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八十五)
《西游记》第八回“青鸾舞,彩凤鸣”与第十九回“青鸾彩凤齐鸣”、第二十六回“青鸾飞,丹凤筼”“丹凤衔花、青鸾飞舞”、第六十六回“青鸾丹凤向阳鸣”、第九十八回“彩凤双双,青鸾对对”、第一百回“丹凤青鸾情爽爽”呼应,“青鸾”“彩凤”影射“仁圣太后”“慈圣太后”一同秉政“映彩大明”
——“彩凤舞朱门”与“千年丹凤吸朱烟”呼应,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兴盛中华”“剿灭倭寇”,“朱”影射大明“朱国”;第八回观音菩萨“彩凤翎”“居南海”“活观音”与第一回花果山“丹崖上,彩凤双鸣”呼应,影射“李彩凤”是“茅山菩萨”“观音转世”“坐镇南海——中华神州祖宗之海”
“观音菩萨”,永镇“南海”。
“朱门彩凤”,“威宁”四海。
《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是“宫女太后”李彩凤之“化身”。
《西游记》中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祖宗之海”“虽远”却“永”不可丢。
爱我“神州”,复兴中华。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有大格局、大思想的、大技法、大寓意、大战略的。
《西游记》藏有儒释道同修“至仁至善”之大道的思想,藏有“斗战”奸恶、“清廉治世”、“依法治国”、“福善万民”之思想、还藏有“祖宗之山、祖宗之海,虽远不可丢”及“复盛中华”之思想。
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后,作者参加全体合影活动。
中华龙凤,福善神州。
“仙都福地”“龙凤呈祥”,《西游记》除了有中华神州之“祥龙”“彩凤”,还有中华神州之“青鸾”。
《西游记》第八回“青鸾舞,彩凤鸣”与第十九回“青鸾彩凤齐鸣”、第二十六回“青鸾飞,丹凤筼”“丹凤衔花、青鸾飞舞”、第六十六回“青鸾丹凤向阳鸣”、第九十八回“彩凤双双,青鸾对对”、第一百回“丹凤青鸾情爽爽”呼应,“青鸾”“彩凤”影射“仁圣太后”“慈圣太后”一同秉政“映彩大明”。
——“彩凤舞朱门”与“千年丹凤吸朱烟”呼应,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兴盛中华”“剿灭倭寇”,“朱”影射大明“朱国”;第八回观音菩萨“彩凤翎”“居南海”“活观音”与第一回花果山“丹崖上,彩凤双鸣”呼应,影射“李彩凤”是“茅山菩萨”“观音转世”“坐镇南海——中华神州祖宗之海”。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花果山影射道教江苏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美猴王”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水帘洞”影射茅山华阳洞之“大茅洞”,则“水帘洞洞主”“美猴王”即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见前第50篇和“作者第六季序言”)
“(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茅山志》(清· 笪重光) 十卷、《茅山志辑要》和《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茅山:唐玄宗降敕称为岳,乃昇润之镇山也。”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江苏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之“元素”众多: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影射李春芳“根”在句容茅山,“樵夫”影射李春芳父亲李镗。(见前第21篇)
《西游记》中“水帘洞”影射茅山大茅洞和李春芳祖籍祖贯。(见前第22篇)
《西游记》“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见前第25篇)
《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影射李春芳茅山留名。(见前第29篇)
《西游记》第三回、第四回写天上“南天门”影射地上茅山“三天门”。(见前第30篇)
《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
《西游记》第一回“石窟每观龙出入”影射句容茅山是“龙的故乡”。(见前第35篇)
《西游记》第四回“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预言李春芳去世之后在茅山上宫右建“李春芳祠”。(见前第36篇)
《西游记》第四回“大金葫芦”影射句容茅山是天下“第一福地”。(见前第37篇)
《西游记》第五回“蟠桃三千年一熟”影射茅山“修仙”文化和“展上仙”故事。(见前第38篇)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影射孙悟空到“上古”茅山之蓬莱山、方丈山和句曲山来求取“医树”仙方。(见前第41篇)
《西游记》第一回词赋中“彩凤双鸣”与“石窟每观龙出入”呼应,影射“仙都”茅山是龙凤之地和李春芳祖茔句容“凤凰山”及李氏后人“一鸣惊动天下人”。(见前第42篇)
《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大闹幽冥界,影射“清廉宰相”李春芳是“谪仙人”不当下地狱和秦桧被拘系茅山“酆都洞”故事及李春芳“斗战”基因源自先人李纲。(见前第43篇)
