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著名诗人刘章1996年10月18日登临井陉挂云山,写有《题挂云山枯柏照》诗一首:“千秋老柏谢蓊茏,枯死犹存未了情。有骨有筋还向日,无枝无叶不招风。金躯正直擎新宇,铁臂横斜挂古钟。慷慨苍凉何所似,如闻易水送荆卿。”诗前题记:“井陉挂云山有枯柏,上悬古钟,苍凉悲慨……”笔者曾多次到三峪和上挂云山采访,却没有关注这棵枯柏,经反复阅读该诗,茅塞顿开。这“古柏”、“古钟”历经沧桑,见证历史,警钟长鸣,正佐证了我多次来此的采访目的①。
对此,“古柏”“古钟”的“身份”及其“历史”首先应弄清楚。于是我特请教了每次陪我上山采访的老朋友康三竹(原村支部书记)与其内弟康吉社,他们经走访、查阅资料,较详细地告诉了我这两“古”的苍凉、悲慨经历。

挂云山顶古柏
历经沧桑
据悉,现没人知道这棵柏树为何人种植,更没人知晓其年龄,但村里有些文字记载:1994年深秋,三峪村准备将挂云山开辟成旅游区,邀请河北省革命老区促进会主管科室来考察,之后又请来有关专家上山现场指导,其间特对这棵枯柏树进行了评估;经测量、鉴定,其胸围200CM(直径近64CM)、树高1200CM(12M),认为古柏已有2300年的历史,是从石缝中自然生长出的;与会人员排除了是人为的种植,一致倾向于由鸦雀叼来的冬藏食物(树籽),后发芽、生长成树。挂云山原是道教的活动场所,山顶有玉皇阁(庙),柏树就生长在玉皇庙前的场地上。该树殘死在1967年的“暴风雨”中,在那个破“四旧”、扫除封建迷信的年代,造反派上山捣毁庙宇,将古柏的皮刮掉还砍卸了枝桠;失去生命来源的古柏不久枯死,结束了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二十余朝代、已逾两千多岁的性命。
古钟原悬挂在村东青龙山的古刹中,根据钟上铭文记述,该钟铸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还记载了布施人的姓名及捐款数目,钟的吊钩很特殊,其形状是双面人脸。古钟因其“职能”,工作曾多次“调动”:最初悬挂在村东青龙山古刹内专用;抗战期间调(吊)在村中大槐树上,“鬼子来了”便“当当当”告戒村民赶快转移;农业合作化后成为信号钟,及时通知社员们下地、出工;村里学堂扩大了,它又转到校园成了师生上下课的报点工。鉴于它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1994年开发挂云山景区时,特请将它“请”上山,悬挂在古柏南侧的横枝上。古庙、古柏、古钟,不但景意深,也增添了游人的兴趣和话题……没想到被财迷心窍的盗贼、文物贩子盗走,虽向公安部门报警(案),但至今仍下落不明。

古柏与古钟(资料照片)
见证历史
古柏、古钟,见证并记录了挂云山及其周边村落近百年间的沧桑——
古柏、古钟见证记录了井陉中共地方组织的诞生及发展和井陉县的新生:1923年,东焦村王克新从井陉威州高小毕业后赴顺德(今邢台)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井陉县的第一个中共党员②。1926年赵玉祥在东元村建立了井陉县第一个中共支部,随后1927至1929年庄子头村也有了第一个中共党员,三峪、庄子头、上庄、鲁家峪村先后建立了党支部。1947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威州寨湾猴山炮楼,标志着井陉县全境解放。
古柏、古钟目睹、记录了三峪、上庄两村的腥风血雨——1938年日军对这两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年3月17日凌晨,日军300余人以追击抗日部队为名,分两路袭击了三峪和上庄。时逢村民起床之际,没有思想准备。在三峪村,李生堂、李秀森、康四四刚出门就被日军捅死在大门口。“洋鬼子进村杀人啦!”村民们边喊边逃跑,日军随后追杀,将抓捕的13人集中在温计忠家院内用机枪全部射杀;在捕杀的同时还将房屋泼上汽油点燃。一早晨就在三峪村杀死33人,烧毁房屋800余间。这支日军在三峪村烧杀的同时,另一支在离此三里的上庄村进行屠杀、烧抢。日军进村后将百余名群众赶到村南打谷场,强令跪下用机枪扫射屠杀,同时放火烧房、勒令抓捕的村民将把被打死的和受重伤的堆在一起,抱来谷草和柴禾压在上面点燃、焚尸,焚烧后的尸首面目全非、难以辨认。遇难的村民中有被拦腰砍断的老人,有被截断腿肢的青壮年,有被刺刀豁开肚子的孕妇,有从肛门塞进木橛的儿童,上庄村当时120来户、400余口人,共杀死、熏死58人,有34户失去亲人,同时烧毁房屋130余间。17日这一天,日军在三峪、上庄两村共屠杀无辜百姓91人,烧毁房屋千余间。
古柏、古钟见证记录了挂云山的阻击战:1940年9月初,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破击正太路和攻克井陉矿的八路军奉命转移,为配合部队主力行动,平(定)井(陉)获(鹿)游击支队和当地地方武装担负了牵制敌人的任务。平井获游击支队原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所辖第九大队,其人员由地方武装和东渡黄河从陕北来的红军组成;在数倍敌人的围攻下,游击支队和地方武装浴血奋战。终因弹尽无援,最后只剩下地方武装吕秀兰等六同志摔毁枪支纵身跳下悬崖。牺牲的壮士中,山下至今还长眠着26名不知姓名与籍贯的红军战士。

挂云山烈士纪念碑亭
警钟长鸣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挂云山顶的古柏、古钟“有筋有骨”,“犹存未了情”!
那古柏在特殊年代惨遭刮皮砍枝,以致“谢蓊茏”“枯死”,已过半个多世纪,但虽死犹生,今天犹如一尊雕塑、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兵屹立在那里,更像一把利剑指向苍穹,敢问朗朗乾坤谁主沉浮?对此,挂云山下的村民给出回答:树正气、摒歪风。他们经数十年的努力,重新整修了挂云山,对枯柏进行了妥善保护,还将那口已有250年历史文化的古钟悬挂在古柏的枝桠上,正是“金躯正直擎新宇,铁臂横斜挂古钟。”不想歪风邪气无孔不入,古钟被财迷心窍的文物贩子盗走。但三峪人不信邪恶,不向恶势低头,他们在2021年重新铸造了一口大钟,并在钟上铸了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还特制做了钢筋架,重新吊挂在古柏树旁,让警种长鸣,抒发它们的“未了情”:弘扬正气,铲除邪恶;愿人世间美满、大自然和谐。
更值得写在这里的是,2015年井陉县政府在挂云山下三峪村的东峪沟建起革命烈士陵园,让井陉县的两千多名烈士有了公祭处,那长眠在挂云山下不知姓名的26名红军战士也有了“归宿”。烈士陵园内还建立了“井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有关历史照片150余幅,记录了中共井陉地方组织的发展历程。今天,井陉县中共党员由1923年的一名,经过近百年发展到了一万九千多名;中共支部由1926年的一个,至今也已发展到八百多个。

挂云山烈士陵园

雄伟的挂云山

挂云山上远眺群山
注:
①笔者多次到三峪村和挂云山采访,撰写有《三峪、上庄村惨案》《永镌挂云山的英雄群体》等。
②王克新,东焦村人。以现行政区划分,东焦村今归属鹿泉区,但当时(民国年间)属于井陉县第三区。
③相关数字依据《中共井陉六十年史话》。
作者:古韵
来源:井陉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