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61期/总第539期
简介
《方台钓韵》网络诗刊,坚持以弘扬中华诗词传统文化为宗旨,立足于公益运作,为参与的诗词组织和诗友提供作品交流和学术引领方面的服务。
《方台钓韵》网络诗刊的诗路行进口号是——传承法度,提倡真诗,拒绝庸俗。

齐志强 作
贾宝成
秋日行吟兼谢友人
飘然一叶识秋回,落日成霞云作媒。
但愧禅心修未得,贪山贪水复贪杯。
井陉洛阳苹果(二首)
十里香风破寂寥,冶河如练自天抛。
霜来只道秋光去,犹挂农家果树梢。
山环水绕泽千门,翠雾彤云动晓昏。
最是年年秋给力,红苹果醉洛阳村。
景庄行与诸诗友访师秋採(二首)
大青山下问师家,半岭青云托紫霞。
此果曾闻天上有,三千年始一开花。
一亩彤云自可招,清风载酒步逍遥。
寻师识得武陵路,春赏花开秋採桃。
童 心
读史有叹
相识曾经燕,落花看水流。
天年问天道,一笑过千秋。
中秋前一日行吟
西风吹叶落,雅兴乘秋高。
一水穿城过,题诗第几桥?
八月十六夜口占
十五冰轮十六圆,霓虹在水月中天。
人间安得清凉国,长叹孤吟孟浩然!
自 题
词爱老坡书爱王,几分妩媚带疏狂。
不知命运为何物,苦辣酸甜入酒囊。
“9.18”感吟
警报声声响故园,毋忘国耻入年年。
长城筑在人心上,永保金瓯朗朗天。
杨海钱
乡 思
月光淡淡似笼纱,望里西陲便是家。
岭上秋风今又起,可开那簇老山花?
杂味三咏
世事无常即有常,大千巧置动时光。
春风一脉连秋月,换得花香是果香。
商品应言总不疑,思来交换费相持。
一从渗入魂灵后,还有谁人肯斗私?
或怜只是半瓶装,却捧先期臭脚香。
可否生来一声哭,翻时亦作妙文章。
马锡斌
自己二则
生似烟云一梦余,谁将幻化问斋居。
而今依旧昭关上,不见当年伍子胥。
谁将一梦付无形,不觉时光到暮龄。
尚有几分疑惑在,清平调里醉曾经。
秋雨后见园中花开有吟
几见萧疏忽见花,不争开得向枝丫。
谁知雨后无曾扫,一地残红小径斜。
武永伟
雅 邻
邻有琴声日日闻,隔篱一曲自微熏。
座前多是清风客,不爱青云爱白云。
读崔护巜题都城南庄》
红云落尽小桃香,夜读此诗犹断肠。
若是卿家门不锁,今生我做探花郎。
一诚轩主
销闲三唱
有情玩味即生香,不信吟来韵不张。
忽种心头古稀句,时光如水待珍藏。
上得阳台爱放歌,风流心性问如何。
有天馈我几盆土,好种家中绿色多。
闲心几许问殷勤,却恋高天那片云。
惟恐清修少滋味,故将明月借三分。

仇玉英
洛阳苹果
山光一路水光分,果美中秋不必寻。
去岁余香犹在齿,驱车直指洛阳村。
陈振中
打卡接龙时作
核酸绿码显屏中,打卡寻常去接龙。
犹羡穿梭云上鸟,往来不必报行踪。
秋 怀
淡云南北复西东,孤日金黄挂碧空。
倦看青山颜色老,奈何吾亦白头翁。