《西游记》第五回花果山结义“牛魔王”影射句容茅山“金牛洞”“奔牛”故事。(见前第46篇)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藏名”和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藏名”手法相同,均藏有李春芳之身影。(见前第57篇)
《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化龙池”影射“仙都”茅山顶宫“龙池”,龙“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为“八部天龙马”影射茅山“三天门”石坊上面“八条盘龙”为“八部天龙”。(见前第58篇)
《西游记》第五回“三层高阁”影射道教“茅山派”创始人“山中宰相”陶弘景所建“松风阁”(见前第59篇)
《西游记》中的“李天王”影射李春芳祖籍句容茅山之“天王寺”和“中华战神李靖”及“天可汗李世民”,“李天王三太子”影射大明万历皇帝是“三太子”,是“哪吒”“转世”,讽喻其“复兴中华为己任”(见前第60篇)
《西游记》第四十五回“求雨”用“发符”“烧檄”“念咒”“打令牌”“五雷法”,影射道教句容茅山上清派求雨流程。(见前第63篇)
《西游记》第一回“芋栗”影射茅山刘混康故事,“黄精”影射茅山陶弘景故事,“李”影射展上公茅山故事和李春芳之“姓”,“柰”影射昭明太子茅山故事,“山药”影射茅山“仙药”和天王寺故事,“芝”影射茅山“五芝”故事
——与第四回“天境”相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清廉自洁;“奉酒奉花奉果”影射“奉”李春芳“酒”(见前第69篇)
《西游记》第一回“长城”影射句容“长城村”,此村有“清官”徐九思《“读书泉”吊唐固》题诗,暗含“清廉者”同气相求和“古文人”惺惺相惜;“小县”影射“句容乡”;“西洋大海”影射句容茅山“海江山”
——“东胜神州(洲)”之“东胜”影射“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南赡部洲”“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影射南京言官王祯“为名利”诬告“清廉首辅”李春芳之时,无人为李春芳说“公道话”(见前第75篇)。
其二,道教“仙都”茅山是“龙都”“龙凤之地”。
句容茅山是道教之“龙地”。(见前第35篇)
1.“石窟每观龙出入”照应之前的“此山(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一句,影射亘古时代人类江河文明之前即为以句曲山(句容茅山)为核心的海洋文明,炎黄子孙皆为(海)龙的传人。
“三岛之来龙”又影射大茅峰东面的山岭宛如“来龙”,中茅峰“伏龙山”状如伏龙,大茅峰和中茅峰之间的积金峰为古伏龙之地。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龙尾山在大茅峰东,隐然状如龙尾。故名。(《旧志》)大茅一岭直至山,东接延陵之境,宛如卧龙,以峰顶为首,故称尾耳。(《山志》)”“伏龙山在中茅峰。状如伏龙,故名。其上产金,昔人尝采之。”“积金峰在大茅峰、中茅峰之间,二峰相连,其长阿中有连石。古谓之积金峰。陶弘景所居。东有横垄,上有石,形甚瑰奇。多穴,有大石裂开成洞,入数丈渐狭,不复容人,乃飕飕有风声。《金陵》谓古伏龙之地。(《金陵志》)”
2.与“傲来国”之“傲”字相呼应,影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傲来国”有“让人骄傲的由来之国”之意,影射“中国历史悠久”及“句曲山所在之句容是大明帝国发祥肇始之地”。《明皇陵碑》载:“朕幼时,皇考与朕之先世居句容县通德乡之朱家巷。”《朱氏世德之碑》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天潢玉牒》载: “皇祖先世江东句容。”《弇山堂别集》载:“德祖者伯六公,高皇帝之四世祖也,家句容之朱家巷,为重八公第三子,葬於朱巷。”“懿祖者四九公,德祖第二子也,葬於朱巷。”“傲”即“人敖”,《西游记》中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皆姓“敖”,故“傲”字影射“龙的传人”。“傲来”影射“黑帝命东海神埋大铜鼎于(句曲)山顶”,故“黑帝(颛顼)”时句曲山已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傲来国”条注释)
3.影射句容茅山“石龙山”。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仙韭山:在崇禧观西。《山志》曰:姜叔茂种五辛菜以易丹砂。今山多大韭,即其种也。又俗呼‘石龙山’。(《旧志》)”(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6页“石窟每观龙出入”条注释)
4.影射周时有雷氏在茅山豢龙的故事。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雷平山在伏龙山东。周时有雷氏豢龙,往来此山,与长史营宅相对。其山北有柳汧水,或名曰田公泉。昔田公尝居此。 ”“雷平池在茅山玉晨观前。《真诰》曰:周时,有雷氏养龙于此,故名。今存。”
5.影射陶弘景结庐在茅山龙池。
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句曲诗综·序言》有:“梁天监中,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结庐于龙池,隐居茅山四十余年,人称‘山中宰相’。”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左)。
