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著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二部 革命熔炉锻炼成长
第十七章 驱逐张敬尧
张敬尧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去驱赶他?毛泽东是一介书生,刚从事教育界不久,对社会不平事,政府不作为,加以评论,对社会制度贪污腐败加以抨击。而张敬尧在1918 年 3 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张敬尧字勋臣,安徽省霍丘县人,北洋皖系军阀骨干。张敬尧到任后,纵兵殃民,出卖湖南地矿权给国外,与他的三个兄弟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一起搜刮民财,侵吞教育经费,钳制舆论,为非作歹。湖南人民给张敬尧取了个外号叫“张毒”,为他们兄弟编了个顺口溜 :“堂堂乎张,舜尧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1919 年 8 月,张敬尧强制解散湖南学联。湖南学联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于 11 月份重组,并恢复公开活动,还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重组宣言”,为此拉开了驱逐张敬尧的序幕。
1919年12 月 2 日,长沙学生和工人举行抵制日货集会和游行示威,张敬尧率军警千余人包围会场,侮辱学生代表,并下令军警殴击游行学生。12 月 6 日,长沙的第一师范、商专、修业、楚怡、周南等学校率先罢课,不出一星期时间,长沙各专门学校、中学、师范和部分小学一致罢课。湖南学联代表中等以上学校1.3万名学生发布战斗宣言:“张毒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返校。”总罢课之后,长沙 73 所公立、私立学校教职员 1200 余人也宣布总罢教。与此同时,旅京的湘籍知名人士也开始以各种方式揭露张敬尧的罪行。
据《历史的另类脸谱: 张敬尧为害湖南, 阁臣之首抱愧却无可奈何 》,“实属滑稽可笑,要知道在熊希龄的披露中,张敬尧督湘的任期里,仅一年时间就扣留税赋六百余万元,勒索北洋中枢饷银将近千万,而且将地盘上的矿利卖给洋人。忍无可忍的湖南民众,开始自发组织驱逐张敬尧的活动,先是各界代表四十余人前往京畿请愿,时任阁臣之首的靳云鹏以及北洋总统徐世昌都拒绝接见,幸得湖南籍内务总长范源濂引见,才得以受到接见”。
最为盛名的熊希龄,出生于湘西凤凰县,曾当过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1919年10 月 20 日,熊希龄、范源濂、李穆等致电总统徐世昌,揭露张敬尧等驻湘军阀勒派购米、运湘米出境的行为。此电文于 10 月 23 日公开发表在上海《申报》,标志着旅京湘绅同张敬尧的矛盾公开化。10 月 25 日,熊希龄、刘揆一、汪诒书、杨度等 19 位旅京湘籍知名人士联名向徐世昌写信,要求禁阻湘督违法擅卖湖南矿产利权。此信措词激烈,称“张兼省长敬尧,以湖南人民相依为命之全省矿产,概行允给英商开采之事,此事若成,不啻将湖南全省数千万人民之生命,举而投诸水火之中”。这封信当日就发表在天津《大公报》,实际上是旅京湘籍知名人士声讨张敬尧的一封公开信。10 月 29 日,熊希龄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写信给张敬尧,指责张敬尧“一年以来,惟知经营商务,搜括公产,使敝省水益深而火益热”。此文于 11 月 4 日发表在上海《时报》,至此,旅京湘籍官员已经义愤填膺。熊希龄曾任国务总理,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尽管张敬尧等组织叶德辉、曾广钧等一班文人利用媒体进行反击,但其罪行已经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毛泽东见机行事,认准了张敬尧已劣绩昭彰,省内民众和旅京湘籍官绅又愤怒不平,正是好痛打落水狗的时机,于是约集教育界人士会商,决定组成若干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衡阳、郴州、广州、常德等地,扩大驱张宣传,进行请愿活动,毛泽东亲自带领赴京代表团工作。赴京代表团分为公民、教职员、学生三个代表团,于 12 月 18 日到达北京,邓中夏等十余人到车站迎接,住北京福佑寺。
福佑寺坐落在北京天安门迤西,有一条与中轴线并列的老街,曰:北长街,其东侧二十号乃古刹福佑寺,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康熙八岁登基后,曾在此“避痘”(预防天花传染病)。雍正元年敕更名福佑寺。
