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红,1969年出生,湖南益阳人,住太原。诗人、书画家,音乐人,号惊红险绿斋主,笔名朝晖。现任益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Q音,酷狗,快手,腾讯音乐人,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世界诗歌联合会常驻诗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会员。曾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秘书。一直业余函授学习,未有成就,无所建树,一直是个草根。老了,纯娱乐。
作品概况:中学开始就发表文学作品。大量作品发表于《新民晚报》《名家名作》《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九州诗文》《国兰》《兰花》《青年诗人》《中国兰花》《艺术投资有道》《惟楚有兰》《山西经济日报》《散文诗》《鸭绿江》《参花》《太原文化》巜太原电视台》等媒体。名录《跨世纪著名书画家精典》《辛亥百年》,《第六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名家作品展作品集》,《第十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展作品集》《第二十七届全国兰花展会刊惟楚有兰》《1949一2018新中国美术图鉴》《1949一1998中国美术选集》等。
音乐作品情况歌曲作词作曲演唱制作有《谷雨茶》《惠风和畅》《诗与远方》《花儿》《荷相恋》《洞庭车水谣》《故乡云徘徊》《银杏果》《那时的爱情故事》《鸟雨春声梦之乡》《哥哥陪妹妹上街》《爱在鱼米乡》《小灰灰》《窗口飞来一只虫子》《蒲公英》《白鹭啊飞飞》《打渔》《糖油粑粑》《飞翔春天》《月亮哥哥星星妹妹想心上》《柿子红了乐山隅》《汾河恋曲》《黄河谣》《佛山》《妹妹等哥哥花儿开》《冬天里的一把火》《打渔》《口味益阳》等小样作品,近年写词作曲近三百首。













书能载道,画可铭心
文/李宗健
品味杨卫红先生的画作,如见其人,这是一位消除浮躁并能潜心修为的人。湘楚多才俊,传承有新风。杨卫红先生1969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参军后长期在某部工作,曾就读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先后见诸于《短篇小说》《青年诗人》《九州诗文》《科技信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刊物。现为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外聘书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可以说卫红先生是集画家、作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学者,其各类著作颇丰,在感悟中西文化的同时,能互相借鉴,相互涵养,融会贯通中植入独特的见解与技巧,在艺术的道路上笃定的行走着。
常言说:书能载道,画可铭心。从事书画创作越久的人,笔墨淋漓间表现出的渗透力,是发自内心的蕴藉,是凝聚的涵养,是真情的流露。“画尊惟山水最高,虽人物、花鸟、草虫未始不可称绝,然终不及山水之气味风流潇洒”——明代画家唐志契《绘事微言》所言极是,卫红先生的山水画作,细腻处苍劲有力,雄浑处绰约生姿;其布局、谋篇、线条、意象亦表现出一种张力,一种扣人心弦的张力。作品不造作、不扭捏,懂得收放,总有吸引眼球的亮点,善于营造错落层次和跌宕起伏的色彩,让人赏读后在精神中蕴含正气,并在景物与人文中取得潜移默化的推展。好的山水画作对于欣赏者来说并不陌生,透过它,就可以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在魏晋盛唐和两宋元明中不断起伏着,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波涛中,日复一日挥洒让世人惊叹的笔划,在目光游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轮廓。这种美学思想关系到人生的、生活的和自然的哲学艺术。