6.影射宋朝御制《观龙歌》,与“观龙”相吻合。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天圣观在茅山积金峰上。”
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改简、标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中对“天圣观”补充注释有: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五载:‘考证:梁天监初,陶弘景开创池沼。唐贞观中建立道靖。至德中赐名火浣宫。唐末遂废。本朝景德中张明真结庐于此。祥符中,御制《观龙歌》,送龙归三茅山,所得之池即此处也。天圣三年九月,赐名延真庵,五王赐额为观。’”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
“豢龙池在天圣观前。天监初,隐居创小沼,养雷平池龙子。大中祥符间,敕取龙子。御制歌,送还山。宋真宗序曰:茅山雷平、豢龙二池,并有小黑龙游其中,或取之出山。虽缄闭于器皿中,皆潜失焉。近遣中使任文庆醮祭名山,为民祈福,文庆祷取一龙来献。因将二龙以行,中途遇风雨,果失其一。持一龙至阙下,细观其形,诚有可异。为歌以纪之,歌曰:四灵之长惟虬龙,虬龙变化固难同。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其中。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显谁能测。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廷兮陈上瑞。初祷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人心龙心若符契,一去一住何神异!我观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但期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二卷载: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八内供奉官郑志诚自茅山使还,言昇州见黄雀飞蔽日,往往从空而坠。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召辅臣于崇政殿北廊,观茅山池中所获龙,作《观龙歌》,复送于茅山池中。”
7.影射茅山大茅峰顶的天池为“神龙所都”。
“龙都”见《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天池在大茅峰顶。神龙所都,大旱不涸。邑令亲临祈祷,必获灵雨,邻邑感应亦同。”
句容茅山又是道教之“凤凰地”。
1.句容茅山有“凤凰河”。
我在《句曲诗综》一书中对《西游记》第一回词赋《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彩凤双鸣”注释有:“即影射句容茅山凤凰河。《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凤凰河:在茅山鹤台前。’”
2.句容茅山有“凤凰阿”。
《乾隆句容县志》卷四:“鹤台在县治东南四十里金菌山后,常有群鹤往来。宋张道士筑此居焉。台前有凤凰阿。”
3.句容多地命名与凤凰相关。
《弘治句容县志》卷一和《乾隆句容县志》卷一载:“凤坛乡,在县治东北四十里。二十五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其地岩石高耸,曾有凤凰栖止其上,故名。内有一十二里,二十九村。”
《乾隆句容县志》卷四:“凤凰台:在小华山下。昔有凤凰栖止其上,因筑。今地名凤坛乡,缘此。”
4.“彩凤双鸣”之“彩凤”同时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并为《西游记》后面的女儿国国王伏笔。“双”字影射“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
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后世有传名彩凤,她是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与陈太后(“仁圣皇太后”)一同谒山陵。万历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万历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当时朝代一般人是不知道其名字的。李春芳是明穆宗朝的首辅大臣,对宫廷皇后贵妃的名字必然清晰知晓。李春芳万历十二年去世。去世之前,“李彩凤”被尊为“慈圣皇太后”,实则是国家权力的幕后操控者之一。故《西游记》中“彩凤双鸣”有影射李太后(李彩凤)与陈太后是执掌大明国的两位贤惠“女主”,且其“上世”是在“仙都”茅山修炼的“仙凤凰”,即是凤凰所“转世”人间。
5.茅山“凤凰”“凤凰台”“凤凰阿”常见古代文人诗歌作品之中。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序言》《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言》《句曲诗综·序言》有:
