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一、北 京 简 介
二、天安门广场
三、故 宫
四、恭 王 府
五、鸟 巢
六、长 城
七、颐 和 园
八、天 坛
九、凯 旋
(完)
引 子
我今年64岁了,由于年迈多病晕车,所以 几十年来一直都不敢远出。今年春节,儿子文超带我及全家人去了趟四川。经过这次大胆的尝试证明:尽管我走路走不远,但若带上药,还是可以远行的。今年“五一”,女儿文娟回来说:她想带我俩老人去北京看看,以实现我多年的梦想。文超、龙平也都支持去,仨孙子都正在上学,去年随文娟也都去过了。我略加推辞,便欣然应允。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北京之行,最为辛苦的是女儿文娟,经济支持最大的是儿子文超,(侄女晓娟也有所资助),我是最大的收获受益者。当然 离了李军、龙平和兴林的支持也是不成的。我心知肚明 将永铭心怀。
北游归来,余兴未尽。我自作多情,废寝忘食,边忆边査边录,撰写这篇游记的初衷是:若还曾去过北京的人看了此篇,即可勾起尘封心底的以往美好的回忆。若还没有去过的北京的人看了之后,也就可对北京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此乃吾之愿也。】

第七集- 颐 和 园
文 / 武 稳 祥
2017、5、12、晴,清早,娟说:“咱今儿去颐和园看看”。“好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早餐后,我们即乘地铁2号线向西 到西直门,换乘4号线又拐向北,经过圆明园站到达北宫门站。北宫门就是鼎鼎有名的颐和园的北(后)门。
中国四大名园 ——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其中的颐和园:1998、12、2、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30里的海淀区,前身为清漪园,占地约290公顷,东与圆明园毗邻。与西山、玉泉山群峰,山水相连,互为衬托。园内北部是苍翠灵秀的万寿山,满山古柏苍松掩映着宫阙殿宇,宝刹名祠。楼廊馆阁、星罗棋布。佛香阁金碧辉煌,依山面南,俯瞰着烟波浩淼的昆明湖。220公顷的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湖水清莹碧透,仿杭州西湖长堤,镶东海神州仙岛。湖山映晖,景色天成,恍入人间仙境。园内有100余处景点,大小20多处院落,3000余间古建筑,共7万多平方米,名木古树1600余株。
远在元朝定都北京之时,此地有山有水 自然风景秀丽。山名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湖称瓮山泊。元世祖忽必烈时 至元29年(1292),水利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西山一带的泉水引入瓮山泊。使水势增大 后改称西湖,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大清前期、在北京西郊就建有四座皇家大园林。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筹备祝贺其母孝圣宪皇后60大寿,动用了448万两白银,修建“清漪园”。连通四园 拓挖西湖,并仿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 把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的泥土堆筑于湖泊北畔的瓮山上,并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一直修建了14年,终于于乾隆29年(1764)建成。

晚清衰弱,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1884——1895年慈禧退居修养。光绪帝下令重建清漪园,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颐养太和之意)。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后来(1886.9.),慈禧为了自己奢侈享乐,竟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悍然挪用海军军费2400万两白银,命醇亲王奕譞监工重新修建颐和园,导致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 中国大惨败。以致使邓世昌 丁汝昌的悲壮名垂青史!
偌大的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而组成,各种风格不同的景点星罗棋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1、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和光绪坐朝听政、和会见外宾的地方。2、生活居住区,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是慈禧的寝宫,玉澜堂:是光绪的居所,宜芸馆:是后妃们的住处。3、再就是山清水秀广大的风景游览区。特别是从昆明湖北岸到万寿山顶 是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步步登高的建筑群堪为满园之冠。它们依次是:云辉玉宇坊、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尤其是以雄踞万寿山的前山中腰 金碧辉煌的佛香阁、为整个园林的景点的中心,鹤立鸡群,最为惹人注目。
颐和园中的自然美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楼殿亭阁,美不胜收。在此先选述简介数处主要而重要的观赏景点,以飨列位诸君:

1·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坐落在万寿山的前山中部,依山面湖,外形按武昌的黄鹤楼设计,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顶覆黄绿琉璃瓦,鎏金宝顶,飞檐翘脊,雕梁画栋,大而稳重。宏伟壮丽,金碧辉煌,气势非凡,为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阁是建在20米高的巨大的石造台基上,它把佛香阁高高托起,不管远近、随处都可看到它的雄姿。阁内有8根巨大坚硬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结构复杂,独具匠心,高台矗立,气势磅礴,为古典建筑精品! 阁仗山雄,山因阁秀,山水葱茏,水之澄碧,天光接引,令人荡气抒怀。阁的石台基前面有对称的八字形台阶,可一直登至台上的佛香阁,纵观饱览四周的美景秀色。阁内供奉的是接引佛,每逢初一、十五,慈禧就在此烧香礼佛。这座巨大的建筑当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重建,竟用了78万两白银,于光绪20年(1894)竣工。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大的建筑工程,它当之无愧地屹立在颐和园的正中心。壮丽英姿 雄冠名园,万人景仰 千秋流芳!

