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谭芯芯,1952年生于北京。曾为知青,石油工人,国家公务员。作品见诸于报刋杂志、新媒体。
他撑起一片蓝天
我将为不断营造我的梦的世界而自豪,并为此四处浪迹天涯去寻觅梦的知音。
——柯 蓝
平 易 柯 蓝
1998年7月24日又将收藏在我的记忆中。
名不见经传的我收到柯蓝先生的亲笔信。柯老告知我被接纳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喜悦、兴奋一直萦绕着我。
时隔月余,8月28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请教尊称,方知是柯老。他说昨日甫抵北京,给我打过电话,今天才找到我。
电话中,柯老真诚地说:咱们做个忘年交吧,而且为之再三。我深知柯老德高望重,连说不敢,不敢。您是老前辈,我是小学生。
柯老提出想见我,并希望越快越好。
下午二点半,我已叩开柯老居所的门。门里柯老,享誉文坛的巨匠;门外我,一个初涉文坛的晚辈,极自然地相识、相见了。
柯老热情地为我泡茶、让座。来不及仔细环顾,我们便谈开了。
我眼前这位老人,极普通、极和善。延安的洗礼、抗战的硝烟、“文革”的九死一生,已无法从他身上辨析,唯可见的,是他的积极乐观、对生活无止境的开掘、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祖国、对人民博大、深厚的爱。
柯老好平易。

透 明 柯 蓝
人世坎坷,唯有真情最可贵,人世悲欢,唯有真情最永久。 ——柯 蓝
柯老给我讲文学,给我讲他已经着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水秀苗苗》。他的文学思路,把我带到他的革命生涯。他讲的是文学,讲的是历程,讲的是一个悠远而又凄美的故事。
柯老青年时代从事地下工作,栖居在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家。姑娘的父亲称女儿水秀,母亲叫她苗苗。
时间,为两颗年轻的心磨擦出激情的火花。历史,令两位有情人错过了机缘。姑娘不知所踪。
讲述往日那个美丽的梦,很自然、很平静。柯老坦率地说,至今不能忘怀那个姑娘——水秀苗苗。
他把她化作一个永不消逝的美好形象,他把她作为一段未被尘封的往日情怀,奉献给他最深爱的文学和人民,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他的襟怀,清澈透明。他又开创文坛堪称佳话的敢为作家先的“第一”。
水秀苗苗!你今在何方?78岁的柯老呼唤你——在他的字里行间、在他心的世界里。
柯老好坦诚。

多 梦 柯 蓝
人的生命如果没有梦,便是死亡的生命,人生没有梦想便是沙漠。
——柯 蓝
柯老一生都在做梦,一生都在寻梦。 他侃侃而谈,谈他曾经拥有的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梦。
柯老最不愿重复别人做过的事。六十年的文学生涯,他开创了文坛的五个“第一”。他用自己的血肉、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了近千万文字长城。他把作品集献给最优秀的人们,献上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一个个文字符号,倾注着他对岁月的追寻,寄托着他对未来的求索。
他对我谈起中国散文诗学会走过的十五年风雨路,他给我讲散文诗的生命力。如今,他创办了散文诗刊,散文诗终于有了自己坚实的土地。他把那精美的刊物送给我。我被柯老的见面礼深深地感动:那是他的心血,那是他的厚望。他正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新世纪散文诗的春天。
他向诗界发出热情的呼唤,抒写同题诗:跨世纪的承诺。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作家的思维,作家的胸怀。
柯老爱散文诗,爱文学,更爱热爱祖国的人。他以自己的声望,以中国散文诗学会的名义,发起筹建“长城海外华人名园”。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卓有建树的海外华人的业绩与塑像,将与这道独具品位的风景线永存于长城脚下。
次日,柯老再次打电话和我说名人园中的文字构思。我知道, 那是他用自己浓浓的情与爱编织的一个更加绚丽的梦。
捧着柯老签名的他文学创作六十周年的首日封,遒劲的笔迹,浸透了他六十年的坎坷,六十年的坚韧。在他的梦里梦外,我看到一片纯净、透明、蔚蓝蔚蓝的天。
柯老好多梦。
1998年9月28日发表于《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