见园工刈草时作
密叶参差刈整齐,残枝落下见葇荑。
断头草泛宜人味,失足虫吟末日题。
过生日
老朽今宵过寿辰,三杯小酒面回春。
贤妻拍马溜须道,郎的诗才胜古人。
王剑文
解封有寄
五百万人祈一经,解封喜讯亮荧屏。
忽传明日归常态,窗外秋风笑忘形。
郭五堂
家山开学吟
今看黉门开不疑,学生家长笑嘻嘻。
耆骚即兴同题赋,却忆重开大比时。
教师节即兴
或道师尊愧杏坛,我言多似碧池莲。
纵然葱翠有荆棘,也赞芬芳百卉园。
秋风寄望
金风昼爽夜生凉,吹熟豆禾争上场。
倘扫城乡妖雾净,欢呼最看解封狂。
尤德木
露
晶珠点点草尖生,造化冥冥一夜成。
藉问谁人可如此?无须辩说证神明。
感悟二首
魂念空空形作牢,缰绳勒紧马难逃。
超然言得虚灵境,一粒红尘压折刀。
谁人本性是天真,长在桃园仍说秦。
纵有渔夫寻不得,桃花化了叫泥尘。
高宅生
怀念毛主席
胸怀四海有良谋,一世英名万古流。
莫道毛公今已去,太阳依旧照全球。
秋 天
香飘阡陌复山川,云淡风轻明月圆。
自古勤劳能美味,几多收获在秋天。
咏“桃渊红”万亩花椒基地
从来美味在舌尖,色艳香麻滋万般。
待到金秋张口笑,漫山遍野现红颜。
壬寅仲秋随诗友景庄摘桃并拜访高谦老师
清秀灵山出太行,秋来遍野溢馨香。
白云指路神仙地,寻梦桃园到景庄。
再吟景庄高老师果园摘桃
青山脚下有时珍,点点轻红掩绿茵。
身至园中不思返,甘醇陶醉采桃人。

宋振吉
登安济桥
百年虹影烟帆去,已将新曦换老霞。
两岸楼台云汉外,桥边不是旧人家。
永盛公园小憩
倒影云楼接水光,池鳞游戏芰荷香。
清风不用银钱买,自入湖亭送小凉。
李建真
仰慕神十四宇航员兼寄
露白秋渐深,仰慕问天人。
玉宇君独好,神舟若月轮。
段有珠
观罗敷短视频《采摘》
桃红画未见春风,烈日谁行夕照东。
倒是秋来枝断处,悟空哪敢逞英雄?
刘庭玉
与彭老师白露前游光明公园
沿旧行踪寻旧痕,栈桥曲径喜重温。
鲜妍红蓼今何去,伟岸青芦亦不存。
王先中
秋 风
剪去心中一段愁,且随思念化温柔。
恼人霜叶知多少,落入他乡梦里头。
李 帆
旅夜书怀
白露盈盈北雁归,流光似水却相违。
悠然不觉离家久,飘缈人间一月飞。
武田苹
院里见儿童皆戴口罩
何堪口罩阻清风,玉宇哀声此际同。
倘若孙猴能在世,直翻筋斗问天宫。
吴丛海
秋 影
霜浮草木雁飞天,碧水粼粼泛叶船。
欲坠斜阳红四溢,村头塔影挂窗前。
秋
草败枫红柳叶黄,莲娇菊艳桂花香。
人间百态凡尘事,莫与秋风论短长。
尹海柱
洗 衣
方箱水转雪陀螺,揉洗甩干快慢波。
忆昔粗衣搓皂角,池边石板赛槌歌。
担水浇萝卜
一肩日月走高低,两足遵规不敢移。
莫道田间多坎坷,平平坦坦怎成诗?
洗 澡
玉壁瓷砖铝塑门,喷头洒体醉飘魂。
忽而勾起心酸事,冷暖春秋一铁盆!
英 子
早 餐
最爱方台钓好诗,开心洗意到迷痴!