2.涵虚牌楼
东宫门外200米处的涵虚牌楼:是一座四柱三间七楼的木质牌楼。东西两面的正中各嵌有一块匾额:一曰“涵虚”,意为宁静幽远,恬淡无为之境界。一曰“罨Yan秀”,是捕捉秀美之意。它东西向坐落,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描龙画凤,两面有彩绘金龙176条,凤36只。顶部高低错落的七条屋脊,彰显出皇家牌楼富丽堂皇的高大气派,匾额由乾隆赐名,是大学士吏部尚书汪由敦(安徽人)所书。当年乾隆修好清漪园后,在它和东邻圆明园之间修了一条宽畅的大道,名为同庆街。并在大街中间又修了这座高大俊美的牌楼,使他成为了游览颐和园的第一个景点。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骤风暴雨中,天下大乱,多亏了周恩来总理出面阻拦,它才逃脱了被红卫兵(限期两日内)拆毁的劫难。

3. 东宫门
古色古香的东宫门: 肃穆威严,坐西向东,面阔五间,它是颐和园的正门。有(明三暗五)五个门洞,中间三门的六扇朱红大门扇上嵌着整齐的金黄门钉。正中门是慈禧、皇帝、皇后出入所专用,称御路,两旁供王公大臣出入,士卒平民只能走最偏的小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在门楣正中悬挂着“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鎏金大匾,字迹浑厚,苍劲有力,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据说当初光绪书法低俗欠佳,惹恼了慈禧 即命把匾卸下。后经老木匠王永福的真传和指点,光绪虚心学习 勤学苦练,终于大为长进!门前两侧,有一对造型生动、雕铸精美的大铜狮,左雄右雌,蹲踞在汉白玉雕的须弥座上,日夜忠实地守卫着皇家园林。门前御道丹陛的慢坡上的云龙石雕、活龙活现地雕刻着二龙戏珠,逼真生动,巧夺天工。它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移来的。

4·仁寿殿
仁寿殿始建于乾隆15年(1750),1860年被英法烧毁,光绪12年(1886)重建。位于东宫门后的仁寿门内,原名勤政殿,喻意游园不忘勤理政务。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的大殿。它也是维新变法的策划地,1898年光绪就是在这里接见康有为并予赐官的。但由于保守派权势太大,“戊戌变法”终归失败。前边仁寿门外有九卿房。
古往今来,将龙比君,以凤喻后,历来都是龙前凤后,龙中凤侧。晚清时慈禧的权势大于皇帝,因而殿前陈列的龙凤一反常规:一凤居中,双龙侧伴,仅此 就足可显出慈禧的权威至上 独尊凌空。其实 铜铸的龙凤皆是空腹,点燃檀香,烟就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另外,须弥座上蹲着一个巨大的龙头、鹿角、狮尾、牛蹄、鱼鳞、造型离奇怪异的铜铸瑞兽 —— 麒麟,它也格外引人注目。
光绪帝的珍妃,貌美聪明 而有主见,经常暗暗给光绪出主意,慈禧深恨之。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陷京,慈禧逃亡西安的前夕,指使二总管崔玉柱把珍妃推下井里淹死了。以后,每当慈禧坐临仁寿殿时,就恍恍惚惚看见珍妃浑身水淋淋地、披头散发前来索命,慈禧心虚惊悸 恐慌万状。众大臣赶忙请了一个神巫前来捉鬼,他就叫在宝座上方悬挂了一个“大圆宝镜”大匾,又叫在皇位前边、左右各立了一个象门扇大的镜子来避邪。其实 那就是慈禧心虚 怯生暗鬼罢了。

5·乐寿堂
乐寿堂位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的东北角,依山面湖,东可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原是1750年乾隆为庆贺母亲60大寿而所修建的。1860年遭火毁。光绪17年(1891)重修。光绪20年(1894)慈禧入居。西暖阁为寝室,东为更衣室。大门口是慈禧游湖泊舟的码头。高耸入云的“水木自亲”n形门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堂檐正中悬挂着“乐寿堂”、黑底金字牌匾,横匾上的三个大字就是出自光绪皇帝之手。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名花满院,有玉兰 海棠 牡丹等,寓意“玉堂富贵”。慈禧奢侈无度 真是享尽了人世间的所有的荣华富贵!

