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床柔巴依组曲
-----数十年诗历之回顾
文/万龙生
【前言】2022年4月25日下午,我不慎崴伤右脚踝骨,导致撕裂性骨折。26日入住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主治医师施以牵引治疗。于是,21天中只能卧床静养,不能动弹。直至5月18日始得解除牵引,下床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往往以回忆消磨时光,事后得此一组柔巴依,回顾了入院以及60余年的学诗经历。在美篇发布前加上注释,俾便理解。诗如下:
一
竟日日夜夜,丝毫也不能动弹
大意失足啊,遭遇了这等厄难
右踝骨骨折,手术或保守治疗
得经过牵引,才能够做出决断
二
经过二十一昼夜,痛苦的煎熬
医生说复位良好,能免开一刀
松口气回顾,前所未有的遭遇
居然露出了,苦尽甘来的微笑
三
叹岁月倥偬,哪曾有闲暇回顾
八十余年里,走过的人生道路
困居囚床上,思想却获得自由
居然逆时间长河,一步步回溯
四
受宠与不幸,把童年截然划分
分处于两地:蒸水与渝水之滨
受宠的时日,已经没多少印象
失祜的打击,疼痛持续到如今*
*我1941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英陂镇鸿佳堂,1949年9月随母来渝,与已经在渝工作的父亲团聚。殊不知1952年父亲因一起冤案瘐毙狱中。当时我才11岁。
五
孤儿寡母啊,从此就相依为命
算老天有眼,让我有学堂可进
并与诗结缘,有了毕生的追求
曾因诗获罪,也因诗圆了美梦*
*1952年我在江北区劳卫小学毕业,9月考入重庆市巴县农业学校。54年秋,因学习课文中的何其芳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在业师沈超先生引导下爱上诗歌,终身不渝。
六
蒲公英变身为小伞兵飞进《星星》
一把邪火烧毁了心爱的《雏鹰》
又弹起三弦:爱情友谊大自然
与几位挚友,高歌在九龙湖畔*
*1955年9月,我考入重庆一师,1957年6月在《星星》诗刊发表短诗《小伞兵》,后来将习作辑为手抄本《雏鹰》。文革初期,因文字狱之畏,而将其焚之一炬。然而爱诗之心不改,又结识了几位“文青”,结伴吟咏,曾在“九龙湖”畔(那里后来建成了著名的龙湖小区)恣意吟咏。
七
一九八二,一条明显的的分界线
把我的一生划为迥异的两半
之前弥漫着不散的愁云惨雾
之后往往是不改的阳光满园*
*1982年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年头:我因业余创作成绩得到肯定,由字水中学调入江北区文化馆担任文学辅导干部。
八
微笑的一多先生是我的偶像
红烛精神给予我前进的力量
建新诗格律是我毕生的任务
东方诗风的旗帜在诗国飘扬*
*多年来我在新诗领域膺服闻一多先生创建格律的主张;2003年退休之后,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加入“古典新诗苑”论坛。2005年该论坛部分诗友在合肥聚会,共商发展大计,决定改名“东方诗风”,鲜明地打出“格律体新诗”的大旗,开始了继承“新月派”未竟之业,建设新诗格律的事业。
九
东方诗风是诗友的精神家园
咱们在这里营造着地上伊甸
删刈着那些杂蕪的蔓草残枝
定叫新诗的盛唐出现在明天
十
回顾二十一世纪前两个十年
我们曾举旗行吟于山水之间
怎能忘在泰山之巅东海之舟
那些人生中永难忘怀的场面*
*从2005年的合肥聚会开始,“东方诗风”论坛每年在各地举行一次线下采风活动,并召开年会议事,2018年的山东之行登上了泰山。2000年起,这样的聚会才因疫情被迫停止。
十一
重庆曾经是中国的战时陪都
而今又一场活剧也在此揭幕
这就是新诗必须的二次革命
而格律建设正是其堂堂要务
十二
重庆市诗词学会居战略高度
决定组建格律体新诗研究院
于是二零一九二月二十二日
便作为重要的节点载入史篇
十三
三年来,疫情肆虐大半个中国
研究院竟迎难而上屡创硕果
谁知庆祝三周年弦歌犹在耳
我竟然罹此巨难在囚床困卧
十四
这才有机会回顾数十年诗历
交出了这份账单算差强人意
伤筋动骨一百天不会有意外
一百天之后一定会精彩继续
2022·5·18写毕于道门口病区9号病房
【附一】此诗在群里发布后,有位诗友在诗后接龙,不记得是谁了,抱歉!
一百天之后一定会精彩继续
更何况万老有不屈服的根基
历经坎坷挫折都能微笑面对
毅志力挺他擎着新格律大旗
【附二】別歌*
——写于出院前
别了,囚床
别了,囚房
走出狱门
走向阳光
感谢白衣战士
感谢陪护邓郎
感谢老伴辛劳
时刻都在身旁
感谢那么多诚挚的祝愿
感谢那么远牵注的目光
感谢缪斯关爱
竟使灵泉流淌
居然发生了奇迹
痛苦中欢乐激荡——
囚床变成了诗的产床
囚房变成了诗的产房
如此奇特的遭遇
彰显了爱的力量
演绎了诗的传奇
也留教训在心上——
从此再不能“失足”
不能够失去健康!!!
5月31日,道门口
万龙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格律体新诗院院长,《重庆艺苑》副主编,《银河系》副主编,《渝水》诗刊主编;曾在《星星》《重庆日报》等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著有诗集《戴镣之舞》《献给永远的情人》、散文集《云影集》、诗评集《诗龄之思》;曾获重庆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