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王建安与周村孟家堰之缘
李孔涛

一
说起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当年在周村孟家堰搞社会主义教育之事,我略知一二,但了解不透彻。几年前朋友赵荣盛来到寒舍,当我说到陪父亲去省城参加“纪念济南解放70周年”活动,说到我父亲当年在华东野战军13纵队,在王建安司令员手下当兵时,荣盛插话说:“我有一个朋友姓石,是孟家堰人,他认识王建安,有时间你可去采访他。” 四世同堂之家,繁杂事多,再加疫情此起彼伏,此事就拖拉下来了。
荣盛这人心细,待人热情。9月13日他打来电话:“我己约好了石老师,15号上午10点钟来我家……”。随即拉开了采访序幕。 石志顺,73岁,中等身材,热情健谈,精明强干。上世纪70年代入党,当年在孟家堰曾任小队会计、团总支书记,民兵连副指导员等职。孟家堰大队书记叫孟广德,他又兼着民兵连指导员之职,但实际负责民兵连工作则是石志顺,在王司令员驻村期间,他两人接触较多,石志顺受益匪浅。
为了进一步核实补充资料,9月25号上午8点我专门来到孟家堰村,它曾是孟家堰公社驻地,现归丝绸路办事处管辖。该村地理位好,交通方便,村东正阳路及村东北角是中国北方不锈钢市场,村西是米河路,村北不远处是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及周隆路,村南是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周村新汽车站及庆淄路。在这片黄金地段,却难得有孟家堰这一排排平房。
先来到石志顺家,因是第二次见面,又通过几次话,便免去了许多客套,在开门见山,畅所欲言后,他陪我来到原大队民兵连长明仝芝家。
老连长身材高大,虽越过古稀已三年了,却很硬朗,胖瘦适宜,仅有些耳背。王司令员当年就住在他家小北屋里,现小北屋及大北屋都已翻盖,己鸟枪換炮了。我们三个坐着马扎就在小北屋前上拉上了呱。在小北屋数级水泥台阶上,十数珠小花竞从水泥隙缝间顽强钻出竞芳斗艳,让我大为诧异。老旧小北屋虽不存在了,却保留下了一张王建安与明仝芝他爷爷在旧小北屋的照片,从照片看小北屋顶是红瓦,王司令员身穿便装,一脸微笑。望着照片,我思绪万千,其不凡经历、赫赫战功件件,桩桩涌上心头。
王建安1908年10月12日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贫农家庭,他1927年8月入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自1928年起至1931年,当过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28团副团长。1932年12月任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1933年任红30军88师政治委员。1934年任红四军政委,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为策应红二、六军团北上,率部攻克雅江县城阻击国民党军李抱冰部一月之久。1936年到达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5月毕业离校,参加了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总指挥,率部先后在庆云、宁津等地歼灭伪军1800余人,收复宁津,打开了冀鲁边的抗战局面。1939年6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总指挥兼第一旅旅长。1942年8月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3月任鲁中军区司令员。1943年11月5日,日寇2万人分路合击山东军区115师领导机关,他指挥1个营与之激战终日,后带领全部机关人员连夜巧妙突出合击圈。1944年,率部讨伐汪伪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克据点50余处,歼7000余人。旋又克沂水县城,歼日伪军1000余人,使鲁中、滨海两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年,率部共歼厉文礼部、张步云部12300余人。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率部参与组织指挥了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莱芜一战,获空前大捷。他率部与9纵队歼灭国民党军77师,击毙师长田君健,旋受命指挥3个纵队与兄弟部队围歼李仙洲部两个军。1947年5月,参加了孟良崮战役,率部突击青驼寺,断国民党军74师与83师之联系,攻占万泉山,破敌突围希望,继而从东面主攻孟良崮,与兄弟部队共歼74师3万余人。1947年8月,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与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57师于沙上集地区。1948年3月至7月,参与指挥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战后他受权指挥济南战役,全歼守军10万余人,生俘王耀武。淮海战役中,他受命指挥5个纵队歼灭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继而与谭震林指挥8个纵队围歼杜聿明集团于青龙集、陈官庄地区。淮海战役后任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司令员。1949年4月,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率先登上南岸,迅猛向纵深插入,与兄弟部队围歼国民党军队5个军10万余人。1947年5月,率部攻占解放了杭州、宁波、温州等浙江广大地区……
