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乡友情
文/左显成
同学乡友乡情,难舍难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各自在自己岗位上,有当农民又出外打工换汇农村,为祖国增砖添瓦,贡献自己微薄力量。行业不同,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故里相见,热情不减。耄耋之年,老友相识,青年认不得。但提到父辈,人们也请热起来了。乡情总有特别味道,“亲不亲,家乡水。邻不邻,故乡情”。回到家里,见了亲人,也想见乡友。到田边地头见见面,看看农业种植,田间土地庄家的管理。
国庆节,十月间。农历九月间,要到寒露和霜降了。俗话说,寒露霜降,碗胡豆在山上。也就是说要种豌豆和胡豆了,以及油菜和小麦了。多数乡友们,在挖地准备下种,在立冬前挖红苕,准备种春收农作物。
今年天干有一个好处,水田都成了干田,人们不愁在干田里种庄稼。过去我们在农业社,说要在干田里种粮食,真是很费事,要对干田放完水,要挖排水沟,等水干了,再用牛犁土,再种粮食,有时干田里,就像黏米粑粑样,锄头粘着干田泥,很难弄掉。今年种干田坝,再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干净利索,锄头挖田坝,比较轻松。
路过过路田,左显洲两老口约六十岁,在干田里挖土,准备栽菜籽。还有在沟内一块田里以为老农夫也在挖干田,也是准备栽菜籽。难得遇到干旱,农户们就利用上农田作为干田,种上冬季作物,为农业增收。
有同学,家住在大坡山脚,黄丕满了八十岁,前两三年,他的腿痛,经两次治疗腿已经治好了,现在他给我说:“我刚学挑粪,用小桶跳,都没挑满。”我告诉说:“我来给你挑,这里下坡,路不好走”。“不!还是自己挑。”老同学说的。刚没有下走几步,就到了土埂上。埂上为了防止鸭子到土里吃菜,用竹篾篱笆拦着,挑粪桶必须跨过去,老同学先将后面的粪桶稍微低一点,前粪桶过竹篱笆,一只脚跨过竹篱笆,接着第二支脚也过了竹篱笆,前粪桶降低点,后面粪桶也过了竹篱笆。漫步在田埂上,最后到了大弯田土里,将粪桶放下,开始用瓜当舀粪水浇灌昨天栽的青菜秧秧。黄丕说:“我们这块土用挖掘机平整的,花了五千元,才把大湾田和下面的田坝连接起来,这样土也宽了,便于管理”。我给他建议,家里粪池比自己地高,可用泵抽用管子直接浇地,不需要再用粪桶挑了。他说这样不方便,还是担才省劲。人们思维,还限于传统,还没大开眼界,没有善于改革的人,领引前行。最好是组织起来,打破界限,整活资源,逐渐改变现有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力的现代机械化农业。
资中县龙结镇芦花村,现在有养殖生猪户,有一两家。我看见村办公所后面,建起了厂房,房子用彩钢瓦盖的钢结构房子,现在已经投产。我想去参观一下,在十·一放假期间,厂房关门休息,没有进到厂房,但在村公所后面去玩的时候,正好碰见这位办厂的师傅老板。我问:“你们是做什么的”?四十岁的刘师傅加老板说:“做蒸子”。我又问:“是用刚才做蒸子吗”?他说:“我们用木头做蒸子,全都是机械化,进行拼装”。他还告诉我说:“在我人生四十年中,成长过程,父母抚养我长大,读书,最后当过泥瓦工,抹灰工,还做过小生意,也学过木工,这才回家办这个厂,做蒸子卖,同时也种承包地”。
每天夜幕降临,黄丕同学他从大坡山脚下,他同爱妻两人沿着村混凝土公路,从家门公路走路约一公里到村办公处玩,同小型木工厂和邻里的人在一起玩。同时我们同学张昌树就在香炉山脚下住,非常近,他每天也会到这里来玩。我这次还家,从左家沟到芦花村办公所也很近,我也沿着乡村混凝土公路到那里去玩,和同学见面。原来初级社,香炉山和左家沟是一个社,分为两个队,经常在一起劳动,相互之间都很熟悉。见见老朋友,看看年轻人。我们在一起玩耍的人刘义六刚满六十岁,他自己有一点病,走路感觉很累,到龙结镇街上五公里,乘公共汽车都不愿去,都请人带东西回来。国庆节了,他专门找人买了点煮熟的卤兔子肉,两人一只,带兔子肉的问他,你要前面兔头还是兔子腿,刘说:“我要兔子腿这半截”。两人分了,刘在中吃时,由于牙齿不太好,兔子肉不好咬,吃了几块就没有吃,只好留着哪里,以后再吃。
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现象。春节回家,我们在芦花村公所,还和蔡子强见了面,看他精神很好,听我同学说:“蔡子强七十七岁今年已经去世,是喉癌,咽不下食物,就这样平静离开世界。他的哥哥蔡子江还健在,八十多岁”。我说:“刘义六,我们去年回到家乡,我看见过他,他走路很慢,漫步去五块碑的路上,他的身体那么弱,还活着,也是一个奇迹,主要有他的爱人何碧蓉,何碧蓉比她的丈夫小三四岁,照顾得好,儿女在外工作安家,心里很平静,所以寿命就长”。
张昌树还谈到:“蔡子雨同学也去世,他去世很多年了。”
人总是要遇到这种,生与死的离别。活着的人应该好好的珍惜,人死去的只有好好安息。人间就是分分散散,在一起相见问声好,不管贫穷富贵,生命面前,仅有身体健康好,保重自己,自己身体健康了,才有机会照顾别人。
老友相见,总会提到家乡很多同学,像闵通一,蒲国华,李安全,卢克知,王风全,何天平,牛素英,严群芳,刘德州等等。牛素英女同学已经去世,其他的还不知道,但愿他们与日月同辉,共享社会主义的建设繁华,过上这美好的生活,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度晚年。
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都江堰成稿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