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非虚构小说)
侯发山
焦老板承包了一项十几亿的国家重点工程,比当年入洞房时还高兴,请了几个朋友一起喝酒祝贺。这年头,有活儿干就不错,能找个大活儿比河里捞月亮都难。
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千真万确。席间,话题扯来绕去,焦老板扯到了他的工程上:“这个工程需要大量的电料,我听说‘人民电缆集团’的产品不错,国家电网用过,还出口到了国外,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猪头还怕找不到庙门?只要舍得花钱,名牌准没事。”
“此言差矣,名牌的不一定是真东西,那些假冒伪劣哪个不是打着名牌的旗号?”
“哎,哎,喝酒,喝酒。”听出了火药味,焦老板急忙端起酒壶倒酒。
在场的朋友中有个王记者,忍不住开口了:“我的同事去‘人民电缆集团’采访过,好像是说他们的效益和口碑实现了双赢,红火得不能再红了。”
有人冷笑一声,说:“谁不知道你们的能耐,死蛤蟆能说得蹦三蹦。”
此言一出,大家都开怀大笑,这笑声中不免有嘲笑的成分。
“……”王记者张口结舌,有点尴尬。尽管他也知道,大家是开玩笑,脸面还是一时挂不住。
焦老板跟王记者碰了一下酒杯:“我是这样考虑的,‘人民电缆集团’是本地企业,方便一些,说白了,即便出了问题,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王记者一仰脸,酒杯来了个底朝天,然后摸出手机划拉,说:“焦老板,诸位,我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初心的脚印》,我给大家朗诵一下。”
众人鼓掌叫好。
“当年,曹明举在故乡这片热土上开创了‘人民电缆’,并宣展初心。从此,‘人民’这个神圣的品牌,赋于了他‘人民梦’的天责地任。十三年过去了,这初心熔成的无疆的线缆,铺在故乡的土地、华夏的土地、五洲四海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闪耀着初心的脚印……”
“打住,打住,作家比你们记者还厉害,猪八戒都能说成潘安。”
又是一片笑声。
焦老板说:“说实话,自干工程以来,我是真被假电线弄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得不小心啊。”
王记者拍着胸脯保证:“焦老板,这事包在我身上,三天时间,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好,我敬你一杯,等着你的好消息。”焦老板又给王记者端了一杯。
等到第二天焦老板打电话提醒,王记者有点后悔自己吹大话了。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再者,大话也说出去了,若是没有个子丑寅卯,无颜见焦老板和那些酒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要怪就怪那四两猫尿,怪自己的嘴痒。思来想去,出于职业的敏感,王记者决定趁机一探究竟。这两年疫情反复,“7·20”洪水,本土不少企业运转困难,有的已经关停并转,整个大气候都不景人,“人民电缆集团”何以风生水起好运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王记者自掏腰包采购了“人民电缆集团”生产的两盘电线,然后送到相关检测机关。事先,王记者还怕其中有什么猫腻,专门亮出了自己的记者证。经过试验和测试,质量完全达标,有些数据远超部标和国标。“人民电缆集团”可是私企啊,质量能做到这么好?看到王记者心犹不甘的表情,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笑了笑,对王记者说:“实话给大记者说,如今‘人民电缆集团’开发的某些新产品,国家还没有出台标准,都是以他们企业的参数为准绳。”
王记者纳闷了,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死心,心说莫非官商勾结,有领导干部参股?有些企业之所以业绩突出,不在于其他,这个便是主要原因。经过秘密调查,该集团公司的掌舵人曹明举,祖上三代都是土里刨食儿的农民,没有大树可供乘凉,没有官员入股他的公司。这就奇了怪了,难道曹明举有孙猴子的三头六臂?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高文凭。当然啦,学历跟能力是两码事,文凭跟水平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管怎么说,王记者总感觉其中似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直接去采访曹明举,肯定得不出想要的答案。王记者找到一个长期给“人民电缆集团”合作的供应商。经过几杯小酒的滋润,供应商敞开了心扉,他说:“我这里的原材料,质量不等,说白了,有好的,也有差的,当然价格也相差悬殊很大。但是,‘人民电缆集团’从来都是要质量好价格高的材料。”
“这样以来,他们的利润空间就少了很多,怎么可能效益越来越好?”王记者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嗨,这个还用说,薄利多销嘛。”
“对,可能是质优价廉,使得他们的效益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王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我所有的客户中,我最佩服曹总。”接下来,供应商解释道,“曹总说过,电缆电线事关国计民生,电力系统领域,信息传输系统,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系统领域等很多地方都要使用,不能有半点的差池。”
王记者随口附和道:“那是,咱家里的电线坏了事小,如果是海底电缆、航空母舰上的线路出了问题,事情就闹大了。”
末了,供应商感慨地说:“不知你听说过没有,曹总有句口头禅,人民电缆不挣有罪的钱!”