卖豆腐的清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走,我们照相去。”我的提议得到回应。
在明仝芝大门口留影后,我和石志顺离开了他家。
孟家堰村音乐喷泉鼎鼎大名,在石志顺陪同下来到了池边。
非常遗憾,喷泉池正在维修中,经和两位施工人员交流,其说国庆节前完工。该喷泉池南北走向,分南北两组喷泉,规模较大,据石志顺介绍建其花费了40多万。放眼望去北边喷泉池正在注水中,南方小亭子轻巧别致,这里花草簇拥,是一处休闲游玩好去处。
20号晚8点,石志顺告知喷泉池已维修完毕,恢复正常,给我发来了数张喷泉照片及视频。该喷泉五颜六色,美伦美仑,大气磅礴。我突发奇想,如果王司令员能故地重游那该多好,他该多么高兴。
二
门前喜鹊叫喳喳,老王同志到我家。见面就叫老大娘,进门就把水桶拿。就像当年八路军,亲亲热热是一家。
这一首歌谣在周村区孟家堰已经流传了50多年,老王同志就是济南军区副司令王建安。
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你举在头上。
1965年9月,王建安响应中央军委“全军干部分期分批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号召,率济南军区几十人进驻孟家堰大队。他驻进明长顺家小北屋,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有余。
万事开头难,棘手事纷至沓来,例如:召开个大会,只到了几个人,王建安令工作组全体挨家逐户去动员,一次不行二次,社员们终被打动了,三三两两都来了。
他非常重视民兵连工作,派上专人指导训练,军代表和民兵一同出操,共同劳动。王建安领导有方,不久,把孟家堰大队民兵连培养成为拉得出,打得赢一支队伍。 务实究真忌空炮,求同存异不扯皮。王建安耿直无私,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刚来不久,就发现了问题,孟家堰“极左”现象很普遍。社员们不是忙着种好庄稼,反而空谈政治,内斗乐此不疲。他意识到,如此这般下去,庄稼终究会黄,没有粮食吃,谁还有力气搞建设?但当时“四清”运动如火如荼,此时提出异议,极需勇气。他经过认真分析和思想斗争,不顾当地某些领导的不同看法和各种微词,果断指出应该尊重农业生产规律,摒弃“假大空”,在他的力争下,孟家堰大队逐渐转变了方向,社员干劲越来越足,生产蒸蒸日上。 谋虑渊深,料远若近。王建安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从有关部门筹来三万余元,给村里竖上电杆,拉上电线,帮村里打上大井等。他出谋划策,又身体厉行,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党、团员、民兵、青年积极分子一呼百应,形成了热火朝天场面。他又在米山路以东栽种上大片桑树,为大队建立了苹果园。老百姓赞言:种上致富树,共奔幸福路。他言传身教,收获了孟家堰社员的心。孟家堰大队由死气沉沉变成生龙活虎,日新月异,渐渐名列前茅,成为市区先进典型。乡亲打心眼喜欢他,纷纷拿上鸡蛋等表示谢意,他都婉言谢绝:“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讲廉洁,要严于律己。我更不能搞特殊化,要带头执行纪律,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谢谢了。”
为党为民赤胆忠心,实事求是仗义执言。王建安应邀在周村工人俱乐部给全区干部进行宣传教育,他强调:一、要求严格区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对人的处理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有错必纠。二、要围绕发展生产这个中心来进行运动,讲实际,办实事,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三、运动的成果要落实到生产上,衡量运动搞得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粮食是否增产了,农村经济是否发展了。四、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积极作用的经验。他这番话对减少左倾错误所造成的损失,产生了积极影响。
重情重义平易近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王建安低调行事,从不摆官架子,他脱下军装,穿便衣走进社员家里,从外表上看,与社员们没有什么差别,他吃农村的饭吃得最香,坐在炕头上,能和社员的家里人聊不完的话。大家亲切地把他称作为“王大爷”。
1969年他调到福州军区任副司令员,因公事又回到济南,他马上叫警卫员小赵代表他来周村看望大家,并叫上孟广德、明仝芝、明长春等四人到济南军区第五招待所见面,了解乡情,说说心里话。
1977 年9月3日,王建安轻车简从,从济南来到周村。十几年过去了,王建安一直掂记着孟家堰的乡亲们。当得知他要来,全村人早就等候多时了。