“江苏省句容市,依山傍水,西接六朝古都南京,境内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宝华山是佛教律宗第一山,长江在市北滔滔东去,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古城。长山大水,钟灵毓秀,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句容讴歌吟哦,给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众多诗词歌赋。无论是研究文学史、宗教史,还是政治、经济、历史诸多领域,都可从中获取不同时代的第一手资料。前人有见于此,多有个人诗文集的编撰,历代地方史志也建立专卷予以搜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个人著作已散佚残缺,甚或无存;未结集的零圭碎璧有泯灭之虞。今当升平盛世,有条件凭借各级图书馆藏书楼的库藏,运用网络技术广泛搜寻结集。这是时代赋予的文化建设使命。”
“李洪文同志是一位热爱家乡的文教工作者。在从事中学教育之余,致力于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担纲整理《乾隆句容县志》《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点注释,繁简字转换,耗费了大量精力,对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浩瀚的古籍,他又发奋搜集句容的历代诗词赋 3600 余首(篇),编纂成《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经过艰辛的逐字录入,繁简字转换,再做必要的校点注释,介绍版本出处,为读者阅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前人有‘以注代述’之说,洪文的注释付出的心血,庶几近之。他为家乡文化事业做出的这一新的贡献,他的近乎执着的忘我投入,令人感佩。”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之中收录有相关句容茅山“凤凰”之诗歌有 :
李瓒 《题倪元镇听松楼》:昔者贞白隋梁间,躬行道德谢尘累。隐居独在华阳山,好听松声白云外。泠然虚籁何萧萧,刁刁清声杂调调。宛如王母揺玉珮,想象子晋吹笙箫。我亦从来爱幽险,羡子结构尤高远。巧言如簧独不闻,绝爱苍髯鸣翠巘。春林夜起飕飀声,天风海涛来青冥。几时相过一洗耳,醉中同蹑凤凰翎。
萨都剌《贺内台治书奉敕树碑先茔》: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江东丘垅云山好,天上文章雨露香。句曲洞中天紫翠,凤凰台上月清光。忠臣孝子千年意,永刻丰碑不可忘。
萨都剌《和韵三茅山呈张伯雨外史》:碧桃花落蓬莱宫,银屏甲帐围春风。冰帘卷水玉堂静,白露滴月银床空。仙人夜酌九霞酒, 手握北斗倾尊中。梧枝落影凤凰语,幽韵仿佛临苍穹。伐毛洗髓天地老,火鼎夜出芙蓉红。呼龙洞口种瑶草,采药忽遇松间童。茅君自骑一虎去,犹闻珂珮声丁东。武华山人三载别,绿袍赤杖苍髥翁。淮南江上复相见,落日淡淡天无穷。明朝稽首渡江去,楚水清浅银河通。
萨都剌《寓台城寄吴宗师》:金陵城外凤凰台,夜夜吹箫独自来。不见仙人倚歌和,白鹤飞下还飞回。
吴全节《崇禧观》:曲林古观水西流,天遣皇华驷玉虬。高士远分龙虎派,哲人久伴凤凰游。楼台山色三峰晓,池馆泉声五月秋。云案凝香浮洞府,坐令和气蔼丹丘。
张雨《元统十年冬十一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 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之七:屋壁(一作“头”)置书碑版多,雄(一作“白”)虹光怪凤凰阿(玄洲地名)。看到空山(一作“深山”)十日雪,灶突无烟奈尔何。
张雨《次韵答萨天锡见寄》:推敲指点据吟鞍,苦为搜诗梦不闲。谁会凤凰台上意,手挼黄菊看钟山。
张雨《茅山新居十绝》之八:屋壁置书碑板多,雄虹光怪凤凰阿。看尽空山十日雪,灶突无烟奈尔何。(凤凰阿:玄洲地名)
赵汸《代送尚文之句容县教谕》之一:乡闱试罢彩衣回,仙县吟诗画鹢催。平世漫推文学掾,清时方急栋梁才。绿槐影里琴书静,红杏花边车马来。山近龙盘多暇日,秋高拟上凤凰台。
无名氏《奉寄外史先生》:寻师欲向三茅去,却转秦淮兴尽回。乍可莫题鹦鹉赋,那能不上凤凰台。水从九节蒲根出,月到三华树顶来。望杀孤山旧时鹤,相思聊当一枝梅。
胡应麟《句曲道中奉怀王司马先生寄讯八首》之二:夙世元戎业,明时上将材。大开貔虎幕,长啸凤凰台。记室班扬聚,胡床陆谢陪。昨宵江上笛,飞尽帝城梅。
黄哲《送道士蒋玉壶还茅山》之三:谈元蕊珠阙,稽首张乐地。调笑芙蓉笙,声飘凤凰吹。
王士祯《七夕》(其一) :吾家王子好吹笙,七曰缑山来下迎。仙路已升白鹤驭,人间长忆凤凰鸣。却思嵩岳无消息,欲把浮丘隔太清。明日江头看句曲,好寻丹灶谢浮名。
其三,花果山“丹崖上,彩凤双鸣”影射“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是“仙都”茅山之“双凤”转世。
《西游记》第一回称花果山“是个好山”,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词赋可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花果山影射道教江苏句容茅山。花果山“丹崖上,彩凤双鸣”之“丹崖”影射道教江苏句容茅山之大茅峰。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彩凤”是谁?
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后世有传名彩凤,她是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与陈太后(“仁圣皇太后”)一同谒山陵。万历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万历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双”指那两个人呢?