特别是院内有一块巨石,长6.8米、宽2米、高3.4米,名“青芝岫”。此石原来出自距北京一百里以外的房山深处。明朝的太仆少卿米万钟碰见了它十分酷爱,就雇佣了许多民工,修路打井 泼水结冰,把它拖运至良乡,家财耗尽 而忍痛丢弃。人称这是块 败家石。乾隆看见了这块奇异的青石甚是喜爱。刘罗锅说:“此石形似灵芝,一定会增添祥瑞,只有乐善堂才配拥有它”。乾隆命人将它好不容易运回,把乐善堂的院墙拆了 才运入。从此这块青芝岫便名扬天下!

6·大戏楼
大戏楼位于仁寿殿的西北,乐寿堂的东边,在怡春园旧址建有一组名“德和堂”的大型的宫庭戏园。“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园内主要建筑有大戏楼、颐乐殿、庆善堂。其中大戏楼和紫禁城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 合称清代三大戏楼,驰名中外。尤以它为最大,也最精美、保存的也最完整无缺。它始建于1891年,因为是专为慈禧看戏而修建的,并且一定要赶在她60大寿(光绪20年10.10)前建好,匠工们昼以继夜,争分夺秒,终于如期竣工。共耗银71万两。大戏楼高21米,(高度仅次于佛香阁)。宽17米,深16米。重檐翘角,朱栏绿柱,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美冠群芳!
戏台分为福禄寿三层,三层可同时演出。中层 上有7个活顶板,下有6个活地板,巧设机关,上天入地,变化无穷,惊险玄奇!若戏中有神仙,扮神仙的演员可十分逼真地从天而降。若戏中有鬼怪,扮鬼怪的演员就可从地下活灵活现地钻出。令看戏的人一定会莫名其妙,惊险神奇 叫好不绝!慈禧看戏的场所,就在戏台对面富丽豪华的颐乐殿正中间,两边偏殿是王公大臣们听戏的场所。德和园面南,大戏楼面北(后边是两层化妆楼),颐乐殿面南(后边是庆善堂)。

7. 长廊
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乾隆15年(1750)始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于1888年又重建。东起邀月门,中间穿过排云门,西至石丈亭。两侧自东而西依次对称点缀着留住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弯曲的北岸而变化的。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每根枋梁两面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其中,有关杭州西湖风光的546幅。人物画大多采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长廊以其曲折多变的精美的建筑和极其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以其天下独一无二的长度和丰富精美的彩画,在1990年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8. 石舫
石舫又名清晏舫,取海清河晏之意。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西麓偏北岸边。始建于乾隆20年(1755),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的二层木结构舱房,全用油漆绘饰成大理石纹样,精巧华丽。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19年(1893)重建,按慈禧的意图,改原中式舱楼为西式舱楼。根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象征大清江山坚如磐石,永固万年!
在中国园林 有水就有舟。因石舫是用石头筑于水滨,所以不用绳索缆,也不怕随水漂走。雕楼画舫,真可谓是水上建筑的珍品,人间情趣的奇观!大有“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的意境。这一世间罕有的景致,不知吸引了中外多少人为之倾倒,慕名前来游览颐和园的人、有谁能忘了这个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呢?石舫的英姿倩影和神韵丰采,必将闪烁在每个人的脑海和相册之中。

9. 十七孔桥
浩瀚的昆明湖中有三座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其中南湖岛和东堤有十七孔桥连接。十七孔桥东连廊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它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一种雄伟高大之感。在这17个桥孔中,数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边逐渐而小,对称排列。十七孔桥上的匾联均为乾隆所题,南端匾曰:“修(dong)凌泊”,形容桥如一道彩虹飞架在昆明湖碧波之上。北端匾曰:“灵鼍(音读拓)偃月”,又把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在水中如半月状。
十七孔桥上的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刻着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十七孔桥是乾隆时,仿照以狮子多和‘七七事变’而闻名天下的卢沟桥所建,它比卢沟桥还要多59只狮子呢。因为“9”是最大的阳数。又和长久的“久”谐音,所以 这个吉利数字深为历代帝王所钟爱。十七孔桥从两边数到中间大孔都是9,这也就是这座大桥为啥要修17孔的重要原因。

