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代史志看汉川宋代渡口要津
文║吴雷
湖北汉川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以平原地形为主,夹有少量低丘,河汊湖泊密布其中。因地处交通要道,自古行旅往来频繁,渡口要津如星罗棋布。
到了宋代,朝廷更是拨专款修建官渡凸显出其交通枢纽的重要性,清代嘉庆年间著名地理学家徐松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一部研究宋代历史的的重要文化著作。《宋会要辑稿.食货五零.船战船附》记载:“嘉定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诏令封桩下库于见桩湖广会子内,取拨二万九千九百七十贯付鄂州都统制司,专充打造济渡船只使用,务要如法并工造办,不得(荀)简灭裂。先是,沿江制置司言:乞下鄂州都统制行司(及)汉阳军等处,斟酌汉川县平塘、阳台、阳子港、南河、白马、网头六渡大小合用渡船数目,预行措置打造,渡载军马等用。”其中所辑录的六个渡口不光为民用,还兼具军用的功能。
元朝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九.曹彦约传》“金重兵围安陆,游骑闯汉川,彦约授观方略,结渔户拒守南河,观逆击,斩其先锋,且遣死士焚其战舰,昼夜殊死战,北渡追击,金人大败去。”金兵南侵到汉川,汉阳守官曹彦约集结渔民在南河渡大败金兵,为安陆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宋代汉阳知军黄榦《勉斋集卷二十八.汉阳申朝省筑城事》“开禧丙寅,北骑围安陆、破竟陵,汉阳之民逃奔江南者大半。武昌之人日夜望汉阳之烽火,以为安否向非,汉川之民结集义士固守南河与敌血战。”同样也记载了此事,南河古渡一战成名、彪炳青史。
宋代骚雅派代表词人姜夔《昔游诗 其六》
天寒白马渡,落日山阳村。
是时无霜雪,万时砚奔奔。
外旃吹已爱,内纩冰不温。
吹马马欲倒,吹笠任飞翻。
不见行路人,但见草木蕃。
忽看野烧起,大焰烧乾坤。
声如震雷震,势若江湖吞。
虎豹走散乱,麋鹿不足言。
夜投野店宿,无壁亦无门。
此行值三厄,幸得躯命存。
明发见老姊,斗酒为招魂。
注:天寒白马渡~为汉川县界。
姜夔先生在原词中白马渡的后面专门添加了“汉川县境”的标注,也是他每次回从小带他长大姐姐家的必经之路。
宋代尚书郎曾慥诗篇《沔鄂》
渺渺阳台去,茫茫鹦鹉洲。
干戈迷大别,烟雨瞑南楼。
则是描叙作者一船从阳台渡直下鹦鹉洲,体味了荆楚大地的绝美胜景。
白云苍狗,时光匆匆已过去千年,当年这些重要的渡口都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变迁里,但他们的故事却在在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值得我们后人去珍惜回味。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