当然就是指“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两人了。
《西游记》中“双”字,强调明穆宗去世之后,“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同舟共济、稳定天下。即不仅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彩凤”“一鸣惊人”“稳定大明江山社稷”,万历皇帝的嫡母“陈太后”也是“双凤”之中的“大凤”,也是“坐镇华夏”“功德神州”“劳苦功高”。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右)。
其四,“南海观音”有“宫女太后”李彩凤之“烙印”,是“茅山菩萨”。(参见前第62篇、第72篇)
道教茅山确实是有“菩萨”的。
道教茅山至今仍有“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之谚语。
茅山“菩萨”是谁呢?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有观音菩萨“结法船”“渡弱水”故事:
菩萨即唤惠岸,袖中取出一个红葫芦儿,吩咐道:“你可将此葫芦,同孙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净,他就出来了。先要引他归依了唐僧,然后把他那九个骷髅穿在一处,按九宫布列,却把这葫芦安在当中,就是法船一只,能渡唐僧过流沙河界。”惠岸闻言,谨遵师命,当时与大圣捧葫芦出了潮音洞,奉法旨辞了紫竹林……
……菩萨今差木叉,将此葫芦,要与这厮结作法船,渡你过去哩。”三藏闻言,顶礼不尽,对木叉作礼道:“万望尊者作速一行。”那木叉捧定葫芦,半云半雾,径到了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道:“悟净,悟净!取经人在此久矣,你怎么还不归顺!”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三藏拜谢了木叉,顶礼了菩萨。正是木叉径回东洋海,三藏上马却投西。毕竟不知几时才得正果求经,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此处佛教观音菩萨“红葫芦”结“法船”多次出现,即有影射其为茅山道教“慈航道人”之用意,即在道教是“慈航道人”,在佛教就是“结法船”“渡弱水”的“观音菩萨”。这和道教茅山古代“佛道同修”是吻合的。
佛教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净瓶”和道教老子的“葫芦”“净瓶”均出自“仙都福地”句曲茅山。均是道家炼丹盛水的工具。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有老子“净瓶”的记载:
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
“观音菩萨”是“女真人”“飞彩凤”,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仙凤凰”“菩萨”“转世”。《西游记》开篇词赋中写花果山(茅山)有“彩凤双鸣”,即也有“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句容茅山“仙凤凰”“菩萨”“转世”人间之影射。“观音菩萨”既与“仙都福地”道教句容茅山有渊源关系,则“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净瓶”当与道教茅山老子炼丹活动中的“葫芦”“净瓶”应该是一样的。毕竟在花果山“水火方隅高积土”就是影射在茅山的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来炼丹,丹用葫芦盛,水用什么装呢?当然就是用净瓶了。
因此,今人所传的“茅山菩萨”其实就是“观音菩萨”。“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其实就是“茅山菩萨罩远不罩近”之讹。“罩”即“罩住”“保佑”之意。“茅山菩萨”究竟“罩”多“远”呢?根据《西游记》开篇词赋“花果山(句容茅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一句来看,“观音菩萨”是要“远”“罩”“东海”和“南海”的,并确保“东海”和“南海”“风平浪静”“太平安宁”。
近人荒诞,不究事理。四方名流善信亦不知道“茅山菩萨”与《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有关联。故以讹传讹“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直至今天。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给作者的《收藏证书》。
其五,《西游记》第八回“青鸾舞,彩凤鸣”与第十九回“青鸾彩凤齐鸣”、第二十六回“青鸾飞,丹凤筼”“丹凤衔花、青鸾飞舞”、第六十六回“青鸾丹凤向阳鸣”、第九十八回“彩凤双双,青鸾对对”、第一百回“丹凤青鸾情爽爽”呼应,“青鸾”“彩凤”影射“仁圣太后”“慈圣太后”一同秉政“映彩大明”。
李春芳的姓、名、字、号,在《西游记》前前后后的诗、词和词赋之中是反反复复配对出现的。“青鸾”和“彩凤”,在《西游记》前前后后中,也是“配对”反复出现且相互呼应的,且《西游记》之中的“藏李春芳”和“藏李彩凤”往往也是“同时”“同步”“伴随”进行的。
1.“青鸾舞,彩凤鸣”见《西游记》第八回:
此处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身影。“果然是”“玄猿献果”“时时果熟”“参禅果正”藏有李春芳原名李果之“果”字,且与“花果山”之“果”呼应;“衔花”“日日花开”藏有李春芳姓名之中的“芳(花)”字,且与“花果山”之“花”呼应;“麋鹿”藏有李春芳号“石鹿”之“鹿”字。