10. 廓如亭与铜牛
正对着十七孔桥的廓如亭,位于东堤南部,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17年(1752),光绪时重修。亭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16根方柱共40根柱子支承,下为八角形。每面三间,八面相同,周围有走廊一圈,外围有一圈坐板凳,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亭内每面枋梁上都挂有乾隆等人的书法木匾。若从佛香阁上眺望昆明湖,千亩清波犹如一面大平镜 中央点缀的岛屿就好像一个乌龟壳,十七孔桥就恰象是龟脖子,廓如亭就活象是乌龟头。廓如亭的面积385平米,舒展稳重,气势雄浑,它是我们全中国最大的一座亭子。

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镇海铜牛。它是昆明湖东堤岸上 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你看它 昂首竖耳,面湖伫立,角若弯刀,刺向天穹,双目如铃,凝眸东北。斯牛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当年(1755),乾隆铸铜牛,镀金身,在牛的腹背上篆刻他作的“金牛铭”,也就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金牛也是天上牛郎星的化身,慈禧就以昆明湖为天河,命人在隔水的西北方、石舫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织女亭”,借以来圆满这个千古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
由廓如亭再向西走 就到了仿杭州西湖苏堤而修的昆明湖西堤,堤西有西湖(较小)。西堤上的“六桥”很有名,自南起为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bin)风桥、界湖桥。尤以用白石和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最为著名。西堤上的景明楼和堤西的耕织图都是知名景点。其它景点 还多得很呢,恕不一一赘述了。
2017.5.12.早,我们乘北京地铁4号线到了北宫门站,北宫门就是颐和园的北(后)门。娟买了门票,我们进了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万寿山后的昆明湖后湖两岸的苏州街。以水当街,以岸作市。以弯曲的湖水为大街,沿着两岸修建了许多高低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店铺,完全是一个仿江南水镇而修建的买卖街。有街中酒楼、茶馆、当铺、药店、绸缎店、印书局、金银手饰店、玉器古玩店、各式糕点、小吃店等等 一应俱全,共有64家之多。这里的店员、伙计均由太监 宫女装扮,皇帝、后妃们游幸之日,全都开门营业。宛如一下子游到了江南的商业街,大家都争先恐后、畅怀放眼尽情饱览这秀丽的水乡风韵。

苏州街全长约300米,有14座牌楼 8座小桥。苏州街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依山临水,小巧玲珑,无论是水中建筑、还是水边建筑,皆与万寿山上的景点相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更加衬托出了后湖的宁静与典雅。难怪这里很早就成了乾隆母亲最喜欢 最惬意的游玩之处。
跨过山岗的后湖正中长长的大桥,娟向一工作人员询问路径,他说:“这中间是万寿山。有力气的可翻山而过,欠力气的可以从山的两侧绕过去,均可到达山前的湖边”。娟问我咋办?初来乍到、我的游兴正浓,就说:“既然远远地来了,就爬一回山吧!”其实,上山也有路,但路大多就是层层而上石头台阶。大多数台台还好上,但有少数的台台近二尺高,确实很费劲,多亏有人拉我。只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沿山的树木花草 漫山遍野,各种古建 鳞次栉比。
半山坡修建有一座16米高的多宝琉璃塔,八面七层,粗细间隔,造型优美,华贵秀丽,高耸挺拔!塔的外身镶嵌着五色琉璃砖,阳光照射,光耀夺目!微风拂熙,檐下的悬铃 叮悦耳。我们续续上山,来到了依山而筑的四大部洲,一座由18个建筑群而组成的皇家寺院。四大部洲就是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另有小八部洲,日殿、月殿,四方还伫立着黑、白、红、绿四座造型各异的宝塔。百花竞芳 争奇斗艳,构成了一处广大神州的仙界圣境。

