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著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一部 生长 学习 认知
第十四章 与陶斯咏恋情
毛泽东1913年夏,进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次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在学期间,湖南第一师范在校长孔昭绶主政下,“采最新民本主义规定教育方针”,以“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惟一之宗旨”,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张昆弟、周世钊、萧三等。他们纷纷聚集在堪称培养新青年摇篮的湖南第一师范,求知、立志、爱国。在他们的吸引下,周南女校“周南三杰”的向警予、陶斯咏、蔡畅,周南女校初中部的杨开慧等也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毛泽东卓越见识,高谈宏论,家小伙子的帅气,打动了好多女孩子的心,陶斯咏,开慧的心,杨开慧也经常参加他们的学习和讨论,还把自己写的学习笔记和日记送给毛泽东看。志同道合男女青年经常在一聚会,特别是才华出众女子接触机会,周南女校,陶斯咏和向警予一样,是一位思想十分开放的女性,也是新民学会中的一员出色的女将,与毛泽东接触甚密。毛创办文化书社时,她是三个拿出十块银元的资助者中的一个(易礼容只拿了一块银元)。在新民学会初期的多次讨论中,她是主张“教育救国”。她继续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1919年至1920年陶斯咏在长沙办“文化书店”,文化书社成立,他们在1921年元旦有一次难忘的集会,她和毛泽东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冒着漫天风雪,在周南的院子里摄影留念。

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
陶斯咏,名叫陶毅(1896(丙申年)-1932)字斯咏,女,湖南湘潭人。陶毅于1916年考入朱剑凡先生创办的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是同窗。在周南女校,陶毅、向警予和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美称。萧子升、易礼容等人,均称陶为长沙著名的美女。个子很高,才华横溢,但性格很强。邢海珍说:“湘江才女冠江南”。
陶思咏,向警予在周南女子中学毕业后,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陶斯咏留周南女子中学教书,两人都有顺心往来,向警予劝她力促北大开女禁,到那里去深造。陶已经在周南留校任教,1921年陶去南京金陵女大进修。从此,陶毅终生未再恋爱,也未结婚。后来致力于女性教育,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办女学,培养了丁玲等一批女弟子出来,于1932年初病逝于长沙,享年36岁。
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毛泽东英姿焕发的风采和办事细心果断的气质,为一批女教员所钦佩,而陶毅更是对他倾慕不已。二人曾陷入爱情之中。两人分手究竟什么原因分手,只是猜测而已,可能有三种原因:
其一,因家人的反对。毛泽东与陶毅不仅同为湘潭人,而且志向也相同,两人走到一起,又爱恋,这是不可厚非的,却家境富裕与贫穷相距十分悬殊。陶家是湘潭一带有名的富裕之家,陶毅与毛泽东的交往立即遭到了父兄的强烈反对,由于女方家庭的反对,毛泽东和陶毅初萌的爱慕关系很快便戛然中止,没有继续下去 。
其二,因政见的不同。在1918和1919年毛两次离开长沙的时间,毛给陶写过一些信,1921年,中共“一大”结束后,代表们每人领到五十银元做回乡的船资。毛于是去游览了杭州、南京,返程途中,还专程到南京停留,探望陶斯咏。此后,毛泽东走上了专职革命道路,而陶斯咏则仍回周南任教,两人从此便聚少离多,就这样爱情逐渐淡漠消失 。
其三,毛泽东1920年冬,到北京住在杨昌济家,早就相识杨开慧,两人从相识到恋情跨越,毛陶两人最终分手。
毛陶虽然分手,却友情仍存。1920年7月,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陶毅还是主要投资人之一;同年10月毛泽东建议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陶毅是附议人之一。毛泽东发起驱张运动,也多次与陶斯咏、易礼容等通信。
1923年4月,毛泽东从长沙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6月到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错误的观点,使大会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及中央局秘书。9月,他从广州回长沙展开反对湖南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推动工农群众的运动。1923年11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在心潮起伏,难以平静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贺新郎·别友》赠与爱妻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为此杨还与毛泽东闹过一场大矛盾,杨开慧以毛陶可能旧情复燃,可能只是接触,并没有真的变成行动,杨后来留有文字,说她与毛“消除了误会”,这是杨开慧真情透露,也是毛泽东做人的准则。这就是良好的开端,以这种无影无踪情爱结尾,陶斯咏三十六岁就早逝了。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