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毅力是成功的催化剂(外二篇)
文/杨广清
荀子的《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矣,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大都涉及到的是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因此,我便总结这些都可以说毅力,因为毅力是成功的催化剂。
古今中外,凡是成功者皆如此,都是坚定不移的典范。
谈迁著《国榷》前后经历三十多年,修成正果。
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也是坚持不懈的结晶。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费四十年时间,四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终成巨著。
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他们著书立传,经历坎坷和辛酸,修成正果难道不是毅力在促使吗?毅力是成功的催化剂。
你在看科技史上更比比皆是:
居里夫人身居斗室发明放射性元素镭。从没有过放弃念头。
邓稼先的两弹一星是隐着身体癌变的剧痛研制成功的,多么顽强的毅力!多么可歌可泣的壮举。
成功的佳作是毅力加汗水加拼搏而著成的。
这些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有坚韧不拨的毅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若不能坚持不懈,没有战胜困难的毅力,将一事无成。
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人拿着一把锹想挖井,他换了三个地方,每一个地方挖了挺深,不见水就放弃,另换地再挖,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由漫画可以看出,这个人做事情不能坚持始终,没有毅力,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人俯拾即是,他们大多是好高骛远,不注重实际,做事情缺乏耐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我觉得毅力是成功的保证,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
笔者不才,天生愚笨,但三十几年的奋斗经历,三十几年扎根乡村教育,从没有动摇过信念,执着坚守第一线无怨无悔,虽谈不上有毅力,但坚持不懈让我很是自豪。
朋友,今天说毅力这个话题虽是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还是挺有必要的,因为我发现有些人往往就缺的是这个。
过去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说的是做事要坚定不移,不怕困难。反对智叟的言论。
我很赞同愚公的精神,因为他有信心有毅力排除困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让步,而智叟呢却正相反,目光短浅,畏惧困难,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就大业呢?
晚辈们!拿起毅力的杠杆,撬动未来支点吧,只有具备顽强的毅力,你才能赢了世界。
换句话说,拿出你玩游戏的毅力去做事,你会百折不回的,世界需要执着有韧性的人才。

放下吧家长
/杨广清
早上,一直徘徊在小学校园门口,我发现家长有一个共同的习惯。
一手领着孩子,肩上背着大大的书包,等到校园门口时,才把书包一带一带给孩子挎上,所有的家长都不约而同地如此送孩子上学,看过后,心里有些不痛快。
由此,我联想到邻居家的孩子,早晨,妈妈起来把饭做好。热了凉,凉了热,等熬到点了,起来不吃早饭洗把脸就往学校跑去,家长在后面拎着大书包子,还得拎着水瓶小食品…
唉!家长苦矣!累矣!
朋友,家长,亲们!
能不能商量点事,咱能不能不这样宠孩子,像背书包,买零食,收拾书包,整理衣柜,洗随身衣物,能不能让孩子自己做,让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就独立了。
其实,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先辈就做的极好: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桥修成后,他把打算告诉儿女,让儿女们自己的路自己走,后来,儿女们都成为了国家栋梁。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也是培养孩子自立的典范,在临终前,让儿子亲自学做馒头给他吃,儿子把馒头蒸好,郑板桥却在遗言写完后告别人世,他告诉儿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活自己干……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从小就让孩子自立,后来几个孩子都成名成才。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父母不是孩子永远的靠山,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独立人生。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虽好过,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日子终究短暂,后半生还得靠自己维持生计。
家长朋友们!该放下就放下吧,虎妈狼爸的形象虽不美,但我却很赞同,咱必须学会老鹰训雏的方法,爱可以,但不能溺爱。
痛心呢!每次路过校园时,接子车络绎不绝,妈宝奶宝们的书包,却成了长辈的书包,真期待家长们放下这沉甸甸的重荷。
孩子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

姑奶的姻缘
/杨广清
我的姑奶是七个哥哥的妹妹,在家里是一棵娇生惯养的花,大家都宠着她。
过去,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曰子过得去,吃穿无忧。嫂子们都把她视为亲妹妹。钱可她花,只要她想要的,没有弄不到的。
可到了婚嫁时期,过去的婚姻制度极其腐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得听媒妁之言,父母包办,不能对相对看,姑奶的婚姻就在父母和当家的三哥的包办中定了终身。
有一次,姑奶不从哪里听说这个男的有蛇皮身子,说啥不嫁了,后来当家的三爷就派人和我太爷爷去了男方家,男方穿戴整齐,媒人让我太爷爷摸摸这男孩的后背,结果眼神不好的太爷爷隔着背心摸摸此男孩后背,感觉很满意,回来告诉她宝贝女儿说:”女儿,这男孩没有蛇皮身子,很光滑。信爹话,没错!"就这样,这婚事草草定下来了。
半年后,也就是姑奶满十五岁就嫁给了蛇皮姑爷爷。
结婚当天,我任性刁蛮的姑奶好险没寻短箭。
当她揭开盖头那一刻起,当她看到红眼八叉脖子满是蛇皮的老公时,她拿起绣花用的剪刀就往手腕刺去,幸好姑爷爷机灵抱住她抢走了剪刀,也就从那一天开始姑奶奶就判若两人。精神恍忽,平时喜欢绣花表扎的心思荡然消除。
婚后,不到半年,疾病缠身,抑郁身亡。
回顾姑奶的姻缘,回首姑奶奶的命运,完全没掌握自己手里,这棵仙草就这样被不幸的婚姻给毁了,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真是害人不浅呢!
姑奶奶如果生在新社会,她会子孙满堂,她会上得厅堂。也会高歌引吭。说不定会培养多少栋梁。



杨广清,微信名轻盈。高级语文教师,宾县诗词协会会员,哈尔滨诗词楹联协会会员,黑龙江女子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喜欢文学,擅长写作,近几年有很多作品刊发在《江南语巷》《易水寒文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