万寿山顶最高处是一座由纵横的拱券结构组成的无梁佛殿,名为智慧海,系宗教建筑。其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琉璃瓦装饰,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外壁墙面的一千余尊琉璃佛,神态各异 独富特色。该殿虽极象砖木结构,但实际却没用一根木料,而是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独具巧夺天工之妙!
登上山顶 面西纵目远眺,浩瀚清澈的昆明湖水 围绕着万寿山,湖光山色、别有天地。令人顿时 双眸一亮 耳目一新,天高水阔 心旷神怡!顺着林间狭径,慢慢下山。途径宝云阁(铜亭),它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型仿照木结构建筑样式,精工细作,宏丽奇特,堪为我国熔模铸造史上的一大杰作!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价65000余两。据说材料是高丽国王进献的上好青铜。当时为磨光表面 仅锉下的铜屑就达五吨多。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无数珍宝,唯有铜亭巍然屹立,也多亏是铜铸的。1908年 铜亭的10扇铜窗被盗 流落海外。直到1993年12.2.美国人格林伯格用53万美元买下,无偿赠还中国 真了不起呀!
顺着林间幽径,我们慢慢从万寿山西北角下了山。走向湖滨,迎面是一座八面两层三重檐、富丽壮观的大亭阁,名“山色湖光共一楼”。728米的长廊是东西向的,在西头有唯一垂直向北伸延的一段长廊,此亭阁就是这一段的长廊之端。由亭阁步入长廊,我一下子被它这巧夺天工的精美建筑所震撼。共273间的长廊和彩绘不愧为世界之最。以长廊为后衬,娟给我们连拍了好几张。

由丁字口折拐向西,路过石丈亭,不远就到了石舫附近的大船码头。应我的建议,石舫的倩影也留在了娟的手机里。娟买了船票,领我们上了停泊在岸边的游船。游船扮饰的十分华丽,前后是活灵活现的龙头龙尾,真可谓是画舫龙舟。中部的座舱十分宽敞,靠两侧船舷各有一长排座位,船中央是背靠背的两长排坐位。当时 船上的游客并不多。轻舟徐徐划破粼粼清波,徜徉在这千亩平镜上,令人大有如同到了江南泽国的意境。纵目远眺万寿山上的苍松翠柏 遮山罩岭,碧绿丛中映露出的佛香阁等古建的雄姿神韵,遥遥可望。湖心岛、十七孔桥等名胜景点,历历在目。游船行驶的又平又稳,不知不觉就到达了东岸。
船泊东堤,我们弃舟登岸,面朝西即可看到近处的铜牛和较远的廓如亭等。娟说:“西边的景点还很多,今时间有限 咱还是往东门口走吧”。我们就顺着湖畔东堤的树荫下,一边漫步游览一边观园赏景。可谓江山如画惹人醉,兴高趣浓画中游。以浩淼的昆明碧波及万寿山佛香阁为背景,娟又给我们拍了好几张。

继续东行 来到了象是城关一样的文昌阁,文昌阁得名于文运昌盛。城关上的三层楼阁中层供奉着文昌帝君的铜象 栩栩如生!他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尊崇清代中状元者必来拜谒。再向北走就到了四面临水的知春亭,四角重檐尖顶 有石桥连通着岸边。每当大地回春 湖冰最早就先从这里融化,欣喜地向人们报知春天来临。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这里也是观山看水的最佳视角。东邻是文昌院博物馆,是我国园林中规模最大 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夕阳西斜,疲惫不堪。前边 面朝西有一家饭馆,也应该吃饭了。吃饭的人挺多的,我们挤着入内。看起来 大多数人逛了一圈,这时也都饿了,难怪生意这么红火!但饭贵的令人瞠目结舌,一小碗面条竟要20元。我右手挑着面 顺便和同桌的一中年妇女搭讪说:“这么一小碗面,10元也不值”。她立即应声道:“5块也不值”。 钱又花的多 但人又觉得吃不饱。出门在外,只好任人宰了。

吃了饭,向北走了不远,就到了面朝东的仁寿殿。看着这当年慈禧和光绪坐朝听政的地方,我情不自禁,思绪万千,深深为慈禧的专横跋扈而愤慨,更为光绪的懦弱无奈而惋惜!历史车轮,滚滚不息。反过来说,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当年慈禧的穷奢极欲,才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这么多无与伦比的惊世杰作。正是:古迹神韵万人仰,光华灿烂千秋芳。昔日帝后神怡园,今朝黎民游乐畅!
浏览了仁寿殿,它后面的光绪住的玉澜堂,慈禧住的乐寿堂等好多景点也没时间看了。东出仁寿门,经过寿星石,就出了东宫门。我不禁回首凝望,浮想联翩,尽管今日时间紧促,只看了颐和园的部分景点,但也令我拓宽了视野,大开了眼界。昔日皇帝 太后游玩的园子,闻名天下,令人向往!今天,我 一个陕西的平民百姓 也总算一饱眼福了。它必将给我的人生旅途上 留下难忘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