一杆闲适多真韵,胜过金山送我时。
贾宝汀
仲秋荷塘
飘飘叶盖暗秋塘,却有莲蓬向日光。
一叶扁舟临镜水,轻飔应识此间详。
李梦丽
陪家人秋游
流水潺潺送晚凉,几丛芦苇试秋妆。
余晖洒在清波里,不羡江南羡洛阳。
南 山
猫
和顺温柔样貌乖,成天爱睡美人怀。
若闻鼠气庭堂露,怒目圆睁扑下来。
中秋诉(二首)
金轮初上惹闲愁,纵有千言无处投。
柳影敲窗难入梦,不关明月不关秋。
夤夜斜桥淡影低,河长水慢柳依依。
灯昏堤岸归舟晚,月在东天我在西。
李增安
秋 思
深秋雨落檐,滴嗒若珠帘。
静坐窗前案,心中想念添。
秋 韵
金风一夜万山黄,大雁南飞百草霜。
缕缕云丝天气爽,农人笑看果飘香。
姚永江
香山红叶
空山闻雀小溪东,一曲樵歌出木中。
无限斜阳枫叶染,层林尽处暮霞红。
马元元
燕南飞
白露一来天转凉,知时燕子起程忙。
昨夕操场成群聚,今日无踪已远翔。
小桥流水
九一八有吟
犹记哀鸿遍野鸣,山河染血乱旗旌。
国昌切莫忘国耻,此日年年警报声。
苏品学
壬寅九一八
长空闻警笛,说与女儿听。
利剑三航母,红旗五颗星。
美人山随想
天荒地老已无寻,静卧田园一页心。
若不结缘诸拍客,此生难得遇知音。
付之然
再次静默管控
未睹中秋霜叶寒,却闻令众做核酸。
疫情来复无阶段,说了清零说反弹。
居家咏叹调
静默搜狐叹反弹,宅居逆旅也风寒。
热播谍战连连看,总有高音作核酸。
陈全胜
井陉洛阳苹果
灵秀三川在洛阳,一枝苹果出山乡。
娇红皮脆春风雨,化入瓤中玉露霜。

【诗话传书】
为词之章法及其它
文/杨海钱
词之章法,谓之词的“章句之学”,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须安排好头、腹、尾的布局:开首得把所要描述的情态概括地揭示出来,取得牢笼全体的姿势;中间又得腰腹饱满,开阖变化,无懈可击;末后加以总结,收摄全神,完成整体。
词的体式,较诗复杂不少:依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或者小令、慢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词又因分段关系,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一段叫片或阕,通常下片的头一句叫做“换头”或“过片”。词的用韵,有限用平韵、限用仄韵、可平可仄、平仄换韵四种情形,亦有叠韵、句中韵、限用入声韵之说,于句中韵不可视为闲字而不押。
先说词之头——开头十分重要,好比“凤头”。宋·沈义父《乐府指迷》:“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明·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
怎样开头才算好呢?以表达方式结合句型作为根据,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写景开头——开头描写景物或环境,从而即景抒情或展开记叙;记述开头——指记叙和陈述,包括记事、记人、记言和述理、述思、述状等;抒情开头——抒情词句,为下文的写景或记事宕开写作天地;设问开头——篇首提问,或为带出主题,或为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比兴开头——或设比喻,或因物起兴。结合词内容来审视评介,有境界阔大,即景生情的;有刻画气氛,用作烘托的;有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有发端突兀,出人意外的。总之要求,“起要美丽”(明初陶宗仪《辍耕录》)。
次说词之腹——于单调小词而言,并不因其短小而易为,因其篇短字少,更需其字当意新,含蓄委婉,让人能咀嚼之、品味之。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评》:“短句颇不易作,此作(牛峤《西溪子》)字字的当,有意笔,能品也。”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小词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远,却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炼句。”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
于双调词而言,其结构形式,当代词家唐圭璋先生提出十二种,即:上景下情、上情下景、上今下昔、上外下内、上去下来、上昼下夜、上问下答、上虚下实、上下相连、上下不接、上下相反等(《论词之作法》)。其中“上景下情”、“上今下昔”和“上下相连”三式最为常用。上景下情——也就是即景抒情;上今下昔——即上片写今人今事、眼前景物,下片写有关的古人古事、昔日情状,也就是抚今追昔;上下相连——指上下片意旨相同,下片的内容是上片内容的补充或深化。
双调以及三叠、四叠词的过片,历来受到重视。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南宋·张炎《词源》说:“最是过片不要断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何过片,总的要求就是:上下承接,词意联属,过渡自然。
于慢词而言,南宋·张炎《词源》:“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叙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作大词,先须立间架,将事与意分定了。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
