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驻守在嵊泗设防最小的岛上(2)
皋润
六
下川岛特殊的环境,要求连队能基本解决蔬菜自给的问题。当时,连队生产搞得很好,一年四季中各种蔬菜都有。岛上用水本来紧张,几口水井只能勉强供应生活用水,大家就把洗脸水、洗脚水积聚起来浇菜。连队养了好多猪,逢年过节和进行实弹射击考核时都要宰一头改善伙食。我们连饲养员本领很大,既能喂养,又懂得简单的治病防疾知识,还能为猪接生。山上能种地瓜的地方都被开发出来种地瓜,春天挖地瓜垄子时,把山上的野草(主要是石蒜)埋下去做肥料,平时进行日常管理,不用施肥。到了秋天,地瓜长得都很好。与下川山隔海相望的江南山,地势比较平坦,适宜各种草的生长。连队在山上养了不少羊,据说还是南京军区原来一位首长建议的。在整个群岛中,我们是唯一能养羊的连队。一到冬天,连队过一段时间就乘船去江南山捉儿只羊,宰了让干部战士们饱餐一顿。我们炊事班为改善伙食动了不少脑筋,每周一公布一周的食谱,每天中午保证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几任炊事班班长的厨艺都很高。烧饭、炒菜、蒸馒头、做豆腐、炸油条样样在行,杀猪宰羊也是手到擒来。
七
徐公岛和下川岛相距几十里,岛上有几十户渔民,是嵊泗县马关公社的一个大队。徐公大队和下川连是军民联防单位。每到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岛上的渔民代表就坐船到连队,送来海蜇、带鱼、黄鱼、鲳鱼等慰问品,还帮连队战士洗被子。有年天气干旱,连队蔬菜长得不好,吃菜有困难。徐公大队知道后,专门派船到上海帮连队采购蔬菜。那次连队派我随船而行,那些渔民听说是为解放军战士买菜的,积极性都很高,装船、卸船,干得很开心,从上海买回来一船菜和其他食品,帮连队解决了大难题。在“文化大革命”中,徐公大队两派的矛盾一度比较尖锐,特别是在船老大的人事安排上分歧较大,影响了生产。连队就派出工作组上岛帮助做工作,我曾两次同另两名战士被派去做工作。一次是在李姓老百姓家里搭伙,他们全家待我们很好,每天都换着花样改善伙食。还有一次是自己开伙,几个人轮流烧饭吃。到了徐公大队后,我们先分别找他们了解情况,个别谈话,找出分歧的原因,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传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重要指示的意义,讲清派性害死人的道理,让大家明白不能因为观点不同就影响生产,使大家饿肚子。一番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很快化解了矛盾,确定了船老大和每条船上的人员分工,保证了渔船按时出海。连队还多次派人帮徐公大队民兵进行军事训练,派医务人员上岛为渔民巡诊,帮他们治病,帮助大队卫生员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徐公岛离泗礁岛有儿十里,岛上的渔民基本上看不到电影,连队每年都上岛为渔民放电影,深受他们欢迎。记得有一次我带队去岛上放电影,电影结束时,海水退潮了,船搁在沙滩上动不了,渔民就下海去推,让我们按时返回连队。
八
为了加强下川连领导班子的建设,舟嵊要塞区政治部组织处干事熊健、宣传处干事汤能忠和嵊泗守备区政治部干事胡金彩先后到下川连担任指导员,有几个参加过抗美援越的干部也曾到下川连任职。他们虽然在连队工作的时间不长,但给连队增添了活力,开阔了视野。
20世纪70年代末,下川连在部队整编时被撤销。在下川连服役的干部战士大多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虽然分别已几十年了,但战友之间的联系始终未断。近几年,有战友互访的,有专程去拜访老领导的,还有不少人组团重返下川连,看看第二故乡的变化。2019年,听说一个战友在苏州住院,好几位战友特地赶去看望,这位住院的战友感到既意外又高兴,几十年的战友情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作者简介:
皋润,1947年8月出生,江苏滨海人。1969年入伍,历任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守备区司令部参谋、团炮兵股股长、守备营营长、炮兵营营长、团参谋长、守备区司令部炮兵科科长等职。1987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县政协秘书长,总工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