此处除了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身影,在“庆云彩雾”“彩凤鸣”之中,同时藏有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彩凤”之身影。而“青鸾”与“彩凤”同时配对出现,即有影射隆庆皇帝英年去世之后,陈皇后和李贵妃“共同执政”“稳定江山”“一鸣惊人”。
2.“青鸾彩凤齐鸣”见《西游记》第十九回:
那师父在马上遥观,见香桧树前,有一柴草窝。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八戒指道:“那不是乌巢禅师!”三藏纵马加鞭,直至树下。
此处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身影。“有山猴献果”藏有李春芳原名李果之“果”字,且与“花果山”之“果”呼应;“衔花”藏有李春芳姓名之中的“芳(花)”字,且与“花果山”之“花”呼应;“麋鹿”藏有李春芳号“石鹿”之“鹿”字。
此处除了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身影,在“青鸾彩凤齐鸣”之中,“青鸾”与“彩凤”同时配对出现,也有影射隆庆皇帝英年去世之后,陈皇后和李贵妃“共同执政”“稳定江山”“一鸣惊人”;“彩凤齐鸣”同时与《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呼应,同时影射陈皇后和李贵妃是“双凤”,即“青鸾”也是“凤”,也是“彩凤”。
3.“青鸾飞,丹凤筼”“丹凤衔花、青鸾飞舞”见《西游记》第二十六回:
那行者按落云头,无心玩景,正走处,只闻得香风馥馥,玄鹤声鸣,那壁厢有个神仙。但见——盈空万道霞光现,彩雾飘祆光不断。丹凤衔花也更鲜,青鸾飞舞声娇艳。福如东海寿如山,貌似小童身体健。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圣号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此处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身影。“拄杖悬龙喜笑生,皓髯垂玉胸前拂”之“拄杖悬龙”影射李春芳“拄龙头杖”,“皓髯垂玉”影射李春芳“胡须已白”及“腰间玉带”。“腰配玉带”“拄龙头杖”,李春芳是“太子太师”,可见其资格十足老矣,吴承恩是“县丞”“荆府纪善”,是没有这种装饰的。“福寿无疆今喜得”与“(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五个葫芦的仙丹”呼应,影射李春芳是“五福齐全”之人(见前第39篇)。
“碧桃紫李新成熟”明藏有李春芳原姓名李果之“李”字,暗藏有李春芳原姓名李果之“果”字,且与“花果山”之“果”呼应;“衔花”藏有李春芳姓名之中的“芳(花)”字,且与“花果山”之“花”呼应。
此处也藏有江苏句容道教茅山之众多元素。“盈空蔼蔼祥光簇”“盈空万道霞光现”之“盈”字,影射茅山“三茅祖师”之“茅盈”;“蓬莱”“方丈”影射道教茅山之蓬莱山、方丈山(见前第41篇);“紫台光照三清路”影射道教茅山“上清祖庭”“上清宗坛”;“(福星)十洲三岛随缘宿”影射“福星高照”“道教茅山第一福地”(见前第29篇);“壶隐洞天”影射道教茅山蓬壶洞。
此处除了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和道教句容茅山之身影,在“丹凤衔花也更鲜,青鸾飞舞声娇艳”之中,“青鸾”与“彩凤”同时配对出现,也有影射隆庆皇帝英年去世之后,陈皇后和李贵妃“共同执政”“稳定江山”“一鸣惊人”;“丹凤衔花”,同时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注重道教茅山(花果山)“仙都”“龙都”“势镇汪洋”之“重要作用”,与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建玉皇阁”之记载吻合:
“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既就陶公弘景故趾(址)建玉皇阁,为焚修之所。阁东北五里许,良常仙境在焉。时引故乡父老往来话旧其中,每至则胡公玉岩与其侄铜冈、碧溪辈款洽尽欢。万历己卯春,复步自华阳入良常,因登胡氏之堂。而胡之诸宗适修世系,余索阅之。”
4.“青鸾丹凤向阳鸣”见《西游记》第六十六回:
话表孙大圣无计可施,纵一朵祥云,驾筋斗,径转南赡部洲去拜武当山,参请荡魔天尊,解释三藏、八戒、沙僧、天兵等众之灾。他在半空里无停止,不一日,早望见祖师仙境,轻轻按落云头,定睛观看,好去处——巨镇东南,中天神岳。芙蓉峰竦杰,紫盖岭巍峨。九江水尽荆扬远,百越山连翼轸多。上有太虚之宝洞,朱陆之灵台。三十六宫金磬响,百千万客进香来。舜巡禹祷,玉简金书。楼阁飞青鸟,幢幡摆赤裾。地设名山雄宇宙,天开仙境透空虚。几树榔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龙潜涧底,虎伏崖中。幽含如诉语,驯鹿近人行。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鸾丹凤向阳鸣。玉虚师相真仙地,金阙仁慈治世门。
此处“草”“花”“鹿”隐藏有李春芳姓名字号之“李”“(春)芳”“(石)鹿”。“青鸟”与“青鸾”呼应,影射隆庆皇帝的陈皇后。“丹凤”影射隆庆皇帝的李贵妃,即“宫女太后”李彩凤。
5.“彩凤双双,青鸾对对”见《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此处“果”“花草”“鹿”“花香”等隐藏有李春芳姓名字号之“李”“(春)芳”“(石)鹿”。
“彩凤”与“青鸾”同时配对出现,即有影射隆庆皇帝英年去世之后,陈皇后和李贵妃“共同执政”“稳定江山”“一鸣惊人”。此处将“彩凤”提前,影射“李彩凤”“劳苦功高”“救苦救难”。“向日一鸣天下瑞”影射李彩凤“一鸣惊人”“倭寇灭绝”“大明祥瑞”。
本文作者(左)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6.“丹凤青鸾情爽爽”见《西游记》第一百回:
