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列岛驻守散记(2)
皋古勇
二、战备弦紧绷的1976
历史上的1976年,是一非常之年。它既是多灾多难、血雨腥风的一年,更是令人悲痛、刻骨铭心的一年。
这一年,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因病不治,不幸与世长辞;德高望重的人民军队总司令、敬爱的朱德委员长7月6日驾鹤西去;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9月9日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一个接一个传来,人民悲痛欲绝。然而,死神对1976年的中国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在朱德委员长去世不久,一场惊人的大地震把河北省第二城市唐山市夷为平地。地震造成24万多人遇难,70万多人负伤,其中重伤达16万之众。
这一年,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妄图袭击和反攻大陆之心不死,趁火打劫。他们将武装分子化装成渔民,携带各种武器,乘坐台湾渔轮,企图通过海上进行渗透。当时,在我沿海活动的台湾渔轮比较先进,发动机马力较大,机动性能强,成十几艘、几十艘甚至上百艘集结,在我沿海刺探军事情报,进行袭扰与破坏活动,对我形成极大威胁,战备形势十分紧张,地处东海前哨的舟嵊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
这一年,我在嵊泗守备区嵊山85炮连任副连长,好多日子里都是和战友们捆着背包、抱着武器睡觉。人在阵地上,武器不离身。火炮推出了坑道,脱掉了炮衣,炮脚埋入坑,炮管仰起头,每门炮都准备了1-2个标准的炮弹基数。处于随时发射的状态。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军队守住国境,内部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度过危险期。当时我们发誓,绝不让国民党反动派串犯大陆的阴谋得逞,也绝不让他们拿走大陆的一草一本。6月初的一天,连长和指导员到团部开紧急战备会议,我和副指导员徐瑞 斌同志在连队留守。我晚上查哨回来已过了零时,把手枪关上保险,放在枕头边,正准备睡觉,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连忙拿起电话,观察所哨兵报告:一艘合湾渔轮停在我炮阵地前的海面上,疑似有十几个武装分子从渔轮上下来,拿着武器,乘坐橡皮艇,正向我岛屿接近······听完电话后,我立即叫醒了隔壁房间的副指导员,向他简要通报了情况,并向营部值班室报告了敌情和我们应对的方案,随后立即命令值班排长紧急集合部队。几分钟后,炮排人员全部占领炮位,连队其余班排人员按“反偷渡”方案进入“反偷渡”阵地。我拿着手枪,一口气冲上了海拔70米高的山顶观察所。举起望远镜望去,一艘台湾渔轮停泊在炮阵地前的海面上,但没有看到“偷渡”的橡皮艇和武装分子。哨兵连忙报告说:“小艇已进入山脚下的死角,看不到了。”(后来才知道是哨兵判断情况有误、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当时我想,不管情况如何,就算是部队搞一次“反偷渡”演习。现在部队已全部展开,正张网以待,我即刻回到了“反偷渡”阵地的指挥位置。山脚下,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礁石和海滩,声音单调沉闷,深夜的海风带着飕飕凉意,给人以一种苍凉和临战前的紧张感。进入“反偷渡”阵地,我刚出过汗的身体经海风一吹开始回凉,一会儿就被冻得瑟瑟发抖。战士们穿的也是单军装,一个个伏在战壕里,手里端着枪,全神贯注,严阵以待。天亮了,台湾渔轮仍停泊在阵地前的海面上,哨兵报告的疑似敌情被排除,未发现其他新的情况。又过了一会儿,台湾渔轮似乎发现苗头不对,立即启航,开足马力,向远海离去。我气愤至极,拿起身边侦察班班长手里的冲锋枪,枪口抬高四十五度角,朝着台湾渔轮逃窜方向的上空嗒嗒···嗒嗒···嗒嗒嗒······ ”射出了全部子弹。这一年,我们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关键的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这一年发生的事深深地印到了我们的脑海里,令我们终生难忘。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皋古勇,江苏滨海人,1969年2月入伍,历任羊毛洞连战士、班长,嵊山营营部、130加农炮连指挥排排长,嵊山85加衣炮连副连长,羊毛洞连政治指导员,要塞区教导大队教员、政治教导员、中队长等职。1985年转业,历任滨海县商业局最长,食品公司总经理,滨海县化危办、蔬菜办主任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