“人民电缆不挣有罪的钱”,这话说得响亮!王记者的心里隐约透进了一丝亮光。是啊,现在都注重“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上去了,销路自然也有了。跟曹明举同时起步的牛老板,王记者和他是老乡,当初也是生产电线电缆的,折腾了没几年便关门歇业了。王记者找到牛老板。牛老板自然不愿意去揭还在隐隐作疼的伤疤。
王记者也知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说:“不说你自己,说说曹明举吧。”
牛老板叹口气,说:“记得有一次我去找曹明举喝茶聊天,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他的朋友,好像姓孟,闲聊当中,孟给曹明举一个快速致富的建议,那就是‘空手套白狼’,套银行的钱,先贷款,然后申请破产,银行的钱就不用还了。”
王记者点点头,他曾跟本地一个干铝加工的老板熟悉,在一次酒摊上,那个老板说:“我至今还欠国家18亿,但我没打算还……我的名下没有房产,没有存款,想让我还,啥都没有,只有一条老命。”说这话的时候,那个老板很是自得,好像打了一个胜仗。类似这样的老板,也有不少,他们耍的就是不要脸的招数。曹明举是这样的人?显然也不是,王记者在那篇《初心的脚印》里看到的满是正能量。想到这里,王记者打断牛老板的话:“曹明举好像没采用吧?”
“是。曹明举说,这样一来,只是一锤子买卖。我将来还怎么混?在这个世界上,名声比金钱重要。”牛老板讲到这里,叹口气,一脸愧色,然后继续说道,“曹明举没有听孟的话,可惜,我采纳了孟的狗屁点子,结果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牵连我不说,给孩子们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有卖后悔药的,再贵我也要买。”
世上若有后悔药,那都是笑谈。王记者安慰了牛老板一番,告辞了。
王记者心里有了谱,打算再采访一下“人民电缆集团”的员工。那名员工姓范,32岁,他20岁进公司,已经干了12年,算是老人了。“公司对员工可好了,食宿免费,组织大家外出旅游,过生日送蛋糕,说实话,我没进这家公司前,从未吃过生日蛋糕……”说这番话的时候,小范一脸的自豪和幸福。
如此以来,王记者有了迫切见到曹明举的愿望。他懊恼自己有点失职了,作为一名记者,当地有这么优秀的企业,自己也只是道听途说知道一点皮毛而已,说出去都脸红。
“人民电缆集团”已经扩大了规模,路的北边是老厂,南边是新厂。新厂房的上方刻着一行大字——“做全球最让人尊敬的电缆企业”。王记者首先踏进了老厂的大门,办公楼后面有一面墙,上方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红色的大字,下边写着“人民电缆人民造,造好电缆为人民”。走进办公楼,企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步梯两边和走廊的墙壁上,都是一个个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版面……这一刻,王记者心里彻底亮堂了,他决定不再去打扰曹明举,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两天后,“人民电缆集团”接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大订单。销售经理也纳闷:订货的人太爽快了,也没咨询,甚至价格也不问,只问有货没货,便预交了1000万的订金。
作者简介:
侯发山,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州商学院客座教授,巩义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作协主席。出版专著二十余部。一百四十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学生各类语文试卷。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