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你看那——灵鹫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金龙稳卧,玉虎安然。乌兔任随来往,龟蛇凭汝盘旋。丹凤青鸾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节奇花,四时仙果。乔松古桧,翠柏修篁。五色梅时开时结,万年桃时熟时新。千果千花争秀,一天瑞霭纷纾斋。
此处“鹿”“花”“果”“桃”等隐藏有李春芳姓名字号之“李”“(春)芳”“(石)鹿”。
“花”“果”二字,与“花果山”之“花”“果”二字呼应,兼有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春采百花”为状元,“官封弼马”修“正果”之思想。
《西游记》中“青鸾丹凤”“彩凤双鸣”兼有影射“仁圣太后”“慈圣太后”一同秉政“映彩大明”之意。即“大明昌盛”,“宫女太后”李彩凤“劳苦功高”,“陈太后”也是“功不可没”。
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六,“彩凤舞朱门”与“千年丹凤吸朱烟”呼应,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执掌大明”“兴盛国家”“剿灭倭寇”,“朱”影射大明“朱国”。
“彩凤舞朱门”之“舞”字有“执掌”之意,“朱门”即喻指“大明国朱皇帝家”,则“彩凤舞朱门”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执掌大明”。
“千年丹凤吸朱烟”之“丹凤”即“朱凤”,影射“大明国朱皇帝家”的“仙凤”,“吸朱烟”影射“扫灭东洋倭寇(复兴大明江山)”。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艺术委员、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帅(道号敏艺)道长赠《句曲诗综》画作之三。
其七,第八回观音菩萨“彩凤翎”“居南海”“活观音”与第一回花果山“丹崖上,彩凤双鸣”呼应,影射“李彩凤”是“茅山菩萨”“观音转世”“坐镇南海”——中华神州祖宗之海。
观音菩萨“彩凤翎”“居南海”“活观音”见《西游记》第八回: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此处佛教“观音菩萨”有“彩凤翎”印记,影射“观音菩萨”就是“宫女太后”李彩凤之化身。《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有“彩凤双鸣”,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道教茅山的“彩凤仙”化身。
道教茅山一度“释道”皆修。故《西游记》第八回的“观音菩萨”有“彩凤翎”之印记与《西游记》第十二回“观音菩萨”有“女真人”“飞彩凤”之印记是相吻合的。即“观音”是脚跨“佛道”两教的。
“观音菩萨”是“潮音洞里活观音”,则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又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之“转世”。“观音菩萨”又“镇太山”“居南海”,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又是“南海观音菩萨”。“南海观音菩萨”“居南海”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既“镇太山”又“镇南海”,即“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宫女太后”李彩凤这位“南海观音菩萨”要“世世代代”“亲临坐镇”“永镇南海”“不让丢弃”。
其八,“南海”与“两界山”呼应,是中华神州“祖宗之海”“祖宗之山”。
《西游记》第十三回“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山脉为汉唐祖地,“鞑靼”指“波斯”,影射大唐与“波斯”接壤,“两界山”与“昆仑山”呼应,影射新疆西藏等地为中华“祖宗之地”(参见前第55篇)
《西游记》中强调“观音菩萨”“居南海”同时影射“南海”也是中华神州“祖宗之海”,也是万万不可丢弃的,也要“世世代代”“固守南海”。
上图为著名军旅作家李伶记者《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其九,南海观音“居南海”,与南海“汪洋海远,水势连天”及《西游记》第一回“势镇汪洋”呼应,影射南海观音“世镇汪洋”。即“势镇汪洋”之“势”通“世”。
《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居“南海”,影射南海是中华神州“祖宗之地(海)”。
“南海观音”居“南海”见《西游记》第八回、第十七回和第六十五回: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知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第八回)
说声去,早已无踪。须臾间,到了南海,停云观看,但见那——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第十七回)
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第六十五回)
“峨眉普贤”,“五台文殊”,而“南海观音”则居中华神州之“南海”,皆有影射中华神州祖宗之山河、疆海皆不可丢之意。
第一福地·茅山葫芦(崇禧万寿宫·九霄道人制)。
大明一朝,在行政上管理南海事务的是旧港宣慰司。
