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仙湖畔
——淄川中学初中部小记者社团采风记
2022年10月14日中午,淄川中学初中部“明德少年风”小记者社团一行近40人,来到淄川留仙湖畔进行采风活动。


12:30 在淄川老干部服务中心,师生们在台阶前合影留念。活动特邀嘉宾——淄川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玉霞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地域文化。老干部服务中心为退休老年人提供了一处文化活动场所,现在中心开设30个学习班,含书法、绘画、诗词等15个学习类别,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赵老师对孩子们充满殷殷期待:作为小记者,应该关注生活,用笔记录所见所闻,也更要热爱学习,人的一生都应该学习!


老干部服务中心后面就是著名的普照寺。普照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是省内外知名寺庙之一,该寺原址并不在此,现在寺濒临留仙湖畔,二者相依,相得益彰。

随后我们来到凌虹桥上,驻足四望,远处青山如黛,高楼耸峙,桥下碧水荡漾、芦苇飒飒。

赵老师娓娓道来,解说桥的来历。孝妇河自南至北,般河自东而西,两水汇聚于此,古称龙湾,后改建为公园,遂用蒲松龄的字留仙命名为留仙湖。凌虹桥建造于一九八七年,犹如凌空飞跃的彩虹,极有气势,在桥上往东南望去,就是灵虹桥(南关桥),历史上因为般河雨季常发大水,此桥常被冲毁,后经历几番重建。《淄川县志》中有记载,明代时月庄人高汝登捐资修筑石桥护栏,造福乡梓的佳话,让后人钦敬。


13:00 在“郢中诗社”刻石前,赵老师又讲出一番蒲松龄的典故。20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学友张笃庆、李希梅等人结“郢中诗社”,游览交流,切磋诗文。30~31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却不得志。终以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名扬天下,其实,蒲松龄的诗词俚曲也是很好的,流传后世。蒲松龄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大家。

同学们聆听教诲,加深了对故乡文化的认知,受益良多。

沿着河岸北行几十步,就可见般阳城的遗址古迹。般阳,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设般阳县,因城南濒临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改为贝丘县,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县,因濒临淄水而名。伴随着赵老师对古城的解说,引发人无限感慨。岁月悠悠,往事千古,古今在此交汇,新旧聚于一隅。


留仙湖畔,古城、石桥、寺庙、碧水、远山,见证着沧海桑田;鬼谷子、孙斌、庞涓、苏秦、郑玄,范仲淹,般阳古城,曾印下前人足迹,这方皇天后土,何等厚重大气!

这次采风活动,欣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小记者们走进留仙湖一角,真切感受到新时代清明盛世的美好,脚下这方热土涵养的文化醇厚。

童心向党诉衷曲,爱我家乡壮歌行。
(李宗涛)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