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
今天我讲一位80后党的二十大代表
苏明娟的传奇故事。
还记得这双标志性的大眼睛女孩儿吗?黑白色调的照片里,小姑娘衣着破旧,头发蓬乱,小手握着铅笔坐在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似乎在凝视着你,流露出强烈的、渴望的光芒,正代表着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发出心底的呐喊:“我要上学!”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前身——彭氏祠堂)
1991年,这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一经问世,便牵动了万千国人的心,观者无不为之内心震撼,甚至潸然泪下。从那时开始,希望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资助,无数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圆了求学梦。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意外地成了“名人”,成了希望工程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人生也因此而改写。
如今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已经成为了共青团中央常务委员,并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983年,苏明娟生于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的乡村生活。苏明娟在安徽金寨的小学读一年级,学校是旧社会的祠堂改建的,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校舍。她回忆道,有窗户,但是没有玻璃,上面糊着纸,破了很多洞,冬天非常冷。同时,学校每学期有六七十元的书杂费,是家里最大的负担。
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发起了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使命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1990年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纪实摄影家谢海龙拍摄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
1991年5月的一个下午,谢海龙来到金寨县头岭乡三合小学采访,当推开教室的门,看到坐在第一排的苏明娟抬起了头,他立马端起相机按了一下快门。在这张黑白竖图中,手握铅笔的小女孩儿苏明娟抬着头,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大眼睛打动了无数国人。正因为这张照片,苏明娟被选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苏明娟很快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资助,再也不担心交不起学费,并在全社会的关注下,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得到资助的苏明娟,走出了大山,也走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
1997年,苏明娟刚上初二,她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汇给了宁夏的回族小姑娘。2002年,苏明娟考上了安徽大学,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全部转给其他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每年她都会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2006年,他和谢海龙拍卖了著名的大眼睛女孩儿照片版权所得30.8万元,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成百上千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2018年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据计算到党的二十大开幕前,该基金筹集的大约490万元,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
如今的苏明娟用自己的经历和影响力,为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播撒希望。她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也是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这位80后党的二十大代表,苏明娟表示不希望个人受到太多关注,希望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希望工程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学生上来。齐心协力去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宣布,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曾经的大眼睛女孩,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建设中国教育事业,中国大地上将不再有孩童因贫失学。求知的大眼睛们将永远闪着希望的光。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生逢其时,不负时代。美好生活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拼搏,也得益于中国的发展。如今,身为共产党员的苏明娟冲在最前,干在实处,她展现出懂感恩知回报的精神和美德,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把中国人的精气神,把奋斗的故事传递下去。拼出来的即是自己的美好生活,也是新的伟业。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制作:
快乐相伴,实名李进花,系济南市高校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是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