,誉其“神水”。的确,据考证,斗母泉的水质在济南诸泉中首屈一指,不仅甘甜可口,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几百来,斗母泉畔都有两棵古树相伴。一棵为车梁木,久经风雨,粗壮的树干虽已枯朽,但树根处竟然另生出一棵子孙来。另一棵紧邻红廊斗母亭,名为刺楸树,其落叶簌簌飘落,像是诉说着斗母村的故事。斗母泉滋养着古树,古树又庇护着斗母泉。
斗母泉,与峰为邻,居高不涸。奥秘何在?
斗母泉村党支部书记谢金明为我们揭晓了其常年涌流的秘密。
原来,青铜山北坡经年的降水渗入山体,恰于500多米的山坳遇到缝隙,便乘势而出形成山泉。
正如诗人王象春说:“水自内而外出者,天下唯济城己耳。”
斗母泉水盛时,泉水由池壁隙自动流出,形成天然小溪,沿着天然的山道,缓缓北流。山水相依,勾勒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斗母泉似乎和趵突泉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晴雨表。当斗母泉的喷涌量达到盛水期七成时,趵突泉就必然会喷涌,反之,趵突泉亦式微。真可谓“水清水浊皆同源,此涨彼涨脉相连,但是万般丘壑在,随心随地可涌泉。”
济南泉水生生不息,赏趵突泉的朋友,请来斗母泉吧。
登山望水、观石赏泉、探谷寻溪的野趣,会让每个游客不虚此行。
2022年10月7日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