福佑寺坐北朝南,山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东牌楼上南书“佛光普照”,北书“圣德永垂”;西牌楼上南书“泽流九有”,北书“慈育群生”,皆雍正御笔。山门三楹,黄琉璃瓦顶,前后各有雕龙御路。天王殿三楹,黄琉璃瓦顶,额曰“慧灯朗照”,前后为雕云纹御路。大雄宝殿五楹,歇山调大脊,大脊中央设须弥座,上有莲花座铜塔,其额曰“慈容严在”,殿内供奉清圣祖康熙皇帝“大成功德佛牌”,西设宝座(按满族习俗以西为上),东案陈设御制文章。大雄殿前建有月台,台前亦有雕云纹御路。寺内后院原有五排平房,每排七楹,后改建为一座二层藏式建筑。
北京曾有不计其数的佛教寺庙,唯福佑寺用黄琉璃瓦并铺设御路,足见其规格之高。该寺作为皇家礼佛的专用场所,一直不对外开放,山门长年紧闭,凡夫俗子不敢越雷池一步,故其所有建筑,迄今完好无损。民国元年后,福佑寺这块皇家禁地即被打破,而涉足其间的一位大人物,便是毛泽东。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毛泽东率领湖南公民代表团专程到北京请愿,其目的是驱逐和惩办北洋军阀督军兼湖南省长张敬尧,史称“驱张运动”。毛泽东等人到达北京后,即下榻于北长街福佑寺。一向寂寞的福佑寺,遂成为湖南驱张运动的大本营。(《毛泽东与福佑寺周彬》2000年11月10日 10:13)。12 月 22 日,毛泽东同张百熙、罗宗翰等组织平民通讯社,毛泽东任社长。通过该通讯社,统一发布北京驱张活动的相关报道和文稿,并将张敬尧祸湘情形,不断发至京、津、沪、汉等地主要报刊。赴京代表团经过多方联系与发动,于 12 月 28 日在湖南会馆西厅和中庭成功举行了近千人的驱张大会。会议声讨了张敬尧的祸湘罪行,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以湖南旅京公民署名的《湘人力争矿厂抵押呈总统府、国务院及外、财、农商三部文》。大会要求与会的湘籍议员签名担保驱张,并决定通电全国宣布张敬尧罪状,由国民公判。此后,由平民通讯社先后印发了《对于张敬尧私运烟种案之公愤》、《反对张敬尧侵吞湘省米盐公款给熊秉三等的快邮代电》。
一九二○年一月,毛泽东所写的“……吾湘不幸,叠受兵凶,连亘数年,疮痍满目。上岁张敬尧入湘以后,纵饿狼之兵,奸焚劫杀,聘猛虎之政,铲刮诈捐。
卖公地,卖湖田,卖矿厂,卖纱厂,公家之财产已罄;加米捐,加盐税,加纸捐,加田税,人民之膏脂全干。
洎乎今日,富者贫,贫者死,困苦流离之况,令人不忍卒闻。被张贼兄弟累资各数千百,尚不自厌,连此仅存之米盐公款,竟思攫入私囊以甘心。
去年张贼曾嗾使湘痞李鸣九等电京查问此款,至去长沙设立米盐公股清查处;闻近复贿令郭人漳等以旅京湘事维持会名义向熊秉三先生诘问该款,无理取闹;
推其用意,无非欲攫尽湖南财产,吃尽湖南人民,以饱其欲壑。
窃吾湘遭此亘创之际,哀哀子遗,非有亘资,何以善后,米盐公款为我三千万人民忍饥食淡所储蓄,秉必不易,利用尤殷,倘被鲸吞,此劫难复。
被张贼之暴戾酷害,毒我湘人,已成惯技,独不能我同此食毛践士之败类,自杀父母之邦,甘与仇敌作狗。
人之无良,至于此极!公民等对于郭人漳等此种恶劣行为,誓不承认。
总之此款在张贼未去湘乱未宁以前,只可暂归湘绅保管,不得变动,俟湘事保定后,再由全省民意公决用途,此际倘来无耻之徒,希图破坏者,即视为公敌。
凡我湘人,应知自卫,稍纵即逝,祈毋忽焉。
湖南公民代表毛泽东等五十五人”。
1920 年 1 月 5 日,陈独秀看见湖南人驱除张敬尧行动精神,为此撰写题为《欢迎湖南人的精神》:“我们奋斗不过的精神,已渐渐在一班可爱可敬的年青人身上复活了。我听了这类声音,欢喜极了,几乎落下泪来。”
1920 年 1 月 19 日,毛泽东参与起草了《湘人控张敬尧十大罪》、《湘教职员请撤惩张敬尧》等宣传材料。这两篇材料直接呈送给徐世昌总统和靳云鹏总理,并先后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进一步将驱张运动推向高潮。1920年1 月 28 日,赴京的三个代表团举着“代表三千万湘民请命”、“请政府速即撤惩张敬尧”、“与张偕亡”三面大旗及数十面写有张敬尧罪行的小旗,浩浩荡荡往国务院作最后一次请愿。当日,毛泽东、罗教铎、李思安等 6 名代表同北京政府交涉,请求政府撤惩张敬尧,靳云鹏只得应允将湖南问题交国务会议讨论。张敬尧在湖南人民的一片声讨之中,在直系军阀和湖南军阀的压迫之下,于 1920 年 6 月 12日仓皇逃离湖南。经过斗争,这场“驱张”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毛泽东的收获,远不止赶走一个张敬尧。毛泽东所思考的是“一张敬尧去,百张敬尧方环伺欲来”,不能虎头蛇尾,换汤不换药。毛泽东意识到,欲建设一理想的湖南,唯有从“根本改造”下手。于是毛泽东立即号召“湖南人再进一步”,废去督军、建设民治。
卒于1920年1月23日(民国九年己未岁十二月初三),父亲因急性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五十岁。毛泽东正带领湖南驱张代表团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未能回家奔丧。毛泽民最了解兄长对父亲的深情,特请毛泽东的私塾老师毛麓钟代毛泽东作泣父灵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半年后,毛泽东在紧张的革命工作中挤出时间回到韶山,祭拜父亲灵位,向毛泽民了解父亲病情和丧事办理详情,并为自己没能赶回尽到孝心而深感愧疚。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