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筱萍
“轻车辞故国,
寥寂客愁深。
回首家何在?
潸然泪满襟。”

这是明代诗人顾谅(生卒年不详,字希武、寅仲,别号西村)在《述怀》中写出被迫移民时的真实情感,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潸然泪下的何止一个?!
遥望当年的“洪武大移民”,该拆散了多少家庭,离散了多少骨肉,又在多少地名里烙下了乡思?
今天还能在附近找到两个“官山”,一在城东,一位县南。同治《江夏县志·疆土之山川部》载:“官山在县东三十里,为长乐一里分支祖山”。此乃今之“关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划给了洪山区);位于“县南一百六十里”者,就是今湖泗街道的“官山叶”。
山何名“官”?
据《武汉地名志》曰,“官山”乃明太祖朱元璋置官阻民回流之地。
“民回流”为何要“阻”呀?
说来话长。

那还是元朝末年,徐寿辉于楚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新建的“天完”政权(“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的意思)在攻下几个元军要塞后兵围江夏,元湖广行省平章(省长)星吉急忙起用老将郑万户,“完城池,修器械,守御武昌(江夏县治)”。(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在日夜强攻之时,也派员入城诈降。没想到此计被星(吉)郑(万户)识破,天黑时将两千多人全部扑杀。这引了义军极大愤怒,趁星吉调走之际买通守将逮捕了郑万户,(元威顺王)宽彻普花一看不是头,慌忙与新任平章夤夜逃窜。
进城后的起义军大肆报复,没想到不久宽彻普花又反攻得手……几场惨烈的攻防,让江夏遍遭荼毒,许多村镇为之一空。
再后,陈友谅和朱元璋又在此拉锯,破村残镇还没复元就又深陷血海,原本富庶的江夏就这样跌进了死谷,十里不闻鸡犬,百里难寻人烟,然大胜后的朱元璋却极度兴奋,将刚刚出生的爱子朱桢,封王于此。
亲王封楚,怎能无民可驭,无财可取?故从洪武初(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王朝(在五十年里)就组织了八次移民,这就是著名的“江西填湖广”。其中,“江西鄱阳瓦屑坝”含泪改版成移民集散地,铸成了南国最深刻、最痛苦的历史记忆。

为了确保移民成效,官府从饶州府(今鄱阳地区)强征生民,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比例,将多余人口押到瓦屑坝(江夏人记忆中的“瓦渣街”),强塞几个“川资”(路费)后,北路登船,溯江而上;南路翻(九宫)山,离开江西。
几百年后的学者曹树基在《简明中国移民史》(P351)中说,湖北人口八成来自江西(南昌诸县为主),其中80%又是在元末明初时迁入,总数达180万人以上。
由于影响太大,伴随移民生出了许多传说,譬如:湖广人(尤其在乡村)自称“江西种”,其小脚趾甲多一块。又如把“上厕所”说成“解手”,即祖先被捆途中要“方便”,须先呼押兵解开手上绳索……

人可以捆来,心捆不住啊,偷偷回流成为常态。为了阻止移民返赣,官府不得不向当地派员驻兵,强行阻断。
当年的“官山”,就因强制移民报告近况而得名。
无法回流的移民,恋乡情切,只得在新地植入旧名,以慰心需。这不,官山(叶)旁那片大湖汊,就被先民们叫做了“思海”(今四海湖)。
“海”的本义是与“大洋”相连的咸域。江夏从不产盐,海从何来?研究者以为这“海”其实为“慨”,即赣地“慨水”,乃移民带来的饶州音。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缭水又迳海昏县,王莽更名宜生,谓之上缭水,又谓之海昏江。”(陈桥驿:《水经注校证》,P922)海昏江亦称“慨水”。(谢钟英:《三国志疆域补注》卷十二,清光绪间刻本)。“慨”既为“海”之转音,所以(慨水)其义与“海水”相通,或为“海水”之俗写。(《光明日报》2021.9.6.)。
缭水也作“潦水”,即今江西永修西南的潦河。
许多家谱都证明,四海湖边的先民大多来自于修河与潦河流域。就这样,原来饶州方言中的“慨”,年深日久变成了江夏的“海”。
修水(县)古名“分宁”,乃赣地茶乡,其中白茶尤其著名。黄庭坚曾专门将它献给翰林学士苏东坡,并诗曰:“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苏东坡也步韵而和:“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有此两人一诗一和,修水白茶不出名都难。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主角。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但后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后才被起用为监鄂州(武昌)税,即征收茶酒税的命官。
江夏乃春申君黄歇故土,东汉太尉黄琼埋骨之地。远祖为黄霸的黄庭坚,算起来也是黄歇、黄香之后,虽说还未走出受贬的阴影,可是能来先祖故里也别有一种欣慰,所以四访之时,也将分宁白茶技艺转告湖边。据说,这就是江夏白茶最早的源头。遗憾的是,当时的江夏以黑茶取胜,且为国家战略物质不愁变现,故没有几个人愿意劳碌研制白茶。
转眼270年就过去了,楚王朱桢就藩后,大批移民从鄱阳来到江夏,这些人中不乏分宁(修水)茶农,于是,梁子湖边又生出了氤氲茶香。由于江夏为茶道节点,所产均为紧俏,即使熟稔白茶技艺的老农,也多在植制黑茶;至于白茶,只是为存茶脉,或在技痒之时才偶尔为之。