自幼就有文学功底的卫红先生,在军队这所大熔炉里淬炼了刚强和坚毅,自然凝接成的性格蕴含其中,他的画作没有媚骨,没有轻浮,没有跳跃。只是多了一些耿直,一些韧度,一些承受风雨的定力。他的画作宜于沉思,宜于感悟,宜于聆听,宜于用洗去了尘埃的明澈双眸去看待一草一木的苍凉,用卸下了世俗重负的空灵心胸容纳一山一水的悠远。纷乱的思绪被流年带走,志趣被一层层浸染过滤后荡漾开来,直至还原一个悟禅的过客,比如这幅《雪润苍山》,宛若在黑白岁月中流淌的音符,在这样的山水画面前让人畅享自然,动能汹涌,静能追思,动能感召,静能明道;卫红先生的画作彰显着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道法自然,独成一格,他出生于南方,但是长期居住于北方,所以他的画作就会融入南派之秀丽,北派之雄浑;他运用线条简洁明快,笔墨之间情景互通,错落有致,别有一番塞外茫荡风光。所以糅合南北风韵的卫红先生即开创了新意,又继承了传统,自然中寓深韵,平淡中露真理。
老子提出道家修养应“致虚极,守静笃”,这其中的虚和静也被用于后人的艺术创造当中,渐渐在传统文化中扎根,渗透在不同作者的身心里,在恬淡光阴中享受人生,往往带来的是心境上的温润。那种时光慢慢流淌的感觉,从心底深处迸发,透过荣辱沉浮,带来的是生命的体悟。进而言之,在浮躁中如若能够寻觅到幽静,就会有种“画中不知年”的感觉。恰似这幅《远方无风》的视觉,宠辱皆忘,淡定从容,就如苏东坡在《定风波》中所感:“也无风雨也无晴”画中群山肃穆,万径人踪灭。愈是凄苍的心境,愈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卫红先生对于自然界的景色尚且如此感悟,人生与仕途中的历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正是在这种景色与心情的转换之中,淡然一笑,分外超脱。“远方无风”或许卫红先生就表明了这样一种无我的心境和豁达的胸襟。自然界风雨如磐、阴晴轮回,人生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什么,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这幅画作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真正的大智若愚,这才是真正的远方无风,近处有韵。
书画的创作应该是自然而然生发的历史使命,创作者唯有在身心自由舒展毫无挂碍的状态下进行,才会摆脱世俗的纷扰而去点亮自己内心的境地,书画是最真实的情感写照,最可贵的思想行藏,最最人文的情感堆积。卫红先生以真山真水为创作源泉,以饱满的真情实感,高深的诗、书、画修为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艺术家的操守和民族大义的感知。如这幅《黄土地诗章》在色调搭配上,趋于传统布局;在表现手法上,极尽简洁明快,多么像一首欢快的乐章行走在西北大地上呀。虽然注重技法的作品可以感动人,但是笔墨与自然之景、画家之情相结合而形成的画面意境才是真正的灵魂归宿,这样的作品才能与读者形成强烈的艺术共鸣,从而具有艺术感染力。在卫红先生的画作中,“意”是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而“境”则是他选取的有素材的自然景象。他通过精练的笔墨与自己的审美取向,营造出了既重外部形态又重内在气韵的属于黄土地行走的诗篇。品赏这样的作品,能感受到画面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炎黄子孙对土地情结的那份厚重。对传统的尊重造就了卫红先生凝练的笔触,他虚心虔诚地拜访名师、研习书法、摹写古画。而他那种大朴不雕、寓巧于拙的浓厚画作气息,既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积淀,又得益于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把艺术上的创造和追求与时代的普通审美要求对立起来、隔绝开来,而是力求从通俗的平常中去体现一种性情与理想追求,并造就一种常人所能步入的境界来。这才是一个书画家的可贵之处。
卫红先生喜欢文学、爱咏诗赋文,熟读经书,有着深厚的文化涵养。亦正当年富力强之时,祝愿他不忘初心,坚守书画家的秉性和人格魅力,独树一帜,不屈流俗,为社会为民族创作出更多的性情画作,力求“书能载道,画可铭心”。
新的简介:
李宗健,山东日照人,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理事,济南诗词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历山诗苑》副主编,《明湖诗刊》《诗词家》《诗坛》杂志编委。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2626&idx=1&sn=71670a6a19a26195f6354f1d45123662
投稿四大典籍,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0116&idx=1&sn=8dae107b18fb0eae2154b8bdd778eea1&
参赛,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