据《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戊子朔。钦天监进永乐十五年大统历,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苏门答剌、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享、锡兰山、木骨都东、留山、喃渤利、不剌哇、阿丹、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宣慰司各遣使贡马及犀象方物。
……
丙申,改山东道监察御史李琳于江西道。赐满剌加、古里、爪哇、占城、锡兰山、骨都来、溜山、喃渤利、不剌哇、阿母、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及旧港宣慰司使臣宴。(参见前第72篇)
《西游记》之中多次强调“南海观音”“居南海”“汪洋海远”“在南海”,皆有反复提醒后人,祖宗之南海不可丢弃。则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中华后世子孙谋“万世久远”可见一斑。
其十,孙悟空“镇东海”“镇两界山”与“南海观音”“镇东海”“永镇南海”呼应,影射“祖宗之山”“祖宗之海”不可丢。
孙悟空有“定海神针”“金箍棒”可“定东海”“定四海”安定,“南海观音”有“净瓶”可令东海和南海“(浪)静(风)平”及“四海平静”。
“镇东海”“镇两界山”“镇南海”“镇四海”可见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远见卓识,胸怀天下。其格局之大,谋略之远,技法之高,藏谜之妙,主旨之深,襟怀之阔,《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是不能与之比肩并立的。
其十一,“南海观音”的“净瓶”藏有“(浪)静(风)平”之谐音,影射“净瓶”可以确保江海安定太平,即“海晏河清”。
其十二,“麒麟子”哪吒是“三太子”,影射万历皇帝曾经是“三太子”。哪吒三太子“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影射中华神州“继任者”具有剿灭“倭寇”的基因。(参见前第71篇、第81篇)
李天王有“三太子哪吒”,而《西游记》第四回“哪吒太子”“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云彩凤仙”,与《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麒麟独卧”相呼应,影射“麒麟子哪吒”这个“天子”是(“宫女太后”)李彩凤所生之“果”。(参见前第72篇)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又有“三太子”哪吒相关之记载: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
“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影射哪吒“三太子”是中华“真龙天子”,“天生”就有“势镇汪洋”的本领。“东洋倭寇”在嘉靖朝后期剿灭殆尽,“倭寇”只要“兴风作浪”,最终结局只有被“捉住”“抽筋”的命运,故中华神州“继任者”“天生”就具有剿灭“倭寇”的基因。
“势镇汪洋”同时预言华夏子孙要世代提防“东洋”“倭寇”再犯我“中华神州”。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是有“超越时空”“远见卓识”之大格局的,即为中华谋千秋万载之“太平盛世”。从明朝“倭寇”到近代“日寇”之绵绵不绝“荼毒”中华来看,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之“势镇汪洋”似犹在耳际。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优秀民族,和平仁善。《西游记》开篇“势镇汪洋”隐蔽的观点极深,蒙蔽了后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李春芳对“倭寇”是恨之入骨的(李春芳《句容筑城记》有:“倭寇扰吴越,狙诈百出”),当为中华后继者之“告诫”,即中华神州“四海之内皆兄弟”,但“世世代代”对“倭寇”却不得不防,要“斗”而“胜”之。
“势镇汪洋”影射剿灭倭寇确保东洋太平和南海太平,“水帘洞”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两界山”影射复兴中华和固守汉唐祖地“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杀混世魔王”影射李春芳不畏强暴铲除贪赃奸恶和防范北方,美猴王变“松”树影射李春芳遭受“诬陷”仍然坚贞不屈,故李春芳后世子孙对《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应该是“讳莫如深”的,既是李氏家族“低调”“淡泊名利”之体现,也是李氏家族“自我保护”之需要,后世“知音”一旦揭开《西游记》隐藏之“秘密”,或许“轮回”“五百年”后的李氏后人犹会遭人“嫉妒”和“忌恨”。
据此,《西游记》第八回“青鸾舞,彩凤鸣”与第十九回“青鸾彩凤齐鸣”、第二十六回“青鸾飞,丹凤筼”“丹凤衔花、青鸾飞舞”、第六十六回“青鸾丹凤向阳鸣”、第九十八回“彩凤双双,青鸾对对”、第一百回“丹凤青鸾情爽爽”呼应,“青鸾”“彩凤”影射“仁圣太后”“慈圣太后”一同秉政“映彩大明”。“彩凤舞朱门”与“千年丹凤吸朱烟”呼应,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兴盛中华”“剿灭倭寇”,“朱”影射大明“朱国”;第八回观音菩萨“彩凤翎”“居南海”“活观音”与第一回花果山“丹崖上,彩凤双鸣”呼应,影射“李彩凤”是“茅山菩萨”“观音转世”“坐镇南海——中华神州祖宗之海”。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李洪文·《句曲诗综》等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