再说词之尾——结尾处至为重要。俗话说:“织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精。”明·谢榛《四溟诗话》说:“结句当如敲钟,清音有余”。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沈义父《乐府指迷》:“结句须要放开,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尾最好,如'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掩重关,徧城钟鼓'之类是也。或以情结尾亦好,如'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结尾之要求:总结全篇,以明确主旨,即所谓“画龙点睛”;展示远景,以鼓舞读者;抒发情怀,以增强作品感染力量;造语含蓄,以勾起读者的想象和遐思。具体方法主要有四种:抒情结尾——力求增强词篇的感染力,使读者感到意味无穷;描写结尾——指写景、写人、写事物等,以景结情,情不说出,甚有韵味;设问结尾——结尾处提出问题,并不作答,引发读者的积极思维,使得篇章特别含蓄;警策结尾——指造警策句结尾,或总结全篇、画龙点睛,或深含哲理,或宕开一笔、以出远神,或含蓄而意味深长,或造出形象,或偶发议论,等等。
为词除头、腹、尾之外,就整体把握而言,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关注的地方。古之词家所论,鉴来不无裨益。
况周颐《蕙风词话》,所论角度颇多。论及功力学养,言之——“填词要天资,要学力。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亦与有关系。无词境,即无词心。矫揉而强为之,非合作也。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雅俗,人也,可择而处着也。”——“凡人学词,功候有深浅,即浅亦非疵,功力未到而已。不安于浅,而致饰焉,不恤颦眉、龋齿,楚楚作态,乃是大疵,最宜切忌。”——“填词之难,造句要自然,又要未经前人说过。自唐五代以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一日。书卷不负人也。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苟无学力,日见其衰退而已。江郎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锦囊耶?”论及运筹把握,言之——“按填词以厚为要旨。”“真字是词骨。情真、境真,所作必佳,且宜脱稿。”——“词中转折宜圆。笔圆,下乘也;意圆,中乘也;神圆,上承也。”——“词不嫌方。能圆,见学力。能方,见天分。但须一落笔圆,通首皆圆。一落笔方,通首皆方。圆中不见方,易。方中不见圆,难。”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辨析词道,言之——“入门之始,先辨雅俗;雅俗既分,归诸忠厚;既得忠厚,再求沉郁;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最上乘。” 辨析法度,言之——“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顾沉郁为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十三国变风,二十五篇楚词,忠厚之至,词之源也。不究心于此,率而操觚,乌有是处?”
李渔《窥词管见》言,“作词之家,当以一气如话一语,认为四字金丹。一气则少隔绝之痕,如话则无隐晦之弊。大约言情易得贯穿,说景难逃琐碎,小令易于条达,长调难免凑补。予自总角时学填词,于今老矣,颇得一二简便之方,谓以公诸当世。总是认定开首一句为主,为二句之材料,不用别寻,即在开首一句中想出。如此相因而下,直至结尾,则不求一气,而自成一气,且省却几许淘摸工夫,此求一气之方也。”
刘熙载《艺概》论词,言之——“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词,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
张炎《词源》论为词使用虚字,言之——“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鼻部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

《方台钓韵》微刊社,是以中华诗词研习会河北创作中心为基础,面向全国,依托微信平台,建立的一个非地域性的网络诗词组织。
《方台钓韵》微刊社的诗路行进口号是——携手诗路,诚敬艺术,拓展交流。
顾 问(特邀作者)
石香元 王学新 李葆国 梁剑章 毕元明 陈金锁
王新民 高 谦 孙双平 于建鈞 魏献平 张昌武
名誉社长:杨海钱
社 长:贾宝成
常务副社长:王学彬 仇玉英 刘宴会
副社长:
刘鹿宁 齐志强 姚崇实 尚正欣 高建国 于志栋
李彦英 李爱梅 段有珠 王丙午
主 编:杨海钱 贾宝成
执行主编:刘宴会
常务副主编:李爱梅 于洁茹
副主编:
张佳亮 闫俊峰 李 帆 张 磊 常 红 张玉芳
雷金燕 闫会柳 潘越吟
秘书长:赵 娟
副秘书长:
王剑文 段二强 关胜伶 尤德木 李梦丽 潘安明
许晓亮 王月然 张全寿 贾海廷
微刊同仁(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秀英 马元元 马锡斌 王玉湘 王国章 尹永平
孔祥华 冯发珍 任胜利 刘激扬 安向雷 毕麦娥
苏兰芳 李庆春 李克尧 李俊莲 吴丛海 宋振吉
张全寿 陈振中 邵惠荣 周保祥 赵立君 茗 香
袁明正 高天栓 曹月萍 梁淑艳 淡 泊 程素娟
程淑萍 樊 莉 霍庆来 魏连栋
感谢您对《方台钓韵》的友情传播!
主编杨海钱微信号:yiq194932378
主编贾宝成微信号:Jbc96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