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抒爱国情,共传华夏声。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
沂蒙山坳间的风乘着深秋的落叶,在向我娓娓诉说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遥看那石屋青色涔涔,一缕炊烟袅袅,月亮仍在将我带入那战火纷飞的沧桑年代。
诵读《沂蒙花开》的革命历史故事,看着看着就落下了泪水。多可爱的一群女人啊!炮头硝烟里的沂蒙红嫂,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块老粗布,放在担架上。用乳汁和小米,哺育革命,芳骨如钢,赔上全部家当,捐躯献身歼豺狼。筑起人民精神城墙,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走进新时代,我们跟定了共产党,在发展中汲取滋养,不忘初心,踔厉奋发,把沂蒙精神传承弘扬。巍巍沂蒙传播正能量,红嫂精神千古流芳。重温沂蒙精神,用身躯和生命筑起钢铁长城,唱支山歌献给党!

《 沂 蒙 花 开 》
作者:佚 名 朗诵:李进花
9月30日,是我国的烈士公祭日。我们来到烈士墓地前,不禁想起这样一群女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们把丈夫儿子都送到了前线,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却在沂蒙山的深处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放事。
1947年,孟良崮战役的前一天,是南成和月芬结婚的日子,新娘子月芬心中五味杂陈。结婚当天,可跟她拜堂的却是一只公鸡,因为他的丈夫南成在部队里回不来。这事在村里并不少见,她的嫂子春英过来的时候也这样。
听着喜庆的音乐,嫂子春英陷入了沉默。拜堂后好久,春英才第一次见到她的丈夫南山。当时南山路过镇上给她买了根红头绳。说她戴上了就是村子里最好看的姑娘。后来她有了娃,他俩商量哈,就给她家的娃取名叫解放。春英想着,等着仗打完了,她就带着解放到村口接南山回来。可春英等来的却是一张阵亡通知书。她怕婆婆和月芬担心,就瞒住了所有人。将通知书小心装进了包里。
之后战事加急,军里要他们备煎饼和马草还有弹药物质都要运到前线去。前线的伤员日益增多,沂蒙山的姐妹们都主动加入支前部队。就在上前线的头一天,春英焦急地唤着月芬;月芬,快快跟嫂子回去,南成回来了。月芬听了春英的话,疯了似的往回跑,终于.终于要见到她的南成了。可她跑到新房的时候,南成已经走了。
不久他们上了前线,整个沂蒙山战火纷飞,战争越发紧张,伤员也不断增多。她们抬着单架,奋力解救伤员。忽然春英看见了南成。月芬,看,土坡上是南成。南成正拿着冲锋枪疯狂地向敌人扫射,那一刻,月芬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大声呐喊:南成,南成。春英一把拉住月芬,危险!耳旁春英的话音还没有落下,忽然一颗炸弹在南成身边爆炸了。月芬呆呆地看着南成,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她看着南成就这样缓缓倒下。南成,我的南成,南成(嘶声裂肺地喊)。月芬朝着南成倒下的方向奔去,而此时四十多万的军队气势汹汹,一颗颗炮弹在沂蒙山谷里回荡,通往主战场的大桥被炸断了。通往主战场的路只有这一条。
天马上就要黑了,支援前线刻不容缓。这时春英把手一挥,姐妹们架浮桥。月芬强忍着悲通紧跟着喊道:姐妹们,上!沂蒙山的女人们。就这样一个个跳进冰冷的河冰中,他们把失去亲人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里,他们用羸弱的肩膀扛起木板。撑起一座通往胜利的人桥。
战争胜利了,解放问奶奶,奶奶,爹他们怎么还不回来?奶奶抹着眼泪说:“解放啊,等到全国解放了,你爹他就回来了。解放拍起了小手,那我要做好多好多胜利花,给爹给阿叔给所有的叔叔伯伯们都戴上。解放最终也没有等到他爹回来,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可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请允许我,请允许我们,这样,这样称赞你们这些无名英雄。月芬、春英南成、南山,你看,大伙看你来了。大伙都来看你们了。

编辑制作:
快乐相伴,实名李进花,系济南市高校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是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