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河北 2022-11-02 18:05 发表于河北
《河北省志》总纂龚焕文在井陉县调研
近日,《河北省志》总纂龚焕文带领调研组到井陉县,就“井陉窑及井陉陶瓷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交流会。《河北省志》副总纂张守勤、井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霍爱民、石家庄市委办公室史志管理科科长丛培奇,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参加调研。
座谈会上,井陉县档案馆、文旅局、科工局、文联分别就井陉古窑保护利用和现代陶瓷生产等作了汇报发言。龚焕文与各单位负责人详细交流,深入了解井陉陶瓷的历史,为更好地在《陶瓷志》中记录井陉窑的历史和传承传统陶瓷文化作了即席讲话。

座谈会现场
他指出,河北陶瓷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500多年。隋唐时期邢台窑成为我国白瓷的发祥地,宋、金时期定州窑成为五大官窑之一,磁州窑成为北方最大的民窑。1989年,井陉瓷窑逐步被发现发掘,并定为河北第四大古窑。近代工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唐山、邯郸现代陶瓷业,这充分体现了我省陶瓷文化积淀深厚,陶瓷业已成为我省轻工业中极为重要又具河北特色的行业。为了记录好我省陶瓷历史,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单编一部《陶瓷志》是非常必要的。
他指出,邢窑和定窑在元代衰落了,而磁州、井陉的窑火相传延续至今。井陉窑凭借“煤(资源丰富)、土(矸子土)、水(绵蔓河)、路(交通便捷)、艺(制陶手艺)”五大条件,有些制品和技艺水平接近或超过邢、定、磁窑,但直到1989年才被世人发现,“隐姓埋名”了上千年,又沉淀孕育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志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将井陉瓷文化传承下去。当前,《陶瓷志》中的“井陉窑”分量偏小,对井陉瓷的历史、产业发展情况综合概括不够,井陉瓷文化特点缺乏归纳提炼。座谈会上大家讲大量宝贵资料和评价意见,请省方志办将《陶瓷志》稿的有关部分印送有关同志再次征求意见。井陉县地方志办公室要把此次座谈的资料和专家手中的资料集中整理,修改完善《陶瓷志》稿,重点是对“井陉窑”一章及其他共性章节修改补充,使志稿内容更加充实,表述更加准确,质量再提高一步。

走访井陉窑遗址
他强调,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工作和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发生的伟大变革,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第八部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之所以成为China,源于中国瓷器,瓷器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所以,编纂《陶瓷志》就是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我们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传承者,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要以实际的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陶瓷企业查看了解现代陶瓷产品种类样式
调研期间,实地走访了天长古镇及河东坡井陉窑遗址,参观秀林镇原火陶瓷厂,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日用陶瓷生产种类、出口产品款式、出口产品量等。
(撰稿人:郑小明)