“来了,来了,”小孩子欢呼雀跃。一看到“王大爷”进村,都一拥而上。王建安微笑着说:“大家好,我来看看乡亲们。” 社员们不约而同喊道:“王大爷好。”他看到惊动了这么多男女老少,于心不忍,眼含热泪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千万不能这样兴师动众。谢谢,谢谢乡亲们。” 继而,他拉着明长顺的手, 高兴地说:“十多年未见,看到你身体这样硬朗,我就放心了,走,到你家看看。”他被村民们簇拥着,来到明长顺家。“王大爷”十分自然地坐到炕上,村民们都围绕在其身边。他关心地问大家:“这几年收成如何?一个工分多少钱?”社员们都争先恐后说着自家的情况,都笑呵呵地说:“吃得饱,穿得暖。”当他得知乡亲们都衣食无忧时,开心地笑了起来。一时间,屋里的气氛热闹起来。这亲切的场面令人情不自禁想起藏克家的那句诗: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听过村民们的话之后,王建安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庄稼的生长情况。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眼前十分茂盛的庄稼,他笑逐颜开。老社员都说到:“当年您的选择没有错,也正是因为您及时调正了方向,打好了基础,才有了孟家堰的今天。 王建安将军在山东就浴血奋战11年头,率部驰骋鲁中各地,挫败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立了赫赫战功。同当地人民鱼水深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唐代诗人曹邺的一首《官仓鼠》说道: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从古至今,老百姓对贪污或腐败深恶痛绝;对王建安这样干部拍手叫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正是有了这些老一辈的无产革命家,我们的江山才能更加稳固;共产党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干部,才带领着亿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从黑暗中走出来,拥抱新中国的光明。
三
忆往昔,王建安1956年1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他任中央军委顾问,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
王建安夫人叫牛玉清,共有4子1女。王建安在山东戎马倥偬,其小女儿无奈送与老乡抚养,后多方寻觅无果。其4子,分别叫王西波、王东波、王航波、王海波。
王建安军事指挥才能无比卓越,在战场上恣意纵横,个人魅力也颇受世人称赞,声望极高。解放战争打响,王建安所在的山东兵团的第9纵队25师73团及第13纵队37师109团,因屡战屡胜,被中央军委称赞为“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
他虽只读过抗大,但贵在经验丰富,天赋极强,在淮海战役中如何使用兵力就是他提的建议,军委予以采纳,结果大战告捷。抗美援朝时,他总结推广小部队活动的经验,集小胜多胜为大胜,这才让秋季反击战富有成果。作战期间因高强度集中工作,王建安1954年春高血压发作,病倒在战场上,其后病情愈发严重,只好回国治病。
爱憎分明政治立场;实事求是工作作风;清正廉洁高尚品德。他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讲廉洁,要严于律己。对亲属和子女要求十分严格,王建安的夫人抗美援朝回国后服从组织决定退役了,本来有几次机会可以再穿上军装,可他却坚决拒绝给他夫人办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他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闷头为国家做贡献,叶剑英元帅曾对他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他为人从简,在调研过程中,最反对的是前呼后拥层层陪送,他都经常亲身调查研究,绝不糊弄。他为人清廉俭朴,最烦迎来送往那套,很不乐意见到自己一来,一大堆人啥都不干了,抛下工作专陪着他一人四处转悠,走哪跟哪。他语重心长跟他们解释,作为顶头上司,你往旁边一杵,那谁看了你还敢讲真话?什么叫视察?就是奔着听取真正的群众意见,改善各方面不足去的。他总说:如身为领导者,如果只是高高在上,吃自己的那些指示经验的老本,而懒得做任何实际调查,甚至也不愿意听一听下级的意见,摆一副清高的官架子,久而久之,就变成个自视甚高、指点江山的废物官僚。
他弥留之际,嘱咐夫人,无需开追悼会,也无需通知生前好友,更不要让领导同志来送行,将他火化,把骨灰带回大别山,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与青山绿水常伴。
一生立下汗马功劳的王建安走时得非常低调,老战友们为没能送上最后一程痛悔不已,不禁埋怨牛玉清怎么不通知一声呢?但当得知这是王建安本人的意思后,满腔情绪便都化作了对其高尚情操品质的钦佩,便也就释怀了。 王建安看似走得很“孤独”,没有追悼会,没有满堂挽联花圈,没有战友一路相送,但王老将军清廉忠诚的共产党员形象永远不朽,永存人心。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将军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来源:大众报业·淄博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
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