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写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二部 革命熔炉锻炼成长
第十五章 走上革命获爱情
毛泽东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毕业,在一家小学校教书,准备开始自己人生教人育人的生涯,时间就这样遇巧,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与同学共同成立新民主会组织仍然存,而且活动经常展开,为了求得改变中国的真理,新民会组织浩大热血青年赴法国学道路。蔡和森先到北京。1917年章士钊出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想到了好友杨昌济,顺便向校长蔡元培推荐了杨昌济。主张兼容并蓄办学方针的蔡元培,听了章士钊的介绍,就以校长名义,给杨昌济寄去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教授的聘书。恰巧,1918年6月,杨昌济应邀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举家北上住在豆腐池胡同9号院。北京大学蔡元培、吴玉章等人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杨昌济老师觉得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很好。杨老师想起了远在湖南的得意弟子毛泽东、蔡和森。
1918年6月下旬,杨昌济写信给毛泽东、蔡和森,希望他们到北京来,然后去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
6月23日,接到老师的来信,蔡和森离开长沙,前往北京。8月间,蔡和森从北京来了好几封信,希望毛泽东速来北京,并强调这是杨先生的意思。杨昌济确实牵挂着毛泽东的前程,希望毛泽东早日来京。
8月15日,毛泽东在长沙刚在一所小学教书不到两个月,毛泽东就决定上北京。毛泽东向朋友借了钱,同罗学瓒、萧子升、张昆弟、罗章龙、李维汉、陈赞周等一行25人北上蔡和森8月18日在火车站未接到毛泽东,蔡和森带毛泽东等人入住烂漫胡同湖南会馆,19日到豆腐池胡同杨昌济先生家。
毛泽东到北京家,杨昌济希望毛泽东要么到法国去,要么就留在北京大学读几年书,并挽留毛泽东、蔡和森就住在这里。毛蔡两人住在南房靠院门的单间里。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毛感觉很稀奇,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宫墙、秀丽的后海、飞翔的鸽子,古都的一切都让毛泽东感到新奇和兴奋。毛更加兴奋又见到相隔三四个月的“霞姑”。
“霞姑”就是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毛泽东刚进第一师范读书时,杨开慧刚14岁的小姑娘,而今已经长成18岁的大姑娘了。女大十八变,越长越好看,自然也对毛泽东豆冠年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热血沸腾,帅气聪明的小伙子爱情动撞。
父亲期望自己女儿杨开慧,生命如灿烂的朝霞,给她起号为霞,字云锦。杨开慧,娴静端庄,聪明从小就好学。毛泽东经常到家里向父亲请教问题,慢慢地,不知不觉,含苞欲放姑娘目光就注意到了这个高个子男生,而是学校出类拔萃人物,帅哥俊小伙子。毛泽东和大家欢快热烈的谈话声,常常使她放下手中的功课,静静地旁听。听到毛泽东讲话声特别入耳,在霞姑久久难以平静,是杨开慧心中的偶像,是恋人还是朋友?总在脑海中徘徊。
杨开慧随父亲到北京,没有进北京大学读书,在家里自学,跟爸爸学习国文和英文。
毛泽东等湖南青年常在星期天、节假日,聚在豆腐池胡同“板仓杨寓”,和杨先生共谈天下大事,探寻救国的真理。
“板仓杨寓”院中,刚栽下一棵小枣树。杨先生和女儿开慧常为小树培土、施肥。毛泽东有时也帮着浇水、护理。小枣树一天一天长大,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关系也逐渐升温,男女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俩除了家里,也一起漫步紫禁城外筒子河畔,游览风景如画的北海,欣赏湖畔的垂柳。一来二去,毛泽东和杨开慧产生了真挚地情感,俩人恋爱了。豆腐池胡同,留下了毛杨多少成双成对的脚印,情意连绵的话语;巍峨钟楼,见证了他俩心心相印的海誓山盟。
毛泽东打开心扉,给杨开慧写了许多表示爱意的信,情书。擅长填词的他,还写了一首《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情诗,出自毛泽东热恋中的男儿,写出内心那种温柔缠绵的词句,也是一表白。
不久,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居住分散,不便展开活动。毛泽东等人就在北京大学附近的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夹道7号注1(现吉安左巷8号),租了3间房,离开了豆腐池胡同“板仓杨寓”。
1919年4 月6日,从上海回到长沙,5月参加响应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的引发,在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并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即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确定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将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