朱元璋是位爱茶皇帝,因嫌“团茶”价高做繁遂下令“废团兴散”。(明史曰:“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朱桢本为孝子,父命岂敢不遵?于是,梁子湖边在盛产黑茶同时,也精制少量发酵茶(红茶、绿茶等),以贡王府。
这样的日子让江夏旋转了500年,到1863年因俄国人在汉口办了家顺丰(砖)茶厂突然发生了变化;10年后,他们又用蒸汽机生产砖茶。这下子几乎榨尽江夏茶利,致使茶农大批破产,以至当年产能几万吨的偌大江夏,到1949年时只有思海(四海湖)边还萧条地生长着两三百棵茶树,老人说“那是一种念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江夏古茶才重新起步,思海边的小垴上首先冒出了几十亩嫩绿的茶苗。几年后,第一批手工精茶刚一问世就被一抢而空。
“抢”,说明供不应求,也告诉睿智者商机无限。
1971年,山坡公社光华大队拿出125亩山地,创办了一座茶场。1979年韩家湾等村从光华大队剥离成立光明大队,林场也随之改叫“光明茶厂”。

1982年茶场技术升级,改种中茶108、福鼎大白、鄂茶1号、白毫早……炒茶作坊也变身为机控流水。
1984年,光明茶场被承包,规模迅速扩大。此后其绿茶连续四年获省优产品(《武昌县情1986-1990》)。1993年,制茶非遗传承人韩英胜研制的“翠毫”被湖北省农牧业厅评为特等奖。2013年,光明茶进入《江夏美食》向国人推荐。2013年,已荣膺(武汉)市劳(动)模(范)的韩英胜决定拓展产业,研制红茶,带领乡亲们脱贫;他那睿智的女儿韩慧,更是建议把眼光一直盯着国家权威部门对光明茶的认证。

为了红茶,韩英胜高薪聘请了福建茶师,并亲自参与培植、采摘、精制、品尝……哪怕一天几十杯水灌得肚胀也照喝不误。他说,“茶叶是食品,是要入口的,人的舌头也是最敏感的,不能取巧。”
为了得到权威认证,韩慧建议每种新品进市入省,积极参展。2018年,江夏光明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次年光明茶被定为“世界军运会军运村茶叶”。2020年,光明翠毫茶又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一杯“光明”,情思绵绵,从鲁直推介到移民重植;从思海王贡到世纪精制,写不尽辛劳、血汗、思考、进取……
那天,我尝了一杯光明,也想起了古之修水,想起了今之脱贫,情不自禁献上一首《西江月》:
思海脉源慨口,
几朝心育光明。
梁鄱两水梦中通,
长话鲁直许慎。
静坐邀陪明月,
忻尝江夏奇茗。
芳丛鹰觜凤髓馨,
华夏地标认证。
你是否相信小脚趾甲多一块,你是否相信江城茶仓一度无茶,你是否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黄庭坚真的在江夏做过茶事?请听《乡思如海》给你侃深藏在那树叶中的故事。
彭敦运2022.07.22写于江夏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作者:彭敦运,武汉市江夏区人。基础教育专家。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地方文化学者。发表过400篇专业论文,出版过《别样课堂》《古镇金口》等38部著作。

朗诵者:筱萍,武汉市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喜欢阅读,热爱朗读,希望通过美文美诵美声传递真善美。
本刊编辑:杨建松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